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气象多变的2014年:合作与牵制(一)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发布日期:2015-01-07
2014年的世界核安全形势可谓气象多变,既有各国联手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努力,也有核大国之间在核领域的角力。专家为您解读当今世界的核安全动向。
2014年恐怖主义事件频频发生,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危害。一些极端分子试图获取核材料制造核武器,对世界核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3月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旨在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值得留意的是,美国奉行的称霸扩张战略没有改变,依仗其军事优势特别是战略核力量的绝对优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稳稳地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继续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加强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显。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媒体评说普京对西方表现出了“超强硬”的主场。美国、欧盟实施了“东扩”战略,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进入了小规模的军事对峙。俄罗斯宣称将使用一切手段抗击西方的武装进攻,包括动用核武器。另外,美国是国际防核扩散的主导国,但朝鲜半岛无核化与伊朗核问题又拖过了2014年未获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朝鲜、伊朗与美国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不信任。美国对两国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使两国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核扩散问题在两国身上表现出严重性和反复性,考验着有关各方的耐心。
核大国的核威慑、核恐怖威胁的阴影以及潜在的核安全问题,对世界各国发出了警示。昭示着国际社会在核安全领域依然面临着风险,世界各国应尽最大努力和诚意,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困难与挑战。
世界核安全峰会 积极推动各国加强核安全
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于2014年3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全球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代表与会,会议发表了《海牙公报》。峰会的主题是“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主导的全球对抗核恐怖体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习近平首次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了大国担当,显示了中国对世界核安全的贡献。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地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
峰会提出了希望实现“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核材料数量,推动更积极的核安全文化,加强核安全保障制度”三方面目标。它所针对的是今日世界存在的核安全方面的各种风险:成千上万的核设施与核材料广泛分布,核材料、核部件流失和扩散风险增大,核恐怖主义威胁日趋严重,特别是发生的重大核事故更为各国敲响了警钟。中国核问题专家刘宏斌认为,自第一、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以来,国际社会对核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国核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和国际合作,然而由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以及地区冲突,核恐怖主义的现实与潜在的威胁不容乐观。
美国反恐问题专家布莱恩詹金斯认为,眼下全球恐怖主义袭击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基地”组织相关或受其意识形态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发起的恐怖袭击,占全球恐怖袭击的大多数。
中国国际与军控问题专家李伟认为,恐怖主义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呈现多元化态势。由于其产生、发展与蔓延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与宗教等多重背景,短期内难以遏制。虽然峰会形成的公报对与会国家的约束力有限,但是其凝聚防核扩散的共识,依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