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国核电该多少?合理可行尽量高

中国核电该多少?合理可行尽量高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9-04-24

张禄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消耗的一次能源近70%来自燃煤。不仅煤炭的储量有限,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粉尘,造成气候变暖和酸雨现象的加剧,对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与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相比,核能的优势主要在于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的同时,极少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不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故而核能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调整电力结构最具现实意义的替代能源。

      根据中央“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0月首次正式颁布了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争取到2020年,投运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06.8万千瓦达到4000万千瓦,15年翻两番。同时还将有在建核电容量1800万千瓦左右。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12台机组在建。今年还将有包括浙江三门世界首台AP1000机组在内的一批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制定时间跨度长达15年的中长期规划,是一件十分严肃、审慎的大事。《规划》刚刚颁布一年半,还没有一台《规划》安排的新建机组投运发电,就引出了调整发展目标的议论。

     制定核电发展规划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在《规划》中讲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根据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优化电源结构的需要,统筹考虑我国技术力量、建设周期、设备制造与自主化、核燃料供应等条件”制定规划。现在让我们来逐条评估这些主要依据的现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1 铀资源供应能力

      铀资源的供应安全,对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保障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国防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进行足够的铀战略储备。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用;不仅要考虑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资源供应,还要考虑战争或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条件下的战略资源的供应。对国内铀矿需要进行必要的战略储备。

      首先来估算一下我国社会发展对核燃料的需求。据国家商务部网站 2007年6月18日引用资源网一篇论述开发海外铀资源战略的文章说,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时,每年将需要铀金属7000吨。如果核发电能力提高到2亿千瓦,每年将需要铀金属35000吨。该值与两院院士、核燃料专家们的估算值基本相符。那就是说,《规划》实现后的2025年,我国仅核电每年就需要铀金属1万吨出头,全寿期总共需要铀金属逾60万吨。

      对于我国国内铀资源的储藏量,该文认为,目前铀在我国还是属于短缺矿产。国内产量最多只能满足需求的1/3,其余要靠国外资源。对此国内也有不同的看法,差距很大。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从能源保障应保守偏安全的角度赞同上面引述文章的观点。据网上报道,有关方面领导最近说,我国将来88%的铀资源要靠进口,更加佐证了该文的观点。该文还指出,全球矿产分布不均衡,铀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几个国家和地区。西方核电国家在其核电发展初期就想方设法控制住了大部分铀矿资源。作为一种战略物资,铀矿产品在许多国家受到严格的出口管制。获取国外铀矿资源的途径可能在一些国家会受到限制。对于像铀矿这样的战略资源,你即使有钱,人家也不一定肯卖。尤其是建成一大批核电厂后,一旦发生供应中断,将对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该文从全球资源战略的高度,对保障国外天然铀资源供应提出多元化方式的建议,争取早日形成1/3由国内生产,1/3由市场购买,1/3由国外矿山分成提供的核电铀资源供应模式。

      世界上主要核电国家都保持有一定量的铀产品平时不动用,以备万一出现铀供应中断时的应急之需。一般为2-3年的全国用量。据报道,我国最近也要搞天然铀国家储备利用体系,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储备天然铀,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储备。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现今的还未来的核电用铀大国的铀政策的异动都会给铀价产生微妙的影响。

2 核电设备国产化制造能力

      设备供应是最可能制约核电建设的“卡脖子”问题,装备制造技术的自主化是我国加快发展核电的关键环节之一。装备自主化、国产化跟不上,设备就得拿到国外去做。有时受国际上外交关系的制约,关键时刻想买也买不来。即便能买到,也受到其供货能力的限制。我国的核电技术不能依靠别人,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抓不住发展机遇。

      据报道,我国的设备制造产能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设备国产化率仍为80%左右,剩下未国产化的关键设备、部件和材料等,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俗称反应堆“心脏”的主泵即为一例。目前我国所有的主泵全部靠进口。国际上能生产大型轴封式主泵的厂家仅屈指可数的几家。主泵的一些关键技术,有的厂家已明确说不会转让。至于AP1000屏蔽泵,形势更为严峻,厂家就EMD一家,别无分店。首台泵是台工程样机,现在还在试制。别听国核技主要领导伙同西屋公司的糊弄,说会保证100%技术转让、100%帮助中国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有谁见过100%的技术转让不包括设计源程序的?主泵主轴和所用轴承的材料,西屋公司说不是它的技术,也不帮助我们去谈判转让,明摆着不就是让你自主化、国产化不起来吗?众所周知,核级材料的研发或重大设备的国产化,没有十来年左右的时间是搞不成的。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非继续买不可了。这样一来,数十台机组的建造进度就全捏在外国、特别是美国/日本供货商手里了。关键时刻人家不说不卖,就是借口忙不过来,无法按用户要求的进度签约,也就够你喝一壶的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事例比比皆是。所以,那20%的未国产化部分才是真正制约我国核电建设进度的“短板”,其严重影响《规划》实施的风险客观存在,最值得重视,免得陷于 被动。

3 核电技术力量储备状况

      我国核电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与核电有关的专业人才,现在专业人才稀释严重。核电人才市场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凸现出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奇缺。例如,一台核电机组的安装过程中大约需要300名焊工。焊工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及其管理成本相应也较高,培训一个焊工取得一项焊接资格,就需要约2万元培训费。所以有资质的焊工成了抢手货。而业内人士最为担心投运核电厂的运行安全,这是核电人才稀释最为严重之处。统计数据显示,核电厂运行事件中75%左右属人因事件。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对核电厂反应堆操纵人员申领执照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不可能从大学毕业生一蹴而就。一座核电厂能否安全经济地运行,不仅取决于设计、建造质量,更重要的是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操作人员的运行素质与水平。这是核电业主在电厂寿期内不可须臾忽视的安全文化建设。国际核电界广泛流传着一句话:“An accident in anywhere is the accident in everywhere.”意思是“一处出事故,到处都遭殃”。安全第一、安全一票否决的意识不仅要在核电业主、核安全监管机构,而且要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脑海中深深扎根,警钟长鸣。

4、两种不同的决策顺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实施《规划》的当务之急,而且也要长期坚持的举措应是:集中全国力量,攻克核电设备制造中尚未实现国产化的核心技术,真正提高我国核电设备制造的世界竞争能力;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获取国外铀资源,以确保核电在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中应具有的地位;切实制定核电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予以贯彻落实。

      关于如何确定我国核电的发展规模及其在总电力装机中的份额,笔者认为,应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上述几个影响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研究后,再决定核电装机容量。那么中国核电到底应该多少为宜?我认为应该是“合理可行尽量高”。这实际上与核行业处理辐射防护的受照剂量问题时“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原则,在思路上完全一致,即要合理可行,从而能实现中国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决策顺序。至于它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无足轻重,有多高就算多高。到底多少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老百姓说了也没用,干脆不说算了。

      另一种算法是,先拍出一个“好看”的比例,再去用总装机容量来反推出设想的核电装机容量目标。理由倒也挺冠冕堂皇,诸如:在30多个有核电国家里排名靠后,不好看等等。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来确定这个比例的。例如,法国、韩国、日本这样的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核电比例就比美国这个核电技术的鼻祖国高得多,因为美国资源丰富。再说,多大的比例就好看了呢?多的不说,取韩国的核电比例,用现在的总装机来推算,我国核电装机就要超过现在全球核电装机的总和。取世界平均值来算,核电装机也要世界第一了。显然这都是不现实的。别看我们的比例低,一说要搞核电招标,不都是趋之若鹜吗?我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00名开外,可这次金融危机中谁敢小时中国的经济实力?最为核心的是,核电大国不仅体现在核电装机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有真正能出口的自主核电品牌。这样才能称之为核电强国。

      “先定装机,后定比例”与“先定比例,后定装机”,似乎是顺序的调换,实质上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建国后的历史教训足够深刻地证明: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不是道理。时代不同了,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唯心主义思维方式早该扔到历史垃圾堆里去了。

(本文作者独家授权中国核电信息网发表,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1)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