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华龙一号  > 三十载铸就核电“巨龙” 华龙一号铭刻中国印记

三十载铸就核电“巨龙” 华龙一号铭刻中国印记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发布日期:2016-06-12

  三十载铸就核电“巨龙” 华龙一号铭刻中国印记
  
  举世瞩目的中国原创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批量化建设。众多知名学者介绍,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自2015年5月和8月分别开工建设以来,在各方努力下,工程里程碑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华龙一号在计算分析软件、反应堆堆芯设计、燃料技术、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等方面全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掌握了未来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事实上,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基础上,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能够抗击大型商用客机恶意撞击。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2015年5月7日开工。福清核电6号机组于2015年12月22日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技术创新:强核之本
  
  安全性、经济性始终是核电站设计时两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华龙一号在设计上的多面创新体现在:单堆布置的形式使核电站在厂址选择、电力需求、投资成本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提高发电功率,降低堆芯功率密度,提高核电运行安全裕量;采用能动 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失去动力源的情况下利用安全壳内的大容量水箱,依靠自然循环将堆芯余热导出;采用双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承受事故压力,外层安全壳起防护作用,可抵御大飞机的冲撞。
  
  “安全设计上,华龙一号已经可以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华龙一号设计团队代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表示,“针对近年来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这一点,华龙一号在设计上也已具备调峰能力,可按照电网要求进行调节。”
  
  作为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燃料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一度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但是,从12个月换料的CF2燃料到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目前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已经在元件自主设计、锆合金技术方面均取得突破,解决了出口受限。据悉,CF系列燃料组件预计在2017年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并将用于华龙一号反应堆。
  
  “作为目前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9%。”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表示,放眼世界市场,“华龙一号”也有很强的商业竞争力。它共获得743件专利和104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等领域,满足核电“走出去”战略要求。
  
  “巨龙”出海拓展全球市场
  
  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目前“华龙一号”首批项目已经确定的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此外,中核集团已同阿根廷、苏丹签署框架协议,积极推动在当地的“华龙一号”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预计“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的时间点为2016年下半年。
  
  事实上,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我国多次强调要发挥核电技术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我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期间也多次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得益于顶层设计的推动,加之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
  
  2015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核集团和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压水堆项目框架合同。目前,双方正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华龙一号”压水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此外,我国还与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开工建设对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将起到支撑和助推作用,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的顺利建设将为中国核电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据测算,核电机组出口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应。一台机组的出口价格大约为300亿元左右,加上后期燃料及服务费用,估算价格总计高达1000亿元。而且,每建设一台核电机组,将涉及大大小小的配套企业几百家,对拉动我国核电装备的批量化生产效果明显。
  
  “‘华龙一号’的开工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核电的第一阵营。如果把以前的核电出口比作为借船出海,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造船出海了。”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信心十足地说。
  
  (本文综合光明日报、中国能源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