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岁末年初话核电

岁末年初话核电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张禄庆 发布日期:2014-12-29

岁末年初话核电

--电话采访核电专家张禄庆

      中国核电信息网专讯:  2014年即将过去。中国核电形势扑朔迷离,从股市行情的上涨下落就可见一斑。为此,本网就目前我国核电近况和“十三五”规划、内陆核电、核电走出国门等问题,特地电话专访核电资深专家张禄庆。现将采访实录发表如下,以飨网友。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核信网:

      张先生,您好!岁末之际您们老专家肯定更忙了,真的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

张禄庆:

      不用这么客气。年底事情多一些,但还是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互动。

2014年中国为何一台新机组也未开工?

核信网:

      2014年即将过去。中国核电形势扑朔迷离。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恢复核电新项目建设。会议原则通过了拓展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将2020年投运核电装机容量目标从4000万千瓦增加至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从1800万千瓦增加至3000万千瓦以上。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核电建设高潮。然而时间过去了两年,说得挺热火,却做得有点冷清。能否请您先给我们解读一下?

张禄庆:

      在我国核电发展历程中,即将过去的2014年确实不平凡。日本福岛核事故已过去三年多,其对世界核电发展的负面影响渐趋平息,除少数几个国家决定逐步放弃核电外,大多数国家仍然坚持认为核电是当前世界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最现实可行的替代能源。今后一二十年将有更多的国家使用核电。

      我先谈一下我对调整核电发展目标的理解。“10.24”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之际,作为世界第一台商用AP1000机组的三门核电厂1号机组已开工三年半,距预定完工日期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尽管实际工程建设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反应堆的“心脏”——屏蔽式主泵当时已研制了5年,当然现在已经7年过去了还是未成功。国产化依托项目的建设总包单位并未如实反映项目建设困难情况,坚持没有修改工期的必要,抱着侥幸心理,盲目乐观地期望问题会很快解决。国核技领导人拍胸脯打保票“CAP1400示范工程2017年建成发电”,现在也至少要延后三年。当时国家主管部门一批掌权者却对这些忽悠笃信不疑。他们认为,2007年版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设定的容量目标在2015年就能提前5年实现。换句话说,原定的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2015年前可全部开工,因此到2020年也将全部建成,而2015年后每年开工5-6台AP1000新机组没有任何困难。这就是拓展规划指标的由来。

      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当年为实现“全盘引进,一步跨越”,历时两年半之久、高价引进的AP1000机型,从工程设计到关键设备研制,都不像极少数人鼓吹的那样“最先进、最成熟、最便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概念股”。AP1000的首堆工程可能要拖期三年,到2016年底甚至更晚才能建成。为此核电厂业主不得不承担超百亿元的损失。人们已抛弃对西屋主泵的迷信,不经一年的电厂试运行实际考验,理智的业主不会愿意再冒险。

      大家可以发现,2012和2013年开工的几台机组是福岛事故前国务院已核准但未来得及开建的遗留项目。2014年年初,我就在核信网上著文指出:政府有关部门拿不准何时何地开建何种新机组,才能既不折不扣符合“10.24”会议关于“十二五”时期新建核电机组必须是三代机型,符合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又能实现拓展后的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同时还要落实核电走出国门的国家战略。尽管党和国家领导几次明确指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核电项目的建设,在大陆兴建核电工程30年后的2014年,一台新机组也没有开工。

华龙一号和CAP1400国内验证示范工程可望明年开工

核信网:

      据企业集团网站报道,2014年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的华龙一号和国家核电的CAP1400均完成了初步设计。这应该是我国核电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新进展。

张禄庆:

      你说的完全正确。这正是我们必须看到的自主化三代技术研发已孕育的勃勃生机。

      中核集团在已掌握的技术基础上,自筹资金,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先进安全设计理念,率先于2013年4月就独立完成了ACP1000自主化三代压水堆机型的研发,并向国家核安全局呈交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2013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专家,根据中核集团提交的ACP1000反应堆安全和环境分析报告以及设计方案等资料,对照IAEA最新版安全法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通用反应堆安全评议(GRSR)。IAEA专家认为:ACP1000在成熟技术和详细的试验验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设计是成熟可靠的,满足IAEA关于先进核电技术最新设计安全要求。当然这不能代替国家核安全当局的安全评审,但完全能反映出国际同行的专业评价。在国家能源局的导向下,中核集团经过16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和中广核集团达成联合型号“华龙一号”的总体方案,并在今年8月下旬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评审。倾注了中核集团两代核电人十多年心血的华龙一号终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首肯与正名。国家核安全局完成对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福清项目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的评审,即可开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国核技通过对AP1000技术的消化吸收,沿袭AP1000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于今年完成了CAP1400的初步设计。为了摆脱西屋公司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缠,CAP1400的额定功率已增至1500MW。尽管这个功率大大突破了西屋公司对采用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IVR)非能动技术规定的功率上限,引起核电界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但还是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查。石岛湾现场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等德国KSB公司为国核技专门研制的湿绕组主泵完成在中国样机台架上的试验,即可具备开工条件。

2020规划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核信网:

      张先生能否对完成拓展后的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的前景做一些预测。

张禄庆:

      上述两种自主三代机型的国内首堆验证工程,将在2015/2016年开工建设。如果没有新的思路或安排,在自主三代机型首堆工程开工和首批引进三代机组建成前的空挡期(如2017年),可能仍会重复2014年的尴尬。

      目前,我国大陆投运机组22台,在建机组26台。假定所有现在已开建的机组都能在2020年底前建成,则核电投运总装机容量约可达4800万千瓦。显然要如期完成拓展规划投运机组容量5800万千瓦的指标,还是个挺大的挑战。即使考虑首批引进三代机组建成后的续建,以及自主化三代机型首堆工程的成功,拓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投运加在建机组容量8800万千瓦的指标,我个人认为仍然可能要推迟几年才实现。在2024年以后的数年,我国核电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同时,中核集团研发的更安全、更经济的华龙二号新机型将实施验证示范工程。在2030年前后成为世界核电装机第一大国和核电技术强国。

自主化三代机型国内首堆工程意义重大

核信网:

      如您所说,华龙一号和CAP1400这两种自主化三代机型的国内首堆工程即将于明年开工。您对项目建设者有河希望和建议?

张禄庆:

      虽说华龙一号与CAP1400分属渐进型和革新型三代压水堆机型,不同的系统设计和大型设备制造,对机组的成本投资和运维费用等有不同的影响,但均属于自主化三代机型,不同的机组功率更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核电业主的需求。目前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都需要通过首堆工程的验证示范,实现向成熟机型的过渡。这也是中国自主化三代机型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

      特别是冲破千阻万拦、涅槃获生的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福清5号机组,作为紧随其后的国外后续机组的参考电厂和国内同类机组批量建设的先驱,责任更加重大。鉴于新机型首堆工程曾常出现不同程度工期拖延,EPC总承包单位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质保体系建立、施工图纸准备、设备订货监制、现场机构设置、各项资源配置、“三大控制”监督,乃至后勤安排等方面必须做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急预案。作为首堆工程,制定计划宜留有适当余地,精心组织如期或提前完成,对鼓舞队伍士气和树立企业形象都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效应。此外,福清华龙一号首堆工程的顺利建设,将对中核集团开展更安全、更经济的华龙二号和其它后续机型机型研发提供重要的经验反馈和技术积累。

核电新项目应主要安排自主创新的三代机型

核信网:

      明年就要具体编制“十三五”核电规划了。张先生能否谈谈对具体的核电项目的建议,谢谢。

张禄庆:

      这牵涉到另一个重要问题。 “全盘引进, 一步跨越”策略失误,造成依托项目工程严重拖期、业主蒙受巨大损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对我国核电自主发展核心利益的损害还没有完全被认清。现在AP1000技术转让合同条款的一些细节逐渐透露出来,有些简直不能让人理解。例如,有位著名的美籍华人谈判前就曾当面提醒我们:按照西方惯例,AP1000设计图纸的知识产权是西屋公司的,但建成的机组产权属于业主,所以机组调试及试运行产生的数据、资料所有权也当然属于业主,西屋公司不能无偿占有。但是,国核技只宣传技转合同规定机组功率超过135万千瓦设计的知识产权属于国核技,却绝口不提包括国产化依托项目4台商业机组建安严重拖期才换来的技术修改,以及明确规定要在这4台机组调试期间第一次安排进行的系统设备多项性能试验在内的所有资料的知识产权统统属于西屋公司。我国的依托项目4台机组,不仅省去美国政府对核电新机型开发的大笔美元资助,还免费成为弥补、完善AP1000知识产权重大缺失的实际试验品,而不能合理分享知识产权。西屋公司可以无偿地将我国依托项目的调试与运行资料用于美国和今后建造的AP1000机组。更为可怕的是,如果真的按照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今后只准建AP1000”的指令,在中国建设一大批AP1000,中国不就成了没有任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空心大国了吗?我国今后再建的AP1000机组(包括所谓的标准化设计CAP1000)看来也难免遭遇同样为西屋效劳的厄运。为什么会签订这样丧权屈辱的合同,就得等待精通外事外贸、负责AP1000技术转让合同谈判的国核技筹备组组长继续发表回忆文章来回答了。

      当前我国已有了独立研发的华龙一号和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的CAP1400两种三代机型即将开工建设。鉴于这样的知识产权纠葛,以及用我国的核电项目壮大未来国际竞争对手实力的弊端,难道我们还能再让极少数人压制自主化三代核电机型发展,妄图将其逐出国门,拱手相让国内广大市场的企图得逞吗?笔者强烈呼吁,为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发展,除了两个依托项目厂址外,今后国内核电新项目应该尽可能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通过大量机组建设,使之尽快成长成熟,用良好的运行业绩和经济性能赢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

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我为主,国际合作”

核信网:

      真没有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张先生觉得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吸取。

张禄庆:

      近来,我们常说要从核电大国发展成核电强国,要让核电走出国门。众所周知,核电强国绝对不是靠核电装机容量来支撑。没有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均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的民族核电技术,成为核电强国和核电技术走出国门的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核电技术的引进或输出,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决策密切相关。这次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再次证明了,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必须始终坚持自己的核心利益。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盲目迷信到比洋人还洋人的地步,只会做成吃亏丢人的买卖。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自己有了底气,谈判中自然能吃准对方的份量,也就知道对方的技术对自己有没有用,值多大价钱。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自我封闭,我们可以非常迅速地了解世界核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并紧紧抓住最切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技术方向和合作机遇,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共享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这才是取长补短、互利双赢的合作之路。

      总之,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建设公众放心的内陆核电厂

核信网:

      现在我想再请教与我国核电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内陆核电。据资料介绍,我国待建核电厂址中内陆厂址占大部分。内陆核电厂建设问题已经是今后我国核电发展回避不开的问题。我想请张先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禄庆: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重大的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来,政府对此相当慎重。我觉得离最后决策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可以理性地讨论,切记走极端。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再停留在与国外情况的简单类比,说什么美国、法国有多少多少内陆核电机组,我国建设内陆核电也不成问题等等的低水平宣传,已经苍白无力得没有任何说服力。原因很简单:中外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条件大相径庭,公众现在的环保和维权意识已是今非昔比。不对中国核电厂址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找出影响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采取完善可靠的安全措施,就不可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国内外众多核电厂周围环境检测的实测数据,确实可以得出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的附加放射性影响很小。公众对此也是认可的。他们最担心万一发生严重事故时,核电厂营运单位有没有办法保证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笔者根据对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的理解提出:如果在内陆核电机组设计上增设稍许设施,应能承诺从设计上实际消除严重事故情况下包括气态放射性物质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外界失控排放风险,也就是说可以做到取消场外应急,应能打消公众对内陆核电厂事故排放的疑虑,显著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性。

成立专职公司,谋划走出国门新招

核信网:

      时间不短了,请允许我提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核电走出国门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向国外推介我国的核电。张先生,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核电市场的前景到底有多大。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尽管核电出口现在还只是小打小闹的“借船出海”,核电企业“内战外打”的新闻已屡见报端。您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这种影响很坏的现象?

张禄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今年9月发表了一份关于全世界核电发展前景的综述报告。报告指出:有33个国家目前正在考虑、规划或启动核电计划。其中,白俄罗斯和阿联酋已开始第一座核电厂的建设;土耳其已订购第一座核电厂但尚未开工建设;6个国家已作出发展核电的决定,正在筹备基础设施;5个国家在积极筹备,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而正在考虑核电计划的国家最多,达19个。到 2030 年,拥有在运核电厂的国家数量将从目前的30个增至35个。同时IAEA指出,核电容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已有核电国家的扩展,而非那些启动新核计划的国家。

      我对IAEA报告的体会有二:① 未来核电大有用武之地;② 当前的核电发展重心在有核电国家的拓展。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会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一些想发展核电的国家现在都要建三代机组,但受电网规模、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建设发展周期拉得较长、数量也不太多,明显带有“边干边看”的味道。这也是我强调国内尽可能多见自主化三代核电机组的理由。让我们做好核电走出国门各种准备的时间窗口仅有今后的是到十五年。

      你说的核电企业“内战外打”的现象令人痛心。各个企业都想把自己做得更大,而且有权“自主经营”。在这方面,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定总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这牵涉到核工艺体制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已经多的不得了了。所有可能的方案应该说都提出来了。而且还不难看出,各个政府部门提出的方案也有的相互冲突。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等最高领导决策了。

      为了解决“内战外打”,有一种做法试图将世界划分成各家企业的“势力范围”。笔者颇不以为然,至少是有点强加于人,缺乏“用户是上帝”的市场经济味道。谁能保证势力范围内的用户就正好喜欢那份中国配给品,而不是另一种中国产品呢?

      另一种做法基于现有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借鉴日本核电企业的做法,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大力促进成立一家由各核电企业集团、建安集团、相关科研院所、核设备制造集团、大型金融和外贸企业参股的专职公司,向全世界打算发展核电的国家推介“中国核电产品包”。该包包括中国各种功率、堆型的全部自主核电产品,以及围绕核燃料循环链各环节的产品生产、设备制造、劳务输出和各种类型的服务和融资、贸易形式。这样可以在现有体制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分工协作,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我对中国核电未来的自主发展充满希望。在变化了的国内外核电形势下,如何统一思想,因势利导,把握节奏,切实行动,解决何时何地建设何种机型的问题,逐步适应和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电发展“以我为主,国际合作,统一规划,分工协作,满足内需,走出国门”的新常态,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核信网:

      好。我们今天就打搅您到此为止。非常感谢您对我们问题的精彩点评和回答。马上就要进入2015年,我们中国核电信息网预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张禄庆:

      谢谢!也祝你们新年快乐,事业有成!

本文在中国核电信息网及微信平台(微信号:chinahedian)“核电文摘”同步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