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代平,陈合民 发布日期:2011-03-06
Study On thelmprovement of Applicablity and l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dure fOr Nuclear Power Project
刘代平,陈合民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4)
摘 要:针对岭澳核电厂二期现场建造质量体系中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不足、程序不能得 到有效执行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岭澳核电厂二期中质保工作的对策,探索在新形势下 如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以确保核安全文化的“四个凡事”得到有效落实,保证核电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核电工程;质量管理;质保程序
Abstract:This paper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inadequacy in applicablity of the prodedures in the on—site construction quality system of Ling'ao nuclear power plant phase II and the i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dures,introduces measures adopted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Ling'ao nuclear power plant phase II explo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nuclear safety awareness of staff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undernew situationtO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Ofthe“Four Whatevers" of nuclear safey culture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nuclear power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Nuclear power project;Quality control;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核电建设中的质量保证制度是我国在质量管理领域最早引进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中,质量保证制度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国家能源结构战略的调整,国家实施积极发展核电的伟大战略举措,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核电建设中的质量保证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核电工程建设中质量保证的核心足置信度,而程序适宜性、程序执行有效性是质量保证体系提供置信度的基础。然而,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快速发展,核电建设队伍中新进人员的不断增加,自主设计、设备国产化等自主化比率不断提高,使得核电工程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核电工程建设中,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程序质量不高、适宜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施工活动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一些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并且重复发生。程序文件的规定与实际执行脱节在当前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岭澳核电厂二期项目中某施工单位在内外部监督和监查中发现,程序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问题占了发现问题的50%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给核电建设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程序的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施工质保处(以下简称QSB)对施工单位历次监督和检查中发现的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不足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原因分析,并从建立良好的企业核安全文化氛围及增强员工质量意识、不断完善质保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建设、提升自身质保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质量意识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的关键。核电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不足,究其根本是人的意识问题。施工单位员工的核安全文化和质量意识缺失导致的不良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最大障碍。“四个凡事”,即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人负责,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单位部分员工对核安全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导致核安全文化及质量意识不强。部分员工:以进度压力为借口,不重视程序的作用,存在重实体结果、轻文件和记录的不良思维和行为习惯,错误地认为程序质量只是程序编审人员的事情,与程序执行人无关。因此,在程序的编审和执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和部分员工存在以下问题。
(1)意识决定行为。由于部分员工认识上存在偏差和误区,导致员工责任心不强,程序编审过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程序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如某施工单位在安装进口设备时,山于厂商提供的上游文件为英文版,工程师在理解时存在偏差,导致程序编制时与上游文件不一致,甚至一些关键设备的安装要求、工机具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均没有任施工文件、程序或质量计划中体现。在上游文件相关要求不明确时,程序编制人员未对相关问题及时澄清,致使程序中给出的有关参数或要求依据不足。
(2)施工单位的程序文件审核流程走过场,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起到审核把关的作用致使工作程序内容不明确、不完善,甚至存在疏漏。如在对某施工单位多次监督和监查中发现,其工作程序与标准规范、上游文件的规定不一致,程序与施工文件之间的要求不一致,程序中重复出现一些人为因素的低级错误。
(3)施上单位不重视程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按程序办事,或者程序只是做做样子。如员工操作前没有看程序的习惯,或没有仔细阅读、充分理解程序就开始工作,仓促上阵,凭记忆、凭经验进行施工。个别施工人员明知故犯,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程序规定,甚至擅自更改施上方案、图纸。现场施工使用非受控文件指导施工,编制程序所依据的上游文件直接从上游设备供方获得,文件没有经过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
核安全文化及质量意识不足,致使程序质量不高、适宜性不足,程序得不到有效执行,势必将给施工带来困扰或风险。不执行程序情况比较严重的施工单位。主要原因是其领导者的核安全文化和质量意识存在个问程度的缺失。
核安全文化理念的建立与推广,要靠企业的管理主体做出决策与努力。创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关键足领导人的重视与示范作刚。领导者的价值观和意以决定厂企业的文化内涵,主导了企业的政策和制度,从而引导和左右了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意识及责任感。因此,建方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下核安全文化及质量意识的关键是领导者的重视与示范作用。重视提高施工单位领导的核安全文化和质量意识是提高施工单位全员核安全和质量意识、确保稚序适宜性及执行有效性的关键。随着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受国内设计、制造资源技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上游设计文件和设备的交付及质量存任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国内在建核电工程面临巨大的进度压力,这些压力不可避免地传递到下游施工环节。某些施工单位领导为追求暂时的形象进度,重进度、轻质量,重实体结果、轻视文件和记录的不良思维重新抬头。这些施工单位领导的不良思维及行为习惯一般表现为:#page#
(1)领导决策层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不深,重视不够,领导在决策或指挥时不考虑是否符合核安全文化理念、制度和规程的规定;
(2)领导决策层只重视进度、利润,不重视程序的作用,随意决策,违规指挥;
(3)为了眼前的业绩,为了一时的外部形象,领导决策层在安全质量上“走钢丝”,“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只是当作口号,流于形式;
(4)领导决策层不能正视存在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质保监督,认为监督是多事、找茬。
核电施工单位.领导决策层重进度、轻质量的不良企业文化氛围,重实体、轻文件的不良思维习惯,将导致员工的质量意以不高、不重视程序质量,最终体现在程序适宜性不高、程序不能指导施工、程序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核电建设文件和实际施工环节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施工单位领导核安全文化、质量意识的缺失足质量保证体系不能行效运行、存在“两张皮”现象的根本原因。
为此,QSB首先注重加强施工单位领导的核安全文化意识,多次组织现场施工单位领导层进行核安全文化培训,由QSB处长亲自授课,各施工单位从项目经理到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参加。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理念、现象、经验及教训生动的讲解,强化了各施工单位领导决策层核安全文化意识,形成了共识。其次,QSB通过召开问题推进会对施工单位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和深层次原因分析,使各施工单位管理层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提高程序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积极地引导和督促,使得各施工单位对加深核安全文化理念、提高质量意识形成了自发的内部需求和动力。各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通过宣传、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全员核安全文化教育和质量意识宣传。如,施工单位对照内外部质保监督和检查发现缺陷,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全员学习;在现场建立宣传栏,将核安全文化一些抽象的、理论化的理念转换成基层员工容易理解的具体要求或规定;往班组宣传栏中进行形象生动的宣传教育,使员工加深了对“四个凡事”的理解。
另外,一些新参加核电建设的施工单位将自身企业文化与核安全文化有机结合,总结分析了在工程前期施工中存在的不良思维和行为习惯,以及符合核安全文化要求的行为规范,使员工明确了核电建设中哪些是必须禁止的不良行为习惯,哪些是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通过有效地促进施工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增强施工单位员工对核安全文化的认同感,使施工单位从领导到员工逐渐形成重视程序质量、自觉遵守程序以及主动反馈改进程序的良好氛围。
2.加强程序过程控制,建立质量责任制
就核安全文化本质而言,核安全文化表现为,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加上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在整个核电工程中形成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除了增强施工单位员工的核安全质量意识外,提高程序适宜性及执行有效性还需要加强程序编审过程的控制,提高程序的维护力度,完善和加强责任制建设。
2.1 加强程序编制、审核过程的控制
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具有核电建设经验和核电施工经验的人员不足的问题。部分程序编制人员不了解现场实际的施工状况,对程序编制要求不明确,造成编制的程序质量不高,适宜性不强,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同时,程序审核人均为各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而负责人还承担着施工进度责任,工作忙、压力大,不能将其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程序审核环节,导致程序的审核过程没有得到严格控制。程序编审过程也没有充分征求程序执行者意见。因此,程序编审过程与执行严重脱节,导致程序规定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操作性不强,致使现场工作不能或完全不能按照程序规定执行。
为加强程序编审过程的控制,提高程序的质量和适宜性,QSB与各施工单位开展研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通过积极地沟通和有力地推动,完善程序编审的控制环节。如,施工单位在原有的编审控制环节中增加了翻译、校审,提高翻译准确性和充分性;为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及程序的执行力,施工单位在工作程序审核过程中充分利用有核电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增加班组长参与程序编审过程的规定,使程序编审过程充分征求程序执行者的意见;对于重要的工作程序,规定了组织专家进行会审、讦审,确保程序的合理性、正确性,并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对审核人员的资质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page#
其次,QSB对施工单位工作程序的编制要求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并组织多次的培训。如,QSB组织程序编审人员对出现问题较多、问题比较典型的程序进行分析和讨论,使程序编审人员充分了解程序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高了程序编审人员的编审技巧;在程序编制环节,通过共同的分析和讨论,加强程序编制人员与程序执行者,特别是与操作人员的沟通,使程序编制、审核人员能充分了解程序执行者的需求,使程序编制人员能根据施工情况、施工人员的建议编制出详略适宜、深度合适的工作程序。
通过完善程序编审控制环节,加强厂对程序编审过程的控制,使因程序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核电工程经验不足而导致程序与现场实际不符、适宜性不强的问题得到较好地控制,保证了后续施工中现场工作程序的质量。
2.2建立和完善程序维护机制
由于施工单位质保体系建立和运行不能及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不足。
对施工单位监督和检查发现,由于国内核电建造标准的不完整以及设备国产化、自主化等原因带来了大量的设计变更或澄清,而由于原有变更的处置流程和时间较长,使得变更得不到及时处置,给本已紧张的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为加快变更处置,施工现场大量采用会议纪要、现场确认单、现场联签单,甚至领导口头指令直接指导施工。由于这些文件或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导致程序不能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另外,一些施工单位的程序编制人员照搬、照抄原来的工作程序,在现有核电建设相关标准、上游技术文件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识别这些变化与不同并纳入程序中,导致程序与实际不符。
对施工单位监督和监查还发现,施工单位对程序的维护力度不足,未制定对程序定期进行评审和维护的制度,导致程序长期得不到适宜性评审和维护。如,某施工单位在2006年发布和生效的程序,2009年还未进行评审或升版,相当一部分内容已与施工实际不符。
为此,QSB积极与施工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督促各施工单位建立程序维护制度,要求各施工单位整合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将应急变更的处置措施进行规范,纳入体系进行管理,使之受控,从而使外部环境变化、上游条件的制约影响减到最小,风险降至最低。
为加强程序维护力度,鼓励程序执行人员发现并及时反馈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顺畅的反馈渠道。各施工单位建立了程序维护、问题反馈机制及程序维护责任制度,将程序编制、审核、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定期对程序进行维护并反馈相关信息。
同时,施工单位梳理在施工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取消会议纪要直接指导施工的措施,建立和明确了现场确认单、联签单管理的职责、接口及流程,并纳入程序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了变更后续流程得到有效跟踪和记录,建立起高效、规范的变更应急处理机制。这样既让现场确认单、联签单得到有效控制,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2.3完善和加强质量责任制建设
在宣传、倡导核安全文化理念的同时,通过强化机制来突出核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建立和完善质量责任制,让遵守工作流程和规范成为企业领导、员工的自觉行动,从制度上确保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
过去由于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出了问题没法分清责任,责任由大家承担,实际上足都不承担责任。程序编制、审核人员及执行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以及出现问题后应承担的责任,程序编审的质量高低、对错与否,以及程序执行得好坏都似乎与自己无关。这样造成不沦是程序编制、审核人员,还是程序执行人员,都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以往对施工单位监督和监查中,每次都发现大量程序与上游文件要求不符,程序之间的规定不一致,程序内容不明确、不完善,甚至疏漏等问题。
针对施工单位存在的质量责任制建设不健全问题,QSB积极推动施工单位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责任制度以及各项具体的考核制度,建立对各种违反程序行为的规定,特别是对重复和严重违反程序规定人员的考核和处罚规定,明确程序编制、审核人员应承担的质量责任,有效杜绝重大违规、重复违规的现象。
各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了质量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将程序编制、程序审核、程序执行、程序维护等作为质量绩效指标,定期对部门、班组、个人分别进行评价和考核,相关的考核结果与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工资、年终各项评优挂钩。有的施工单位还建立了程序编制、审核、维护责任制度——《程序编制、维护责任表》,将程序编制、审核、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从而强化了程序编审及维护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完善程序编审、维护过程控制及质量责任制建设,提高了程序编审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建立了一个包括程序编审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程序编制一评审一发布一执行一反馈一维护体制,增强了程序编审人员、执行人员、维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程序的适宜性和执行有效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程序编审及维护过程的质量。#page#
3提升自身质保能力
核安全文化的精髓足追求卓越,实现持续改进。核电建设中质保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关键之一是提升核电企业自身的质保能力。通过核电企业自身质保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核电企业质保体系的免疫能力和自我完善的修复能力,是提高施工单位程序适宜性、促进施工单位程序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一些施工单位质保工作有效性及方法不足,不能及时、主动发现问题,且无法对外部监督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对发现的问题往往就事论事,不愿意分析深层次原因;或没有举一反三,查找其他过程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只是针对问题本身进行纠正;或质保工作独立性不强,迫于内部的成本、进度压力,对发现的问题轻描淡写,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样导致质保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评价和有效整改。
QSB监督过程中曾多次发现,——些安装单位实施的程序内容描述前后不—致,或程序描述的验收标准与—上游文件不一致,或未考虑上游文件的要求。但这些单位每次仅针对发现的问题程序本身予以改正和完善,或虽然也采取了—定的纠正措施, 但措施不具体或操作性不强,往往难以对措施的效 果进行评价。在对其他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时也发现厂类似问题。
为此,QSB通过对施工单位质保人员进行培训,邀请施工单位质保人员参与联合监督,组织各施工单位质保人员参与专题研讨等专项活动,以及在门常监督活动中对发现的问题与施工单位质保人员进行沟通和原因分析,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施工单位质保人员在监督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和提高了施工单位质保人员发现、分析问题及推动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加强了施工单位在外部监督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常规岛汽轮发电机(TG)安装的按时、按质完成是岭澳二期核电厂施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岭澳二期核电VTG安装环节多而复杂、精度要求高,同时受—卜游制约因素多,造成施工进度压力非常大。为确保岭澳二期核电厂TG安装各环节顺利实施,有必要对关键施工过程的组织策划、技术准备、人员及物资准备等工作实施监督,提前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也可对TG安装各环节实施有效地控制。为充分发挥施工单位自身的质保能力,有效提高施工单位质保部门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QSB积极主动督促和帮助常规岛安装施工单位质保部门梳理和分析内、外部监督发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举—反三,对岭澳二期核电厂3号TG主要设备安装关键过程,如汽机安装、气缸扣盖安装、发电机穿转子前安装及准备、润滑油系统安装等TG安装技术准备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程序、质量计划进行梳理,发现了程序和施工文件中的缺陷,及时完善了《高中压缸安装》、《低压缸安装》、《发电机穿转子》等工作程序和其他重要施工文件,为后续的3号TG这几个安装工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前提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核电工程建设中程序适宜性不强、执行不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程序执行力是当前及今后核电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在今后的质保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努力。
(1)质保工作应适应核电建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质保工作要树立大质量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探索质保工作的新方法,转变质保工作的方式。质保工作要改变过去单纯以监督、发现问题的监督型质保方式,向不仅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帮助和促进施工单位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管理型质保方式的转变。同时,质保部门注意加强与施工管理部门的沟通,借助施工管理部门的推动力量,避免单打独斗,提高质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2)质保部门应持续提高员工核安全及质量意识,重视全员参与。提高质量意识足一个渐进而持续的过程,是一种没有真正开始和结束的持续过程。核电建设中提高人员的核安全质量意识是需要长期关注并不断赋予新内涵的首要任务。质保部门不断提高和加强核电建设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领导作用是提高程序执行有效性的关键,重视全员参与、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是提高程序执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page#
(3)质保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适应施工环境的变化。在帮助施工单位建立和维护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质保部门要注意,质保体系建设应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质保体系的运行应有效但不能僵化。面临我国核电建设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质保部门应围绕提高程序适宜性和程序执行力,建立高效、规范的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完善质保体系和提高质保体系的适应性。
(4)施工单位应关注和促进自身质保能力的提升。施工单位的质保能力是施工单位质保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是施工单位质保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应注重自身质保能力,将质保能力作为其质保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的一个方面。质保部门要丰富和推动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提高施工单位在质保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施工单位质保体系自我完善、修复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5)质保部门应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促进施工单位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逐步提升。以程序适宜性、执行有效性为中心,通过对监督和监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质保部门发现和找出施工单位管理和体系运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并紧紧抓住施工单位在体系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及突出问题,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