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电走向“舞台中心”,还需更多科普支持

核电走向“舞台中心”,还需更多科普支持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2-01-26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这次山东省“两会”,山东省政协委员、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映荣带来的两份建议都与核电有关:一份是“关于3060双碳形势下山东能源发展的建议”,其核心诉求是山东应利用已有的核能技术优势,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另一份是“关于加强核电科普宣传的提案”,其中心意思是当前我国核电公众宣传有成绩,但与现实需要相比,还需加把劲。


据了解,在核能技术和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山东表现突出。比如山东已在烟台海阳市和威海荣成市打造了两个核电基地。其中,海阳核电采用世界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已于2018年建成投运,并于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商用供热项目。去年,海阳市实现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打造全国“零碳”供暖示范城市,形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山东模式”。同时,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座将第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此外,山东率先在荣成建设了全国核电行业首个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不过,在上述成绩之外,山东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核电占本省总发电量的比例较低,亟须大力发展。汪映荣委员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沿海开放核电的省份中,核电占比较高的福建省核电发电量占本省总发电量的27.69%,浙江省核电发电量占比为17.98%。


在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巨大的前提下,核电还未走向“舞台中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汪映荣委员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众的支持不够,或者说对核电的科普不到位。


他表示:在核电领域,存在着“专业的声音大众听不到,不专业的声音反而不断冒出来”的怪象,“邻避效应”增加了公众对核的误解。正是这种误解,让我国核相关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受阻。他举例:五年前,国内拟议中的某核循环项目就曾因部分当地群众反对而被迫宣布暂停,但专家认为,这个投资上千亿的项目是确保全国核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


“我国核科普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即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策划和推动,没有针对不同受众从不同环节、领域、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机制、渠道、产品、受众等几个方面都未形成标准化模式;科普工作缺少充分的法规制度保障,无法形成长效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汪映荣同时也认为:现有科普方式缺乏生动、有传播力的载体,单向宣传教育多,互动式、体验式等双向沟通不足。“科普对象定位仍需提升精准度。”汪映荣说。


无疑,核能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汪映荣委员提出了三条建议。


“核科普要像中国普法教育一样,每五年一个规划,持续推进。”他建议:在全国层面形成核安全公众沟通长效协同机制,覆盖政府部门、企业集团、社会组织、高校院所和媒体,进一步凝聚共识,统筹全局,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的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广泛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活动。


此外,他还建议打造一批影响广泛的宣传品牌;同时,先抓“关键少数”。比如,老师、学生、有影响的地方行政人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重要企业家、医生等。这些人是科普的“关键少数”,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可较快地理解和较强的接受新事物。以他们为“点”逐步向“面”传播,形成舆论导向,逐步影响周围的公众,提升接受性。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