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黄平: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黄平: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5-10-21

新华社成都10月15日电 题: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访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


新华社记者宋晨、李力可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正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如何深化聚变能领域国际合作?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意义几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


聚变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问:什么是聚变能?应如何深化该领域国际合作?


答: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人类要利用好核能,就更需要实现好核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一要深化产学研合作,赋能聚变能国际化协同共创;二要构筑基础研究合作平台,赋能聚变能国际化聚力共建;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赋能聚变能国际化开放共享。


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问:如何携手解决聚变能商业化面临的问题?


答:聚变能技术正在从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的目标加速迈进。近年来,中国先后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前瞻部署聚变能等未来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当前,聚变能商业化还面临等离子体稳态燃烧等科学和工程难题,以及产业链供应链成熟性、经济可承受性的产业生态建设问题。在聚变能商业化过程中,中国将践行四大全球倡议,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夯实创新基础;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安全保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交流互鉴;四是完善治理体系,汇聚全球合力,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创新、国际化开放发展。


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


问:全球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中国意义几何?


答: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成员国的机构、部门或机构内实验室签署正式协议的指定实体,协作中心机制侧重研究、开发和培训。


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联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核领域专家、学术组织及企事业单位深化聚变技术协作。这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化开放创新合作,推动聚变能国际化共创、共建、共享,为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聚变能更好造福人类。


为全球聚变能发展与成都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问:协作中心未来将如何发展?


答:协作中心将从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产业牵引等方面,为全球聚变能发展与成都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学术交流方面,协作中心将推动成都引入国际顶尖研究力量、汇聚高端学术资源,重点加强青年科学家跨国交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科技创新领域,协作中心将促进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高效协同,充分发挥“中国环流三号”等大科学装置的平台作用,加速聚变能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与原创成果孵化。


产业牵引层面,协作中心落地将吸引聚变能领域重点企业向成都集聚,推动当地构建覆盖超导材料、第一壁材料、偏滤器、聚变设备的全链条产业布局,为可控聚变未来产业新赛道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速全球聚变能商业化进程。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