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核集团 发布日期:2019-06-28
在全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集团公司邀请全国党建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为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作了一场题为《我们不能没有信仰》的专题讲座,引起热烈反响。公教授的讲座分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信仰、我们的信仰遇到的挑战、如何坚定信仰三部分,逻辑严密、深入浅出、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一、信仰的重要性
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以有限的存在追求无限的意义。公教授讲到人有三种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追求功利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并指出最后一种人很可能成为亡命徒。他引用了叔本华的名言“人与生俱来的最大恐惧是绝对价值的丧失。”的确,人之在世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物质是维持人的生物性存在的基本条件,精神则赋予世界以意义,使生命经受住来自终极价值的拷问。
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的不同,其信仰也不同,但无一例外,都靠强大的信仰维系其精神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延绵至今。宗教信仰的特征是主客二元对立、“彼岸”与“此岸”分明。与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尤其是精英士大夫阶层的信仰主要表现为一种理性的政治、伦理信仰,强调信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表现为主客合一、政统与道统合一。相对于“彼岸追求”,中国人更注重“现世生活”,尤其是政治得失。政治制度、政治力量对于社会、文化乃至民众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意识成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是民众尤其是士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士人们“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要通过投身政治,即“入世”来实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都是这种价值追求的写照。
公教授指出,在中国真正能够产生强大精神调节力的就是政治,这既是共产党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抓手”。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所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立在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基础上的政治,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政治。共产党人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公教授讲到“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政治设计”。共产主义有三种形态:一是理论形态,即共产主义理论;二是制度形态,即共产主义制度;三是实践形态,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中,共产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普遍真理。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式的狂热,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信仰, 是一种经过理性思辨后的选择,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通过一个个可见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为最高理想的实现接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列宁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中国人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基本特质,即“重行动而富于历史意识,无宗教信仰却有治平理想,有清醒理知又充满人际热情”,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非常契合。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消除了阶级对立,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可以得到极大满足,因而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追求与《礼运大同篇》所描绘的“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同时要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不能寄希望于来世以及对资产阶级的幻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理想,同样包含着济世情怀。因此,早期受传统文化浸染的知识分子能够积极接纳马克思主义。更为重要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格和实践性格非常符合中国先进分子救国救民的需要,其思想较之同时代其他人物和学派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在国际共运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三、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代表是少数,对理想信念宗旨矢志不渝的也是少数,也正是这些少数,影响带动大多数。成为“少数”就要经受大浪淘沙的考验,有些人经受不住这些考验,中途退缩甚至走向反面。公教授也讲到当前我们的信仰遇到的挑战,说明信仰的坚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教授讲到要解决信仰的“路径”问题。“路径”是什么呢?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这包含了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
学习上,要真学真懂真信。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工夫,真正学懂弄通。只有理论上搞懂搞通了,才能高屋建瓴,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联系实际,才能解决问题。而要搞懂搞通理论,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认真读书、刻苦读书一途。毛泽东讲要下苦功,周恩来讲要抓住中心,邓小平讲要精、要管用,陈云讲要挤和钻,都是讲的认真读书、刻苦读书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贯穿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在当代中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主线,体现到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各方面。
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日常学习;一是组织开展的集中学习教育。在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集中学习影响深远。一次是,1942年前后,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开展的延安整风。它对于纠正党的历史上发生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次是,197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以后,百废待兴、百端待举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它对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确立邓小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都是党在新时代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对全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实践上,要知行合一。党性修养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过程,如同人的道德品性的形成过程,必然经历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的阶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党性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教授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楷模,他三次上战场,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多年如一日地用250余万元资助了900余名学子,彰显了党性的光辉。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党性呢?
一是从自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履职尽责,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强国必强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核工业人必须有时代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燃起心中勇担国任、拼搏奉献的理想之火,学习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王承书等老一辈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生无私奉献、许党许国的伟大精神,创造属于当代核工业人的辉煌篇章。
二是时刻对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照党章党规,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要“不欺暗室”,即在没人监督时不犯错误,老实做人,做老实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的理想、宗旨、纪律等就是“天理”,而个人的私心杂念就是“人欲”。要用“天理”战胜“人欲”,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品质,从而化他律为自律,以至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三是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锻炼。党性修养和锻炼的主要平台是党内政治生活。只有在党内政治生活反复的淬火打磨中,党员干部才能百炼成钢,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在经常、贵在平时。要严格、严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严格遵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厉行民主集中制,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要发扬延安整风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解决党内矛盾,巩固党的团结,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净化政治生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中核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