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发布日期:2024-11-15
前言: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起步于1984年启动建设的上海市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是我国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参与者、受益者,开发区历经四十载栉风沐雨,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汲取改革开放的澎湃动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漕河泾”。
值此40周年之际,漕河泾开发区推出“漕河泾高质量发展40年”系列专访,与园区企业共同讲述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的诞生、成长和发展,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其始建于1970年2月8日,前身是“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
◆核工院大楼◆
历经五十余年的奋进创新之路,当前,上海核工院以核电研发、设计、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为主营业务,具有全岛设计能力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专利金银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632项,形成知识产权成果4045项,有力推动了我国核电在设计、软件、材料、燃料、设备、标准以及安全审评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为中国核电事业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缘起“728”
在中国核工业史上,“728工程”曾是一个代号,也是中国核电的起点,更是中国核电人共同的情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东用电频频告急,电力成为掣肘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单纯靠煤炭和石油的能源结构已不适应上海的经济发展需求,要解决上海电力问题,必须另谋出路。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恢复发展生产,电力的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支持经济建设,原本主要为军事服务的核能,逐步转变为民用。彼时,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已经相继建造了核电站,世界上已经有38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
1970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不久后,一个名叫“上海728会战办公室”的机构悄然成立,办公室成立后,围绕着发展核电,一批以728为代号的单位应运而生。
◆庆祝秦山核电站实现里程碑节点◆
1974年4月13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央专委会的决定,将“728工程”作为科技开发工程项目,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由上海市负责建设,由二机部归口管理和实施。
1984年,核工业部“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更名为核工业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翌年,张爱萍将军为院题写新院名。彼时,上海核工院与上海轻工业学院共享同一办公点,办公条件相对简陋,而公司研判中国核电事业将迎来大的发展,上海核工院原有的设计、研发、实验空间亟待拓展。
“院里要求在上海找新的地方,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当时找了很多地方,后来综合比较区域位置、发展定位等,选择了漕河泾开发区。公司认为漕河泾开发区发展前景潜力大、后续腾挪空间足,最终在1988年搬迁至此。” 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周俊颖介绍。诚如周俊颖所言,1988年,为进一步对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兴办高科技产业,经上海市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正式升级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业新起点
如今的徐汇区虹漕路29号,坐落着修葺一新的上海核工院,早已不见当初略显简陋的实验室、实验台架。搬迁至此的36年来,尽管核电发展的征程并不平坦,核电技术创新的巨大挑战始终考验着每一个中国核电人,但上海核工院牢记党中央嘱托,从秦山核电站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铸就“国之光荣”,到发布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世界先进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上海核工院“自主创新发展核电技术”的初心从未改变,“引领核电技术,建设核电强国”的脚步从未彷徨。
一次创业,创造中国核电三个“第一”。上海核工院独立自主研发设计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奠基了中国核电研发、设计、标准、材料、燃料、设备、审评、人才等八大体系。1991年秦山核电厂首次并网发电成功,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总包设计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该电站坐落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的西北部,印度河东岸,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作为秦山三期的总体技术支持单位,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核电厂(秦山三期)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创国内大型核电站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先例。
◆“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效果图◆
二次创业,攀登三代核电自主创新高地。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引进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高起点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核工院是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AP1000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主体,联合产业上下游单位,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成了三代核电自主化,建成世界首批4台AP1000机组,成功研发“国和一号”(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型号,勇担现代产业链链长使命,作为“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技术牵头单位,持续推进“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建设。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
新时期,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能研发和AE公司。2019年8月,国家电投整合核电研发、设计、工程管理及寿期服务等相关资源,组建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平台,以上海核工院为平台“研发+AE”主体,吸收合并国核工程。新上海核工院是具有全核岛(全结构、全系统、全主设备)研发、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完整产业链的创新研发单位,统筹协调推进核能技术研发、运用推广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牵头实施核能研发课题与任务,负责工程总承包,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核能成套技术开发商和核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驱动“高精尖”
作为开发区领军企业,上海核工院在多年深耕核能领域的基础上,全面对接、落地国家电投战略,以使命、技术、品牌和人才为一体,助力开发区板块科创属性的提升。目前,上海核工院立足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在国内已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完整掌握AP1000 第三代非能动核电设计技术,并立足依托项目经验反馈,形成国产化CAP1000技术;率先成功研发中国第三代非能动自主化核电型号“国和一号”,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多功能、多场景系列化型号;率先启动建设核电数字化设计研发体系,打造不同堆型、不同对象快速提供设计方案的数字化设计母机;率先搭建完善以300 MW非能动技术系列为核心,可面向国内全部核电机组的完整、全堆型、全寿期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从而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多年来,上海核工院与各级、各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发挥搭桥铺路的作用,为开发区或上海引进项目、技术、电力等穿针引线。“上海市政府、区政府和开发区给予企业发展很多帮助,我们也希望反哺上海,实现对产业链单位的带动提升。通过孵化器计划,推进产业链单位在漕河泾开发区或者徐汇区的落户。”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周俊颖如是说,“凡是业主的需求,我们责无旁贷。”
眼下,“风核日丽,书香康健”、“‘核’你一起,在这里邂逅‘铀’子哥”、“国小和”……一场又一场的“核能”科普活动在上海核工院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上海核工院联合街道,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动和活动联办,双向赋能基层治理与科普推广,助力社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什么是核”、“研究核能的意义”、“核能如何变成电能”……在一次次的讲解和互动中,青少年们深入学习了基础的核能知识,逐步揭开关于“核”的神秘面纱。
◆“国和一号”IP形象◆
展望新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还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核电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选择。日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规模已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二核电大国,逐步进入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跃迁的关键阶段,预计2030年可成为全球第一核电大国。
“‘国之光荣’四个字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精辟总结,亦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每一天里勇往直前,追求卓越。”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周俊颖表示。新时期,上海核工院将加快从以计划任务驱动为主向高质量创新创效转变,从以核电型号技术创新为主向带动我国核能产业链自立自强转变,从核电单一项目总承包向核能多项目“三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转变,从国有独资高新技术企业向现代一流治理企业转变,以大毅力引领核能技术发展,以大协同谋划未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绿色产品卓越、低碳品牌卓越、创新成果领先、企业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核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平台。
忆往昔,不负重托,推动我国核电事业蓬勃发展;谋未来,抢抓机遇,取势发展必有达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观核电发展全局的大眼界,聚焦关键薄弱领域,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上海核工院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