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电技术:不担心“卡脖子” 要关注“卡脑子”

核电技术:不担心“卡脖子” 要关注“卡脑子”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张楷欣 发布日期:2019-06-2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6月25日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有关我国核电“卡脖子”技术问题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先进三代核电设计、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全产业链自主能力,“卡脖子”技术基本没有了;下一步更需关注的是“卡脑子”问题,即进入“无人区”,原创、研发全新堆型,特别是相关基础研究和标准形成的问题。他是在“国之光荣,绿动未来”国家电投核能科技成果发布会上作此番表述的。

    郑明光回忆,在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三代核电AP1000之初,国家就明确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方针,顶层设计思路是引进之后保证不落后,每项技术都掌握、吃透,关键设备研制具备自主化能力。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带动下,这些目标都已经实现:三门、海阳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建成投产,运行指标十分优异;三代核电自主品牌“国和一号”(CAP1400)完成设计,具备开工条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

    他解释,剩下的10%也不是我们自己做不了,而是采用进口产品更划算,或质量更好。

    郑明光强调,现有核电堆型的设计、建设、制造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但是换一全新堆型,就进入了“无人区”,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形成标准的能力也不足。未来要掌握多种堆型,探索5个以上到10个、预研3到4个、研制1到2个堆型,才能保证服务能力。

    本次发布会集中发布了8项由上海核工院牵头、产学研用协同自主研发的最新核能创新成果,包括:国产关键核级设备与核级材料、SAF高性能燃料、设计质量平台、非能动核电厂多专业综合验证平台、核电厂设备及管道疲劳监测系统、核盾集成安保管理平台、SPACal RM风险监测器和智慧建筑设计系统等。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