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凌志,齐宏宇 发布日期:2011-04-27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扛杭州 310014)
摘 要:介绍了核电工程项目的特点,并着重阐述了核电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特点,论述了核电工程的程序{匕管理、检查及试验计划和PDCA理论,并对核电工程中基坑监测质量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做好基坑监测管理的要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核电工程;基坑监测;质量控制:程序化管理
1. 核电工程特点
核电厂;任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大量废热,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所以核电厂的选址必须靠近水源。这也是大型核电厂一般都建造在海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靠海还可以解决大件设备的运输问题。核电厂的基坑开挖一般涉及基岩爆破、土石方开挖及运输、支护桩施工、内支撑等施工过程。开挖过程中,常常遇到基坑一侧足基岩需爆破,另一侧又有大量淤泥要开挖的情况,地质条件复杂。
虽然核电工程中基坑监测的作用同其他建设项目监测相同,都是为了确保基坑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基坑周边的安全;但是,由于核电工程无论是建设期还是运行期,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电厂,因此,对于核电工程中的基坑监测服务,更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服务质量。核电厂建设管理与其他建设项目比较,主要表现为其严格的安全与质量要求。
2. 核电工程的质量管理
2.1 程序化
核电工程管理的最大特点足程序化,细致到每—项具体工作。按照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法规和导则的规定和要求,所有参与核电建设的单位,从业主到设计院、供应商、承包商,都必须建立与其承担的工作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配套的程序体系,并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活动都要有法可依,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督,责任清楚,授权明确,工程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程序化管理是核电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方法,是信息系统运作的基本依据。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而监测项目需要制定管理程序,每种监测仪器的具体操作需要编制相应的工作程序。
2.2检查及试验计划(ITP)
运用盯P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足国际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验证产品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项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ITP全面贯彻了过程控制的思想,用W(见证)、H(停工待
检)点的形式提高了过程控制的可操作性。每个施工 步骤都要经过有关方面的检查、验收和签证,并形 成记录,才能进入下一步工作,真正体现了“上一 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要求,有效改变了事后把关的检查办法,充分体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核电建设质量管理原则,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ITP按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编制,涵盖建造承包商所有施工活动。凡是有施工活动的事项都要有相应的ITP。只有当检查、验收和签证全部完成,ITP才能关闭。每一个ITP应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先决条件,如图纸、技术文件、设备材料、质量程序、人员资格的审核;
(2)工序和检查,工序设置检验点,检查按设定见证点和停工待检点;
(3)文件和图纸清单;
(4)文件验证清单;
(5)检查和试验记录;
(6)检查单。
建造承包商在ITP流程中有以下责任:
(1)编制ITP,按程序要求传递ITP
(2)编制ITP执行的技术文件清单;
(3)确保n,P的批准先于施工活动进行;
(4)按批准的n,P进行相关的施工活动;
(5)监督施工活动按照批准的ITP进行;
(6)对ITP中设定的见证点和停工待检点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建造商、监理、业主在ITP中均有相应的责任,通过选择见证点和停工待检点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内容反映在ITP检查计划的一系列表格中,这就是整个ITP的过程控制。
ITP贯穿整个基坑监测服务过程,需要高度重视,最好有专人负责,按监理和业主的选点,及时通知监理和业主见证或检查。做好ITP,才能做好核电工程中的基坑监测管理。
2.3 PDCA循环
PDCA是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illiamEdwards Deming博士首先提出的,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1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
不论是捉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这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检查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并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进行纠正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定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核电建设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也是PDCA循环的具体体现。
3. 基坑监测管理
在核电管理模式下进行监测工作,临测人员要遵守核电的规章制度,按核电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并根据工程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做好基坑监测,要做到监测人员相对固定,监测人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加强监测人员的思想教台,让安全生产的意理念入人心,让监测人员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监测工程的日的是服务于工程安全,做奸核电工程中的基坑监测管理,要重视以下几点工作。
(1)监测仪器安装埋设的质量
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意对监测仪器安装埋设的保护,做好保护标识,加强与厂区相关单位沟通,对基坑安全监测仪器保护进行宣传。
(2)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数据的采集要有记录与复核,并与前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果监测人员发现现场数据异常,应马上复测,并观察周边有无异常情况。每次观测后,监测人员应立即将原始观测数据或监测值填表制图、剔除异常值,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珲等,并加强对监测报告的编、审、核的检查。
(3)现场巡视的作用
①直观、快捷。由于基坑工程监测点的数量有限,有时仅从监测数据上并不能预测剑基坑的个别部位。通过经常的现场巡视、踏勘,监测人员往往能更及时地发现事故的前兆,特别足对暴雨天气后基坑周围土体的一些细微变化,如土体的局部的沉陷,地面与建筑的裂缝等。
②定性准确。仪器的监测可以采集到定量的数据,从数据—卜可以体现出一‘个量变的过程,而一些规范和』:程经验的报警限值都是长期使用过程中总结出的安全底限,它是一个具体的量值。但是,直接导致工程事故或其前兆现象发生的量值具有很大的范围,有时会远远高于常规报警值,有时甚至会低于常规报警值。仪器监测数据不能明显地区分导致监测数据变化的原因。数据变化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坑开挖,也可能足由于基坑周边边界条件、环境条件的突变。
通过现场巡视、踏勘,观察基坑开挖情况、基坑周边的边界条件和环境条件、基坑周围的裂缝等,监测人员可定性分析基坑存在的问题及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变形、内力改变。现场巡视、踏勘能及时发现质变的前兆,监测人员对现象做出定性结沦。现场巡视、踏勘足仪器监测的必要且不可缺少的补充。
(4)监测成果的迅速反馈
监测人员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系,将监测成果和结论及时反馈到参建相关单位,为各方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4. 结束语
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足持续改进,核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更足突出了这—点,并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具体管理。核电工程中基坑监测管理要注意仪器安装、观测、数据分析的质量,重视现场巡视工作。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