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发布日期:2025-04-11
“陈博士,你们研发的核电厂严重事故三维氢气分析软件,模拟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专家的话语落下,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陈美兰站起身来,向与会人员点头致谢,身边尽是赞许的目光。“我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此时的她,脸上一如既往挂着淡淡的微笑,可内心里却已掀起惊涛巨浪。只有她知道,这段孤独的研发旅程走得多艰难,有多少次想过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核安全领域,软件工程师是默默无闻的英雄。陈美兰,中广核研究院热工软件室的主任工程师,就是这样一位潜心钻研,甘当“长期主义者”的“隐形战士”。
十年“冷板凳”,闷头搞研发
2012年,带着一腔热血入职中广核研究院,陈美兰迎来了首个挑战——“严重事故三维氢气分析软件研发”。
此时,我国核能界正集中精力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严重事故分析软件研发是三代堆核设计软件的核心之一,它的开发能力和经验在当时国内仍处于空白状态。”陈美兰坦言,接到任务时,压力非常大。
为了尽快上手,她就在白天做理论研究,晚上等家人入睡后,抱着厚厚的编程工具书,逐字逐句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做满标记,第二天再查阅资料、请教同事。这样边学边干,持续了一年。
核电软件研发工作周期长,国外同类软件研发甚至需要十余年。在陈美兰开展软件研发的时候,周围从事三代核电研发的同事不断取得新成果,而她的软件研发迟迟未能产出成果,这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我闷头研发时,身边同事大多投入到当时的主流业务‘华龙一号’堆芯研发等工作中,我的工作受关注度比较低,再加上软件研发难度大、成果产出难,又没有经验可借鉴,叠加进度压力,一度让我有了放弃的念头。”
但陈美兰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每想起自己当初选择核电事业的那份坚定信念,想起自己对核安全的执着追求,她就暗暗告诉自己,“绝不服输。”这份不服输的韧性让她一次次坚定了将“冷板凳”坐到底的决心,心无旁骛地专注在软件研发上。
2019年,已经持续多年的研发之旅,将陈美兰从一名科研“新兵”逐渐打磨成一个沉着冷静的专家。一次国内会议中,陈美兰作为严重事故领域专家受邀分享研究成果,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
科研成果得到了业界的认可,陈美兰埋头苦干的科研征途上投下一道光,“我太激动了,终于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此后,陈美兰再接再厉,2019年完成三维氢气安全分析软件科研项目的课题验收;2021年,完成应用研究,也就是在陈美兰投入这项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软件具备了在“华龙一号”等多种核电堆型上的应用条件。
她感慨道:“那段时间虽然艰难,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现在回头看这段经历时,我为自己当时的坚持而感到骄傲。”
单刀赴会,勇闯国际答辩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要“走出去”,要与国际其他三代核电技术同台竞技,关键一步是要拿到欧洲准入证。
2018年初,深圳的天气还带着几分凉意,中广核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气氛却紧张得如同高压锅。“华龙一号”的EUR(欧洲用户要求)认证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严重事故相关条目在整个安全分析的占比高达40%,评估认证难度大、任务重,需要一名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又吃苦耐劳的同事担任专业主设。陈美兰成为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人选。
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国外对严重事故领域的关注度极高,而我国与国外审评专家对话经验是一片空白。作为严重事故领域技术负责人,陈美兰带领团队一方面提前识别审评风险,确定兜底方案,扫除审评障碍;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审评方问题,开展技术论证,提供有力的支撑材料。为了加快审评进度,从收到审评问题的那刻起,团队便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作为负责人的陈美兰更是主动放弃假期,逐字修改材料,确保不出差错。
“陈博士,这次出国答辩,只能你一个人上。”由于出访人员限制,严重事故专业仅能一人出席,陈美兰二话不说,决定自己应战。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汇报,更是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正名之战。当晚,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如果失败,所有人的努力都会被质疑——我必须成为那道安全壳。”
严重事故领域因关注问题多,需要多次赴国外做专题汇报。为了有效应对评审,她在会前一个月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制定应对策略并通过软件充分论证,同时预设专家提问,提前进行模拟演练,力求做到完美无缺。尽管会前准备充足,会议现场仍有挑战。
2019年冬季的芬兰,陈美兰走进会议室,黑色西装口袋里揣着反复折叠又展开的答辩提纲。会议室内,欧洲评审专家的面孔在投影仪的冷光中显得格外严肃。“贵方的预防与缓解策略,如何证明有效?”在这次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就蒸汽发生器有关方案提出了质疑。
会场突然安静,陈美兰呼吸停滞了半秒,迅速作出决定,走向白板前,用马克笔一边构建我方的应对策略,一边结合设计方案详细讲解。清晰的逻辑和详细的讲解完整地展示了我方优势,打消了专家疑虑,获得了全场掌声。
这样的场景在两年间反复上演。在担任EUR项目专业主设期间,陈美兰一年内多次出征,进行专题汇报,解决了关键问题十余项,给审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0年,“华龙一号”通过EUR认证,陈美兰因突出贡献获得了“最佳主设人”称号。
四代核电,勇攀新的高峰
随着全球核能技术的进步,第四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发展的焦点。陈美兰作为中广核热工软件技术领域的“领头羊”,站到了时代的潮头浪尖。
陈美兰深知任务艰巨。面对复杂的研发任务,她将其分解为多个小目标,逐个攻克。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算法优化,再到系统集成测试,每一步都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质量要求。为了给团队更多的技术帮助,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经常查文献、研究问题到深夜。
经过近四年的艰苦攻关,陈美兰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数十项新功能开发和上百项验证确认,为四代先进堆型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三代到四代,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的跨越,提供了更安全、可持续的技术方案,更展现了中国核电人的担当与创新精神。”提到自己的工作,陈美兰倍感骄傲。
陈美兰爱笑、随和,说话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在男性居多的核电科研领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专业素养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喜爱。
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当今人人手机不离手的时代,只要是在陪伴家人的时候,就会将手机放置一旁,以减少外界干扰。“像妈妈一样,做工程师!”一次,陈美兰在问女儿长大了要做什么的时候,女儿沉默了一下,低声说出这句话,那一瞬间击中了陈美兰的心。
孩子带来的温暖,如同精密算法中的修正参数,平衡着陈美兰工作上的压力,也源源不断地给予着她在“无人区”前行的动力。她有时还会想起十几年前的那个早晨,在出租车上听闻福岛事故时,那时的自己根本无法想象,未来会与那些跳动的代码交织成怎样的轨迹。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