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我与华兴60年丨郗章:38年,从翩翩少年到年近花甲,我奉献,我骄傲!

我与华兴60年丨郗章:38年,从翩翩少年到年近花甲,我奉献,我骄傲!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8-09-29

    2018年是中核华兴公司创建60周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公司开展“我与华兴60年”主题征文,邀请领导和职工撰文,共同回忆与华兴的点点滴滴,共话华兴事,共叙华兴情,共同描绘华兴美好的未来。本期刊登公司员工郗章同志的署名文章,以飨读者。

    人物档案:

    郗章:1980年参加工作,在中核27公司担任电工,1989年至2010年期间,先后在华兴公司加工厂、华兴三公司、建安分公司、国内工程事业部任职。2010年至2013年,担任天津分公司总经理,2013年至2017年担任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目前任安装分公司党委书记。

    我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核二代”,我的父亲从中核组建时起就一直在华兴,而我也是在80年代参加工作,成为华兴的一员。从1980年到2000年,我一直从事安装工作,从2001年到2017年我又去了土建,如今我又回到安装分公司,干回了老本行。一晃已经过去38年。

    在这38年里,我经历了三次“救急”:第一次救急,是1989年上海合流污水2.3标项目,当时我还是一名小施工员,三公司新成立的七队没有安装队伍,我被紧急派往上海,落实组建水电安装队事宜。记得那年,我的孩子只有一岁半,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带着对家庭的诸多挂念和不舍,我只身前往上海,这一去就是10年。

    第二次救急,是1998年位于南京户部街的江苏省省纺大厦项目,当时项目缺乏具备高层水电安装经验的人员,于是我又被紧急从上海调到了南京,负责该项目的安装工程。

    第三次救急,是2005年天津某项目遭遇紧急情况,我奉命前往天津,紧急处理项目善后事宜,并取得了良好结果。

    相信我和许许多多的华兴人一样,这些年,早已习惯了从一个项目到另一项目,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迁移,或近或远,或严寒或酷暑。这三次救急,见证了我在华兴38年的迁移,时光荏苒,我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

    1989年,由世界银行投资的上海合流污水项目,是公司参建的首例城市水处理工程。当时,我负责水电安装部分的工作,项目包括三个泵站和一公里管道,体量较大,同时也无相关施工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带着一位大学生,两人完成了施工员、技术员、预算员的全部工作,最终将项目顺利投付使用。在城市管网普及的今天,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涉及该领域,而我有幸能参与公司首例城市管网项目的施工,是我工作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事情。

    2004年,根据公司安排,我担任南京翠琅大厦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是南京首例夹芯板楼层项目,同时也是公司首次承建此类工艺的项目。项目总层高100多米,工程体量4000多立方,为公司民用建筑第一例复合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最大厚度达4-5米,有些位置的厚度甚至不次于核电的混凝土厚度,考虑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温差会产生裂缝,还有南京夏季气温高等诸多因素,通过制定多种方案并邀请社会上的相关专家、时任公司总工程师的张卫兵等人组成技术团队进行反复论证,最终采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蓄水养护的方式,圆满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最终,南京翠琅大厦项目成为中核华兴第一个全国文明工地,接待了集团公司领导以及众多兄弟单位的参观。

    2008年,我带着国内事业部第30工程管理部,按照公司的决策部署,在天津区域配合公司完成了天津分公司的组建;2013年,我又前往深圳,配合深圳直属管理部经理的吴延路,一起完成了深圳分公司的组建。

    2013年,任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期间,我亲自带队,历经近一年的合同谈判,成功促成公司中标中国首个TOD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60余米。在项目施工前期,按照事业部要求,我代表分公司主抓凯达尔项目,该项目从2015年开工至2017年5月我被调至安装分公司,期间项目运转有序,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我工作生涯的38年里,从安装到土建,又回到安装,见证了华兴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举步维艰,到今天成为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者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光荣崛起。

    在深圳分公司成立初期,有一位老员工突发脑溢血,其所在管理部,第一时间将这位员工送往医院。当时他的病情十分危重,通过抢救,最终还是造成了身体半边瘫痪。在病情稳定后,这位员工要求回到老家仪征进行疗养,分公司认真部署,从珠海项目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到南京,从南京到仪征,这一路均安排了人员全程进行跟踪协助,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同时,为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当时作为深圳分公司工会主席的我,在分公司层面大力开展援助的同时,积极联络建设公司工会,通过困难帮扶、医疗互助等多种途径,尽最大的可能,全力以赴为这位老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来,尽管这位老员工已经离开了岗位,但是分公司也没有忘记他,每逢春节,都会为他送去温暖,同时也为他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

    在华兴,我相信,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上演,它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分公司,也不仅仅存在于对这一个人,但就是这样的包容与关爱,星星温暖,铸就了华兴精神的永远矗立。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尽管我们大多数的员工只身在外,远离家人,但“中核华兴”就像是一位家长,扛起重任,为所有华兴人支起一片屋檐,遮风挡雨。

    这些年,于我个人而言,华兴最大的变化就是用人机制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是华兴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好多公司员工的工资都已经开不出来。面对困境,公司领导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打破老公司计划经济时期的裙带关系,大量引入青年学生,重视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培养,我认为在中核系统中,公司的这项改革都是走在最前列的,这也为公司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有市场战略定位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公司参与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这为今后公司核电市场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国改革开放已40年,华兴能拥有今天的业绩,核电市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另外还有收入机制、绩效激励机制的变化,公司这两方面的改革都走在建筑行业的前列,也为华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华兴的一名老员工,祝福公司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同心多元化跨越发展,做实实体产业的投入、运营,把公司在做强的基础上稳步做大。

    60年已悄然过去,祝愿华兴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同心协力,再创新的辉煌!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