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李干杰部长也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李干杰部长的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动力和遵循。
核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
我认为,美丽的前提是安全,安全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服务型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子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核安全需要也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由于核能开发利用具有技术复杂性、事故突发性、处理艰难性、后果严重性、影响深远性以及高度的社会敏感性,刘华副部长一再强调,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事关国家稳定、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安全必须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核安全监管机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生活安全和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做好核安全工作不仅是一项公共管理职能的要求,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核安全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让人振奋,并得到世界认同,就在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具有引领发展潮流的价值和世界意义,不仅中国人民会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世界也会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受惠,这种互惠互利的“帕累托最优”发展模式必将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认可。这为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创造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核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核安全无国界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安全的国际合作具备先天优势。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核安全走向世界。
认清形势,做好新时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中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运行核电机组从未发生过较大的运行事件,核电厂周边环境辐射水平处于天然本底正常涨落范围内。现在,每家核电厂的监管工作在中央本级有20余人负责,核安全水平处于中等偏上。
核安全监管成效显著,但同时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一是核电安全监管任务日趋繁重;二是核技术利用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加大;三是老旧核设施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风险依然存在;四是核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五是核能的社会接受度普遍不高。这些问题就是潜在的安全风险,就是核安全监管部门必须要努力化解的问题。
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201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核安全法》。这为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新时期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契机,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更上一层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高举生态文明旗帜,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核安全需要,为实现我国核电和核安全走出去积蓄力量,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