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核能呼应未来
来源: 中国核工业 发布日期:2022-12-31

摄影:韩光非
尽管风高浪急,依然信心坚定。即将过去的2022年,我国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而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核能都以其持续的发展提振着信心、呼应着未来。

当地时间12月9日,在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奋进,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其中提出,未来3到5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包括“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等重点合作领域作出努力。而“设立中海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共建中海核安保示范中心,为海合会国家培养300名和平利用核能与核技术人才”正是这一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海湾国家,当前正在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核能行业无疑有望成为中国与其合作的着力点。

12月9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反应堆达到初始满功率,实现了“两堆带一机”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电项目。中国华能联合清华大学及中核集团等单位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双堆初始满功率运行目标,检验了高温气冷堆“两堆带一机”模式下运行控制能力,为今后商业化运行打下了基础。

12月12日,中核集团首个国产化大型商用核电安全级DCS设备成功发运交付现场,发运至“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漳州核电1号机组使用。这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龙鳞”系统应用的首个大型商用核电项目,对实现自主可控、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完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的研发历经7年科技攻关和3年工程实践。无独有偶,12月23日小堆示范工程安全级DCS宣告开工,标志着“玲龙一号”安全级DCS已正式由设计进入制造实现阶段。

12月15日,恰逢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发电31周年,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建成投用。这是继2021年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一阶段工程建成以来,秦山核电和海盐县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搭建了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平台,为工业产业园区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了“中核方案”。该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为多家工业用热企业提供能源替代。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而早在2021年,秦山核电就与海盐县共同建设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开创我国南方核能供热先河,为海盐核能工业供热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础。

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艺术构想图(图片来源:JOHN JETT AND JAKE LONG/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12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在该实验室一次核聚变实验中,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所消耗的能量。这无疑是核聚变研究历史上最具突破性的进展。长期以来,聚变反应总是无法实现净能量增加,即消耗能量总是超过反应产生的能量。而此次成功的核聚变实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净能量核聚变反应。如果人类可以掌控核聚变这种能量,就能摆脱目前地球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困扰。尽管这次重大突破并不意味着核聚变技术很快就能运用到发电等实际领域,按照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金·布迪尔(Kim Budil)的说法,如果想将这一成果商业化,核聚变技术仍有“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和投资,然而还是令人看到了“人造太阳”的未来希望。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