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电走出去:华龙一号成敲门砖

核电走出去:华龙一号成敲门砖

来源:综合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5-05-21

      核电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解决电力危机、缓解空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

2015年以来,中国核电“走出去”持续加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4月20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核电合作则是中巴能源合作的重头。

      4月2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电建三公司正式收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二号、三号机组常规岛土建、安装施工项目中标通知书。该项目是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首个海外核电项目,是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标志性项目。

      一时间,核电“走出去”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学界商界亦纷纷开始探讨其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可能性。

“华龙”开工完全自主产权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三代的压水堆建成。中国开工首台‘华龙一号’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水平的第一阵营,所以这个意义是里程碑式的。”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谈及“华龙一号”开工时难掩兴奋之情。

      “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产品的典型代表,它是我国在汲取世界范围内先进的设计理念后,消化、吸收、再创新后形成的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其安全指标和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国际上对于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例如,其采用的“177堆芯”设计可以在使发电功率提高5%-10%的同时降低堆芯内功率密度,安全性随之大大提高;其厂区可以抵御与日本福岛核事故震级相当的地震;其“双层安全壳”的设计甚至可以抵御商用大飞机的撞击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中国核电的成熟与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很多国家都纷纷将目光“对准”中国:英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EDF能源集团在准备投资建设新核电厂之初,便力邀中核、中广核加入;罗马尼亚在建设重水堆机组时,也明确表示希望有“中国元素”的参与;《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则标志着中国核电品牌成功登陆拉美……

      743件专利和104项软件著作权,让“华龙一号”的诞生帮助中国成为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进而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据了解,正是由于“华龙一号”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国门已经不受这方面的限制。目前,中国与英国、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等全球近20个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正在积极推进。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中国多年来一直很重视核电的安全和发展,注重学习美、法、俄、德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成为让很多核电需求方“心仪”的对象。“如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能源不足、温室气体排放等挑战,如何稳定、高效、安全地利用核能就自然成为了破解难题的重要选项之一。”牛犁说。

核电出海提速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此前介绍,经过30年的努力,国内核电从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每年国内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在8台套左右。

      “华龙一号”定位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为推进核电出口,国家领导人开始担当“推销员”角色。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就加快核电等装备走出去进行了重点部署。

      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ACP1000)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众多业内人士介绍,为保证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家合作项目的落地,国内必须有示范项目先行开工建设。“福清二期项目有望率先开工。但是考虑目前福建省电力供大于需,已投产核电项目需要调峰,核电外送和本地消纳将是制约因素。”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核电是中国能源企业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包括中核、中广核在内的中央企业已经开始开拓巴基斯坦、阿根廷、南非、埃及、土耳其和英国等海外市场,这些国家多在“一带一路”的区域范围。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将华龙一号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协调优势力量,持续完善堆型技术研发与设计,为下一步通过有关国家的技术审查,最终实现在海外市场落地创造必要条件。

产业链联合远航

      显然,核电走出去当然不是核电产业本身走出去那么简单。

      “通过核电走出去,带动国家的产业链走出去,提升国家的工业水平、制造业水平。”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映坚指出。随后,他援引世界核电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称,到2030年为止,将新增160台的核电机组,由此新增投资达到1600亿美元。他说,“(我们)要分享国际核电这块市场大蛋糕。”

      “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国内的核电设备出现了严重的过剩”,中国某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位副总经理指出,“这对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多了”。他希望,核电企业能够走出去国门,从而“捎上我们”把设备卖出去。

      核电设备企业人士介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国外项目设备供货的形式大概有三种:一是国内核电公司拿下国外项目,然后国内制造企业分包;二是国内核电公司与制造集团联手拿下国外项目,制造集团企业优先承担制造;三是国外核电公司承担国外项目,将部分设备分包给国内企业。

      无论是何种方式,国内企业都可以将核电项目的需求引致到更下游。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在2015年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核电主要考虑的是:要整合国内行业优势力量,创新对外合作的模式;加快国内相关工程建设,提高国内核电装备产品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开拓重点市场,加强与重点目标国的磋商,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现阶段国内将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并针对国际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设备在境外建设钢铁、建材等领域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2014年,中国已经正式成为“资本输出国”,未来中国还将成为“优势产能输出国”。通过优势产能的“走出去”有助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促使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