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际核讯  > 高斯聚变携千页CDR推出欧洲首座商用核聚变电厂方案

高斯聚变携千页CDR推出欧洲首座商用核聚变电厂方案

来源:嘿嘿能源与科技 发布日期:2025-10-21

总部位于柏林的高斯聚变公司(Gauss Fusion GmbH)近日正式对外公布其商用核聚变电厂设计方案,该方案被明确为欧洲首个具备全系统架构的商用核聚变电厂完整设计,标志着欧洲在核聚变商业化领域迈出关键技术探索步伐。


此次发布的核心文件为《概念设计报告》(Conceptual Design Report,简称CDR),其定位是该公司名为“GIGA”的商用核聚变电厂开发的技术纲领性文件:一方面,报告构建了电厂从核心反应堆到辅助系统的完整概念蓝图,明确各系统功能边界与技术指标;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技术验证、工程落地、并网测试等关键阶段,清晰界定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科学研究向规模化商业发电转化的实施路径。从系统构成来看,GIGA电厂设计覆盖全套必要辅助系统,各系统功能与技术方向如下:


- 热量提取与冷却回路:核心功能为回收反应堆产生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至工质(如蒸汽),为后续发电涡轮机提供动力,同时需具备持续冷却能力,避免反应堆部件因高温受损;


- 低温系统:针对超导磁体运行需求设计,需将磁体工作环境温度维持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通常低于零下269摄氏度),确保磁体零电阻运行以产生强约束磁场;


- 电力转换系统:负责将涡轮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频率与电压标准的电能,同时具备电网调频、调压功能,满足并网稳定性要求;

- 真空系统与诊断系统:真空系统用于维持反应堆内部高真空环境,避免杂质气体影响等离子体约束;诊断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等离子体温度、密度、磁场分布等数据,为运行控制与故障预警提供依据。


该《概念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历时三年,采用“企业主导+跨欧协作”模式:高斯聚变作为牵头方,联合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多国的工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最终形成超1000页的技术文档,文档内容覆盖首座商用核聚变电厂建设所需的全维度关键系统设计。具体技术范畴包括:电厂整体拓扑架构设计,明确反应堆、辅助系统、输电设施的空间布局与连接方式;设计依据,基于现有核聚变物理实验数据(如JET、ITER项目成果)与工业工程标准,确定关键参数设计基准;设计理念,以“安全性优先、可扩展性适配、经济性平衡”为核心原则;安全框架,制定反应堆超温、等离子体失控等极端场景的应对预案,明确放射性物质防护标准;认证策略,规划符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及各国监管要求的技术认证流程;系统工程,梳理各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与协同控制逻辑;全生命周期运营,涵盖电厂从建设、运维到退役的全阶段管理方案;放射性废物处理,提出聚变反应产生的低放射性废物的收集、储存与处置技术路径。


在项目实施保障层面,《概念设计报告》首次明确首座商用核聚变电厂的成本与进度量化框架。考虑到该电厂属于首代(First-of-a-Kind)核聚变商用设施,核心技术(如超导磁体、氚循环系统)存在工程验证不确定性,报告未给出精确数值,仅界定成本与进度的数量级范围:成本方面,全周期投入预计为150亿至180亿欧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170亿至210亿美元),涵盖设计、建设、设备采购、调试等阶段费用;进度方面,目标是在21世纪40年代中期完成反应堆建设并实现并网发电,其中前5年为详细工程设计与设备研发,中间8-10年为主体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最后2年为调试与试运行。


报告同时提出“核聚变领域‘欧洲战斗机’计划”(Eurofighter for Fusion)的泛欧协作愿景,该计划的核心逻辑是复制“欧洲战斗机”项目的跨国合作模式,整合欧洲资源以突破核聚变商业化瓶颈:技术层面,汇聚欧洲各国在超导材料、等离子体物理、热能工程等领域的工业Know-how;资金层面,协调欧盟及各国政府的公共投资与私营资本,形成多渠道资金池;供应链层面,建立覆盖核心设备(如超导磁体、真空室)、关键部件(如中子屏蔽材料、高精度诊断传感器)的欧洲本土化供应链体系,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最终实现欧洲能源主权目标。该计划采用“里程碑驱动”的阶段化管理模式,将整体目标分解为“技术验证期(2026-2030年)”“工程示范期(2031-2035年)”“商用落地期(2036-2045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明确的技术指标与验收标准,便于合作伙伴、股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对项目进度进行系统性评估,通过阶段性验证降低技术风险,逐步提升核心技术的成熟度(TRL)等级。目前,已有欧洲航天防务集团(如空客防务)、能源工程企业(如西门子能源)及科研机构(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确认参与该计划。


从技术开发方法论来看,《概念设计报告》采用“多领域并行开发”策略,覆盖核聚变电厂全链条技术范畴:基础研究领域包括等离子体约束物理(如磁体构型对约束时间的影响)、聚变材料科学(如抗中子辐照材料的性能衰减规律);应用技术领域包括电网并网技术(如柔性直流输电适配方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如设备健康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算法)。为提升开发效率,高斯聚变借鉴航空航天行业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模式,将跨学科团队(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集中在德国柏林的研发中心,通过共享数字化设计平台(如三维建模软件、系统仿真工具)同步推进不同领域的设计工作——传统串行开发模式下,某一系统设计完成后才能启动下一系统,而并行模式可实现反应堆设计与冷却系统设计同步开展,同时通过实时数据交互解决系统接口冲突。高斯聚变在报告中指出,该模式可使早期设计阶段的成本效率提升30%以上,项目整体周期缩短15%-20%,同时降低后期因设计变更导致的返工风险。


关于后续工作安排,高斯聚变透露,当前《概念设计报告》已进入外部评审阶段,计划在2026年1月由独立专家小组(成员包括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局代表、核聚变领域院士及工业界专家)完成评审,若评审通过,将正式启动“详细工程设计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图纸与技术规范,同时扩大合作规模:一方面,新增欧洲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关键部件研发(如高精度等离子体诊断设备);另一方面,与欧盟“清洁氢能伙伴关系”(Clean Hydrogen Partnership)等计划对接,探索核聚变与氢能生产的耦合技术路径。


高斯聚变首席执行官米莱娜·罗韦达(Milena Roveda)在发布会上强调:“这份《概念设计报告》是三年技术攻坚的成果,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核聚变的理论潜力转化为‘GIGA’电厂的可执行概念设计,证明欧洲工业界已具备将核聚变从科学愿景转化为工程现实的技术整合能力。”她进一步补充:“报告的编制过程汇聚了欧洲20多个国家、数百名技术专家的经验,通过跨领域协作验证了核聚变商用所需的核心技术(如高场超导磁体、封闭氚循环)、关键材料(如钨铜合金、碳化硅复合材料)及供应链体系均已达到‘可工程化’水平,不存在原理性技术壁垒。下一阶段,我们将投入超5亿欧元启动详细工程设计,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GIGA电厂的全套工程图纸,为欧洲第一代核聚变电厂提供标准化工业蓝图。”


高斯聚变首席技术官弗雷德里克·博德里(Frédérick Bordry)则聚焦技术挑战,指出:“《概念设计报告》的核心贡献是直面核聚变商业化的三大工业级挑战:其一,开发封闭氚燃料循环系统,实现氚的自持生产与回收(聚变反应消耗氚,需通过锂与中子反应再生,回收效率需达到99%以上才能满足商用经济性);其二,突破先进超导磁体的工程应用,当前设计的磁体磁场强度需达到15特斯拉(是ITER磁体的1.5倍),需解决磁体冷却均匀性、长期运行稳定性问题;其三,研发极端环境耐受材料,反应堆第一壁材料需同时承受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冲刷与高能中子辐照,材料寿命需达到10年以上。这三大挑战的攻克不仅是技术可行性的前提,更是决定核聚变发电成本能否降至0.05欧元/千瓦时(与天然气发电持平)的关键。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谁能率先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主导下一代能源技术标准;对欧洲而言,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中东石油的依赖,为未来50年确保真正的能源主权。”


从企业背景来看,高斯聚变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目前已在慕尼黑、巴黎设立研发分支机构,计划未来3年扩展至意大利米兰、西班牙马德里,形成覆盖欧洲主要工业国的研发网络。公司的核心技术路线为“高场磁约束核聚变”,区别于ITER的“常规磁约束”,其优势在于通过更高强度的磁场(12-15特斯拉)缩小反应堆体积,降低建设成本,加速商用进程。公司的创始企业与战略合作伙伴均为欧洲核聚变技术领域的核心玩家,各合作方分工明确:法国阿尔森公司(Alcen)负责低温系统设计与制造;意大利ASG超导公司(ASG Superconductors)主导超导磁体的研发与测试;德国布鲁克EAS公司(Bruker EAS)提供高精度材料分析设备,支持聚变材料性能检测;西班牙伊多姆公司(IDOM)负责电厂整体土建与工程规划;德国RI研究仪器公司(RI Research Instruments)开发等离子体诊断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发布恰逢德国政府推动核聚变发展的关键节点:本月早些时候,德国内阁正式批准《加速德国商用核聚变部署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德国首个针对核聚变商业化的国家级政策文件,明确八大行动领域与配套措施,具体包括:建立核聚变技术专项基金、制定核聚变电厂监管框架、建设国家级核聚变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核心设备供应链、开展公众科普与接受度提升、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与欧盟及美国的技术交流)、制定核聚变与电网协同发展规划。


根据计划,到2029年,德国联邦政府将投入超20亿欧元,其中12亿欧元用于核聚变基础研究(如等离子体约束实验、材料研发),5亿欧元用于建设新型研究基础设施(如高场磁体测试平台、氚处理实验装置),3亿欧元用于支持GIGA电厂等试点项目的前期开发。该计划的出台为高斯聚变的技术落地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障,也标志着德国将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技术之一。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