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稳步重启 核电步入发展“蜕变期”

稳步重启 核电步入发展“蜕变期”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日期:2019-08-22

    记者8月21日从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核电已结束三年“零核准”,实现了稳步重启。同时,随着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显著提高,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四代核电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

    而针对目前核电的发展规模和节奏,以及核电面临的经济性、核能多元化应用等行业关心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正处于由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从自主创新到产业应用,从提升竞争力到助力能源转型,核电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蜕变”。

    2020年运行装机5103万千瓦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0台,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1900万千瓦、开工76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103万千瓦。”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列出的这串数字引起了与会核电从业者的注意,尤其5103万千瓦与2012年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提出的目标(2020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存在一定差距。与会专家认为,这与近年来核电项目核准的规模和节奏有关。

    对此,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表示,从当前国际和国内核电发展的现状看,节奏都审慎和缓慢的,尤其中国预计难以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不过,从发展趋势看,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减排的需求、能源安全供应和能源转型,未来核能还有加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的空间。”

    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主任王晓航也认为,气候变化是核能发展的长期战略生机,中国实施能源革命也为核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全球核电的一致目标是2050年占全球电力供应的25%,核电核能对于抑制气候变化的贡献不可替代。而且,中国在国际减排义务中的地位已由参与转化为引领,核电后续发展还有一定潜力。”

    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谈及核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雷增光认为,作为与其他能源存在竞争关系的能源形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技术进步,风电、光伏发电的造价和发电成本明显下降,加之储能技术发展将助力解决弃风弃光现象,进一步降低了‘风光’成本。相反,核电的建造和发电成本却不降反增。”

    核电成本到底高在哪里?雷增光表示,核电投资大、建造周期长、贷款利息高、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加之核安全标准越来越高,安全冗余不断增加,不断抬高了成本。

    雷增光在会议现场分享了一份来自国际投行Lazard的报告,这份报告对比了2009年到2017年各种能源的度电成本变化,其中核电度电成本涨幅达20%。相比之下,火电、天然气发电、光伏和风电的度电成本均呈现下降,尤其风电和光伏降幅达到67%和86%。

    面对市场竞争,核电如何提升经济竞争力?

    “首先要不断创新发展核电技术,从各个环节提高建造、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其次,尽量采用成熟的制造工艺和技术,降低设备造价。另外,要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雷增光说。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项目,雷增光介绍,华龙一号首堆项目——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今年4月27日启动冷试,比计划时间提前了50天。“下一步,华龙一号将持续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和竞争力。”

    技术创新推动多元应用

    除了发电,与会专家也提及技术创新推动核能在其他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比如模块化小型堆和供热小堆,是核能产业可持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有益补充。

    雷增光介绍,全球小堆目前约有50种概念设计,发展程度不同,但至今还没有小堆建成。近期国际上可能部署的小堆有美国mPower和NuScale,以及韩国的SMART等小型堆。对于中核集团小型堆的情况,他透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100(玲龙一号)已完成方案设计,并已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设计审查,获得海南昌江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示范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另外,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等特点的泳池式小堆“燕龙”已实现小范围核能供热,具备在北方冬季供暖地区的推广前景。

    在会议现场,王晓航分享了国家电投核能产业的变化和技术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核电向核能的拓展、核能从陆地向海洋的拓展,以及核能专用转向多用领域。

    王晓航表示,未来核能发展的技术趋势是小型化轻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国家电投在核能型号创新领域的实践——和美一号供热堆已于今年6月通过了初可研审查报告。“审查的主要结论为:技术方案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压水堆核电厂的技术和经验,技术方案先进、固有安全性高,同时具有供汽和供暖能力。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近零风险、近零排放和近零污染’设计理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在会议期间了解到,包括包头在内的很多北方城市都曾考虑过核能供热,不过目前很多项目仍处于选址和规划阶段。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专用供热小堆固有安全性很高,是北方城市解决大气污染和实现绿色发展的选择之一。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