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入选2023“双碳”创新产业探索案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3-12-10
12月4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创造大会在海南博鳌举办,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征集与评定工作,2023“双碳”创新示范案例在各方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的见证下在大会上发布。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入选2023“双碳”创新产业探索案例。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全球性危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中国核电长期重视项目发展与周边生态的和谐共生,持续保护各核电基地周边生活着的丰富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鹭等;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2022年,辽宁核电投入专项资金,先后3次开展“共建可持续发展蓝色家园”专项增殖放流工作,共放流三疣梭子蟹1415.71万尾、梭鱼59.88万尾。

中国核电“3H”行动路径
中国核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发展战略,创新提出“3C”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建立健全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以清洁低碳的绿色能源、全过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强化自身与自然的共生融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核能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在海南核电二期3、4号机组用海区域及附近海域均有珊瑚分布,珊瑚只有在水温适宜、水质洁净、透明度高、阳光照射充足的水域才能繁茂生长。海南核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防污帘降低悬浮泥沙扩散,确保水质洁净,同时,联合专业机构实施珊瑚移植迁地保护。2021年3月至6月,海南核电共计移植珊瑚个体66545株,覆盖面积约5.3公顷。目前,移植后的66545株珊瑚生长状态良好。
白蝶贝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珍稀瑰宝”。白蝶贝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水温降至13℃时,基本停止活动。为了提升白蝶贝繁殖数量,中国核电在海南利用核电温排水余热养殖白蝶贝,既保护了白蝶贝,又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滋生,达到了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双赢的良好效果。

中国核电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
中国核电加速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助力温室气体减排,参与绿电交易,融入碳交易市场,为广大投资者创造绿色价值,并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绿色产业投资,为低碳能源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2022年,中国核电核能和非核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1992.87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6052.3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857.1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1.44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4.79万吨。
中国核电将“共治、共生、共荣”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核电项目选址到项目安全延续或退役等全过程、全范围,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等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水生及陆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等实施有效保护,推进核能在城市供暖、工业供热等多领域的综合利用,以可持续的资源使用、生产经营做法尽可能避免、减缓、减少、补偿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核科普活动、摄影大赛、工业旅游等多元活动,大力提升公众对核电清洁能源的认知,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核电方案。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