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核安全  > 核电站事故面前无须慌张

核电站事故面前无须慌张

来源:东方烟草报 发布日期:2011-03-22

王明制图

3月1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辐射环境监督站工作人员在城区监测站取样。

    日本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让我国临近地区的公众十分担忧。专家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我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福岛核危机目前不会影响我国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说:“福岛核危机目前不会影响我国。福岛一号和三号机组的爆炸属于氢气爆炸,是化学爆炸,不是核爆炸,破坏的是安全壳外的厂房。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停止了。”
    据专家介绍,核反应堆有四重安全保障:核燃料芯块、锆合金包壳管、压力容器和封闭的一回路系统、安全壳。如果福岛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无法恢复,那么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和第三层护罩安全壳将面临考验。当初,为了保护第二层护罩压力容器,电站曾通过旋松阀门来释放压力容器内的压力。爆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但爆炸发生在第三层护罩外部,也就是反应堆厂房内。压力容器内的蒸汽释放到厂房内,由于核心内的高温,水分子会分解为氧和氢,高温水蒸气跟锆合金反应,生成氢气,进而产生了氢气爆炸。爆炸把核电站的房间炸垮了,但是房间里的安全壳还在。
    那为何日本还监测到了一些放射性物质呢?对此,陈晓秋作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些放射性物质是原来房间和里面安全壳之间的放射性物质,量非常少,不是核燃烧铀,而是核燃料反应后产生的副产品——碘131和铯137。这两种物质夹杂在高压蒸汽里泄漏出来,但由于半衰期比较短,放射性减弱得比较快。
    从目前的情况看,福岛核电站不会比切尔诺贝利事故更严重。因为切尔诺贝利用石墨作为冷却剂,石墨会燃烧,然后带着放射性物质飘到高空中,而且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核反应堆仍在反应过程中,福岛反应堆发生爆炸时核反应已经停止了。如果冷却过程顺利的话,堆芯慢慢冷却下来,泄漏的只是原来积存在安全壳和压力容器之间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和水里的放射性物质。如果降温不顺利,压力容器也爆炸的话,燃料堆里面的放射性物质就会泄漏出来。这样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水平肯定会高一些,但不会扩散得太远。对其他地区会影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具体的天气条件。

公众应多了解与核相关的知识

    面临这种突发性重大事件,专家建议,公众应当多了解与核科学有关的知识。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对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辐射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摄取量为100~500毫西弗时,人体没有感觉,但血样中白细胞数量会减少;摄取量为1000~2000毫西弗时,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摄取量为2000~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急速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摄取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会直接导致死亡。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说,核辐射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客观事实。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着大量放射性物质,人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核辐射”,只是剂量都很小,不至于产生危害。核辐射是无色无味的过程,在少剂量的情况下,仅凭感觉是无法知晓是否遭受了辐射的,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才能检查出来。放射损伤造成人很快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它对人体的损害需要一个过程。人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后伤害的是自己,但人体不会成为放射源对他人造成危害。除非有放射性物质粘在身上,他再接触到别人,别人才会受到伤害。防护核辐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撤离核辐射区。

对核电站的安全过度担心没有必要

    核电安全问题,不仅公众关心,业内人士也非常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人们的过度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赵志祥说:“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对核电还有一种恐惧感。我们要让公众知道,核电站用的反应堆和原子弹控制方式上是不一样的,在任何情况下,反应堆都不可能发生核爆炸。”
    我国专门负责核安全的部门是环保部核安全局。任何要在中国建的核电站,都必须经过该部门的安全审查。另外,环保部在各地设有专门的地区监督站,每个地区都有专人监督,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柴国旱表示,这次福岛核电站的主要危害不是地震而是海啸。福岛核电站的设计能承受0.6级地震动(注: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其参数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的地震,日本这次实际上是0.4级地震动。我国地震一般是0.15级地震动,但核电站的抗震能力是很高的。另外,我国大陆架相对比较长,沿海海水不深,海啸到了我国沿海也不会产生很高的海浪。整体上讲,海啸不会对我国的核电站造成很大影响。

(据《光明日报》)

什么是辐射?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人们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接受天然电离辐射源的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及防护方法。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碘盐能否预防核辐射?
    卫生部发布信息指出,通过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碘等措施也是不科学的。
    核辐射发生后,人体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从原理上讲,含有放射性碘的核辐射会损害人的甲状腺。这时候如果甲状腺中有稳定的碘,就不会再去接收放射性碘。要和放射性的碘抢位,光靠吃碘盐或含碘的食物是起不到作用的。
    我国碘盐的碘含量为每千克30毫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000克才获得预防辐射所需的碘量。大量吃碘盐,不仅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会因吃盐过多引发高血压等相关疾病。
    防止含放射性碘的核辐射,补碘的正确方法是服用碘片。碘片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中国疾控中心提示,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个人不要仅凭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据新华社)

核泄漏不会“弄脏”海洋

    不会有“食盐危机” 有传言说,受核泄漏影响的海水可能带来“食盐危机”。对此,中国盐业总公司专家表示,我国绝大部分食盐是井矿盐,与海水无关,全国2/3的省都有盐场,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应。同时,我国食用井矿盐取自地下1000~2000米,绝对安全。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岳斌认为,海盐也是安全的。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海水里不只有钠离子。现代制盐工艺通过多次结晶的方法,能够把其他金属离子排除掉,最后结晶成为食盐。因此,即使海水中出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也完全可以去除。可能影响海盐制造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铯,但是它的金属离子非常重,在海水里会沉到海海底,不可能随海水漂到20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我国的沿海盐场是安全的。
    海洋自净能力强 除了食盐外,不少人还担心,一旦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水,会随着洋流扩散,进而影响全球海洋生物的安全,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高端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我国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表示无须担忧。他指出,海洋拥有足够强大的自净能力,即使有放射性物质进入,在大量海水的稀释作用下,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我国东部沿岸的洋流基本朝东北方向,因此市民无须担心沿岸海产品的安全。
    地球每天“长指甲” 有勘测发现,日本可能因强烈地震向东移动最多4米,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地壳位移。有人担心这会引发“蝴蝶效应”,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生态圈。
    汪品先表示,每个大洋底部都有中脊在不断扩张,比如大西洋每年长2~3厘米,太平洋每年长约20厘米,“生长”幅度“跟人长指甲差不多”。这次日本强震就是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造成的。岛屿的位移对于整个海洋长年缓慢的“日长夜大”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根本无须多虑。

(据《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