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下一个30年中国核工业如何“出彩”?

下一个30年中国核工业如何“出彩”?

来源:中核集团 发布日期:2015-05-21

      如果把中国核工业创建60年历史,划分为两个30年,前后各有可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前30年的成就当然是“两弹一艇”,后30年借用一位领导同志的话,可概括为“两堆一机”。

      何谓“两堆一机”?“两堆”之一是30年前开工建设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该电站虽然只有区区30万千瓦,但在中国,具有开先河的重大意义。

      “两堆”之二是“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今年5月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台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华龙一号”不论是落户国内,还是“走出去”,都可与中国高铁、航天、航空比肩,是“一路一带”战略目标具有开先河意义的宏篇史诗。

      “一机”是离心机。它的研发成功,解决了中国核工业产业体系中间环节的瓶颈问题。其作用和影响不亚于中国三代战机的问世。有了它,说中国有完整的 核产业体系,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

      两个30年的身影渐行渐远,那么,核工业,这个被称为“民族脊梁”的产业,下一个30年“出彩”目标是什么?

      我们在做“十三五”规划的同时,有必要对未来的30年也进行战略谋划。因为每一个重大创新成果的问世都需要有很大的提前量。在这里不妨列出几个数据,证明战略谋划及其提前量的重要性。

      秦山核电站,从周恩来“728”批示算起,到并网发电,前后历时21年。秦山60万千瓦核电站,从1986年计划建设开始,到其2号机组并网,前后历时18年。核动力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前后历时24年。中国实验快堆,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理论研究开始,到并网发电,前后历时40余年。离心机研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12年向社会发布研制成果的新闻,历时20多年。核废料地质处置场选址,从科研课题的提出,到现在历时30年尚未确定。800吨后处理大厂选址,历时十几年,还在讨论中。“华龙一号”,从1997年概念的提出,到今年4月拿到“准生证”,历时18年,如果等到六七年后的并网发电,前后历时二十五六年。核聚变的研发时间更是不胜其长。

      以上列举的是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中几个重大项目研发历程,足可证明核工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研发的艰辛。扣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核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和经费投入不足等不利因素,大多数项目都经历了15年或更长时间。为此,我们必须像30年前国家抓“863”计划一样,瞄准未来30年,对可与前两个30年比肩的重大战略创新领域和目标,进行攻关。

      未来重大战略创新领域大体包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的延寿和退役;核乏燃料后处理和核废料地质处置;第三代核电技术,如“华龙二号”的研发和使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海水淡化和城市供热供汽;核医学广泛应用;核聚变发电;核动力航母与太空飞船以及巨型货轮的核动力应用等等。

      如果在这些领域有数个新的重大突破,核工业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增添更多的风采。如果说“两弹一艇”是在我国经济、科技都非常薄弱的条件下完成的,“两机一堆”是在我国产业结构大调整并产生剧烈阵痛下完成的,那么今天的实力和环境与过去相比已大不相同:一是拥有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中核集团有“龙腾”科技战略规划牵引推动;二是各核能企业按主营收入比例每年有较大的科研投入;三是我国核工业有二十几个科研研发平台;四是国家正在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等。为此,我们相信:未来30年中国核工业一定会续写出可与前两个30年比肩的辉煌。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