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核安全  > 李因才:亚洲的核安全风险

李因才:亚洲的核安全风险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日期:2014-04-01

  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此次峰会聚焦“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尽管这一主题与前两届峰会相比,并无太大新意和突破,不过,多达53国领导人或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的盛大规模,仍然昭示出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及核安全议题的高度重视。

  无论用哪种指标来衡量,当今亚洲都是核扩散的“重灾区”。全球九个拥核国家,亚洲集中了五个。加上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以及为日韩、台湾、东南亚部分国家提供“延伸威慑”的美国,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核弹药库。一条巨大的核动荡带,环绕在中国周围,并处于模糊不定的变幻之中。

  从历史上看,全球各区域都不同程度出现过核扩散。欧洲的瑞典、瑞士、南斯拉夫、西班牙、罗马尼亚;拉美的阿根廷、巴西;非洲的埃及、利比亚,以及南太的澳大利亚,都曾经进行过核计划,不过后来纷纷放弃。一度拥有核武器的南非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也最终或撤除、或转交,成为非核国家。

  如今,拉美和加勒比14国、南太平洋13国、非洲49国相继签署了无核区条约,并已生效;欧洲各国也已透过欧盟区域整合和北约一体化,彼此相安无事;北美加拿大更无须自寻烦恼。核扩散风险在上述区域,由于国家间的相互监督与自我约束,大大下降。

  这与亚洲形成鲜明对比。东盟十国、中亚五国和蒙古国虽也宣布建立了无核区,但俄罗斯以南直至印度洋、日本列岛以迄红海沿岸,却只见地区不见整体,安全架构支离破碎。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全球唯有这里曾成功突破防线,实现核武器从“五大国”到地区化的扩散。短短几年间,环中国的两块地区南亚和东北亚相继陷落,中东地区更是沦为核扩散的无底黑洞。

  三块地区的核扩散虽然形式各异,却都源于对抗性的安全结构:南亚的印巴对立、东北亚的朝韩分立,以及中东的阿以敌对。其中又以南亚最为典型,对抗性的安全结构,导致了对称性的核扩散。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以中国拥核为由接连五次核爆;28日、30日,巴基斯坦也连续六次核爆予以回应,两个核国家同时涌现。

  由于对抗诱因难以消除,南亚、东北亚和中东地区的核扩散态势迄未稳定。印巴两国目前既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未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因此重新核爆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随着伊朗新政府和谈态度的转变,中东地区的核风险开始降低,不过这一地区的引信很难拆除。从1980年代的伊拉克到如今的伊朗,中东核问题“按下葫芦起了瓢”。实际上,这一地区的核问题还一直延烧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被曝的埃及核项目至今还说不清道不明,连沙特也不愿签署CTBT。

  由于中东地区对手的秘密核武研发都见不得光,占尽军事优势的以色列将势就势,不时祭出“外科手术式”摘除行动——除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2007年叙利亚据悉也被空袭,但大马士革却矢口否认。然而,这种策略只会种下更多仇恨,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尤其是美国在这里明显施行双重标准,而以色列又是该地区唯一没有签署NPT的国家,两者对阿拉伯国家竭力推动的“中东无核区”动议又多持负面态度,自然加剧了此一地区的核扩散风险。

  目前最危险的当属东北亚地区,尽管存在松散的大国约束机制,平壤已经“切香肠”式地迈过了关口,两次核爆和多次的导弹试射,使日韩国内拥核的声音高涨起来。两国在1996年的CTBT中被认为是“有显著核能力”的国家。韩国在1970年代朴正熙时期和21世纪初,两度出现研发冲动;而日本强大的工业能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量反应堆级钚的储备,使其要获得核武器,“在一个长周末就可以搞定”。

  由于民用核能需求旺盛,亚洲未来核扩散的风险进一步增大。2008年有十座反应堆开工建设,八座在亚洲;截至当年年底,在建共计44座,亚洲占了28座;最近并网的39座新反应堆,也有28座在亚洲。勃发的亚洲核能市场,吸引了众多西方企业,它们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推动放松了对NPT非缔约国的国际管制。例如,美印2008年10月协议规定,美国企业可以向印度出口成套核能设备,或为其修建核反应堆,但此后美国动作迟缓。今年3月,俄总理普京在新德里签下为印度建造最多16座核反应堆的大单后,感受到竞争压力的美国月底即同意,印度按程序对美国核燃料进行“再加工”。此外,基于民用核能的合法需求,伊朗等国的核开发也显得理直气壮,美、俄、英、德、日等各种版本多边核燃料供应方案提出来后,都难以被普遍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三块地区的核扩散呈现交叉感染的模式,特别以南亚向中东扩散最为显著。巴“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博士通过地下“核黑市”,向伊朗、利比亚转移了若干关键核开发技术和设备;东北亚的朝鲜也可能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了铀浓缩设备。借助“钚”两次核爆后的平壤,似乎在故意透过核扩散打破外交绝境——伊朗、叙利亚甚至东盟最穷国缅甸,都曝出与朝鲜间的秘密核交易。这些游离于NPT之外的国家,对现存NPT机制造成了巨大冲击。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