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科普盛宴,有颜,更有料!
来源: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23-10-16
10月12日,以“科技引领,筑梦军工”为主题的2023年国防工业科普讲解大赛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办。来自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26名选手从初评中脱颖而出,围绕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六大行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进行了精彩生动的讲解。
国防科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众对国防科学知识的普及需求不断高涨。全行业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通过科普传播,持续提升公众对军工行业的认识,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凝聚全行业力量,把国防工业科普讲解大赛打造成展示行业科普工作成效的示范品牌,不断扩大大赛的影响力和全行业的参与度。要坚持科普与创新并重,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全社会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贡献军工力量。
本次大赛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十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相关司局、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各军工集团公司科普主管部门相关同志参加活动。在大赛现场,参赛选手聚焦微小反应堆、“人造太阳”、深空探测、数字孪生、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冷却、舰船高压共轨系统、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等公众关注的行业热点话题,借助多媒体和辅助道具等手段,声情并茂地讲解相关领域的科学奥秘。
来自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的选手吴虹以《了不起的“华龙一号”》为题进行科普讲解。她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华龙一号”如何由内而外采取了多重措施来确保“更安全”。不仅能将放射性物质牢牢锁住,还能抵御大型飞机、17级台风以及9级地震的冲击。最终获得二等奖。
每年冬天,没有暖气的南方朋友们都会经历一波魔法攻击,而近年来浙江海盐投运的核能供暖是什么意思?来自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的选手佟洁以《核能破茧—供暖出圈》为题解释了“核能供暖”,并荣获大赛三等奖!她解释道:“核能供暖就是利用核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稳定、清洁的热能。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介质的交换,从而充分保证了核能供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我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烟台海阳,居民的采暖费与核能供热之前相比,每平米下降了一块钱,这可是咱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的绿色发展红利!”
今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让大家惊呼“科幻走进现实”。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启了核聚变研究。来自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选手黄文玉以《中国的“人造太阳”从荒滩中升起》为题讲述了当年那段故事,并获得大赛优秀奖。他向观众们讲述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正武先生归国后一直从事核聚变研究。上世纪60年代,李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来到人烟稀少、荒凉贫瘠的大渡河畔--乐山肖坝,开始了451工程的建设,即我国第一座“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一号。他们克服了国际交流信息渠道上的闭塞和生活上的艰苦,就这样在“荒滩上”升起了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太阳”。
7位来自行业内外的专家评委从选手自命题讲解、科技常识测试、现场问答表现等给出了专业的评判。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吴金花获得“2023年国防工业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同时,大赛还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7名。中核集团3人荣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中核集团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悉,2021年以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防工业科普讲解大赛。大赛已成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军工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一张名片。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