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核能科普ABC 作者:俞冀阳 发布日期:2019-11-03
〔评注〕一文发表后,张禄庆先生在中国核电信息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所以应张禄庆先生之要求,修订一些不妥之处,并就评注之不妥之处向张禄庆先生公开道歉。本公号已将先前〔评注〕一文删除,并请先前已经转发〔评注〕一文的网站及朋友们将它删除,不胜感谢。
在此本人再次郑重申明一下,发表【评注】一文,本人主观上绝无对张禄庆先生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图,只是就事论事。若能因此讨论而澄清一些事实,也许是好事。若有得罪之处,还敬请张禄庆先生多多包涵。下文中修改或添加的评注用下划线标注,以示区别。
〔近日,张禄庆的万言评论文章《张国宝的核电功过是非》发表于中国核电信息网。彭士禄、周永茂、李玉仑、张禄庆为该网站的学术顾问,此文发表于该平台,确为情理之中之事。张禄庆学长之文章发表以后,引起核电业内外一片哗然,是非功过该如何评说?其实细读文章之后,与以前张禄庆先生发表的文章《成绩巨大、失误严重的积极发展核电15年》相比较,觉得并没有什么新意。张禄庆先生2018年发表的《成绩巨大、失误严重的积极发展核电15年》一文对中国15年来的核电政策进行了回顾总结,见解独到,本人还是十分赞赏的。只是现如今又趁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逝世之际,新瓶装旧酒,借此对已逝的张国宝恣意进行人身攻击,看着实在让人心酸。此处已表明写评注的用意,只是一介书生路见不平一声吼,并非对张禄庆先生进行人身攻击,而是觉得该文对张国宝先生的评价不妥,才有〔评注〕一文。若张禄庆先生自认为并不是针对张国宝先生本人,而只是公开发表实名文章批驳国家能源局政策失误的文章,那么在《成绩巨大、失误严重的积极发展核电15年》一文中已经完全表达出了张禄庆先生的这些观点,大可不必趁张国宝先生刚刚去世之际,丧期未过即以同样的内容,换个文章题目,只是把原来文章中的“首任能源局局长”改成“张国宝”发表《张国宝的核电功过是非》一文。下文以评注的方式对该文进行一些解读,以下〔〕内的文字为评注,亦是一家之言,若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数日前〔才数日,就急不可待,实蓄势久矣〕,惊〔惊?〕悉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张国宝〔于〕10月4日不幸辞世,享年75岁。不少纪念文章都提及张国宝同志的大作《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筚路蓝缕的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张国宝在该书中写到,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分管过技术引进、基本建设投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工作,并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和国家能源局局长,具体负责制定了铁路中长期规划、船舶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软件产业等发展规划。他代表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汇报并实施了上千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多条国际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等。诚然,这些工作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由有关领域的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取得的光辉业绩。但是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过程的积极推动者,国家级管理层的高级领导干部张国宝同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前文并没有叙述谁人不予肯定,何来应当?想必张禄庆等人未予肯定〕给予充分肯定。许多与他接触过的人士称赞他不唯上〔赞〕、不唯书〔大赞〕、只唯实〔又赞〕,即便和有的领导同志意见相左,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工作中总能耐心倾听各方面人士,特别是专家的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平易近人〔如见其人〕。
〔开场列陈其功,非为颂扬,为实批其过而铺垫而已〕
于此同时不少核电领域的朋友向我提问〔此问乃自问尔,假借朋友之问以避其嫌〕:【此处有攻击张禄庆先生人品之嫌疑,删去并公开道歉】为什么张国宝那本书中没有谈到他在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主持制定我国首部《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以及核准本世纪的核电发展新项目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希望我能对此发表看法〔实乃自己急不可待也〕。【此处亦有攻击张禄庆先生人品之嫌疑,删去并公开道歉】我从1994年底进入中核总公司核电部工作,主要分管核电技术研发、核电工程项目开发、以及军用核动力技术研究。这些工作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张国宝在国家发改委分管的领域有关。从2009年开始〔是时已从中核集团的军工部退休,在此处真诚地向张禄庆先生表示公开道歉,我主观地从年龄推断是时应该已经退休〕,我不断的〔地〕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实名发表自己对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全盘引进、一步跨越”核电技术发展策略,以及国家能源局压制自主开发先进核电技术错误做法提出尖锐批评。〔在位时大屁不敢放一个,退休以后就公开尖锐批评国家领导干部及其能源政策,妥否?〕【经过张禄庆先生的确认,直到2015年才正式退休,此句评注甚为不妥,在此必须向张禄庆先生公开道个歉,并且为您在职期间敢于直言提出尖锐批评的勇气点个赞!】
本来按照中国逝者为大的习俗〔尊重已逝者,全球皆然〕,这方面的看法就不一定再提了〔确实不应该再提了〕,但是鉴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在核潜艇军用核动力装置方面所做的大量开创性工作,由于各方面因素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褒奖,使人感到非常憋屈和不满〔为彭士禄先生抱不平,为何要拿已逝者出气?都已经混到“正局级”的人物了,就这觉悟和逻辑?实乃虚晃一枪借机发一牢骚罢了〕[此乃吾之主观臆断,道歉并删去],所以我觉得为了尊重事实,对历史负责,还是有必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梳理,为后人总结中国核电发展史提供参考。我将本着说真话、干实事的处事哲学〔这大概是退休以后闲着蛋疼〕[此乃吾之主观臆断,并有攻击张禄庆人品之嫌疑,删去并公开道歉], 客观真实的描述张国宝在本世纪我国核电发展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决不会有半点掺假〔有没有掺假不是自己可以定论的,且看下文是否有主观掺假之处〕。
[全文分两点:1、张国宝在本世纪我国核电发展中的功过是非;2、陷于困惑迷茫中的张国宝。其中第1点又分为7个小点,或者说7条罪状,分别是(1)180度大转弯;(2)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3)妄自菲薄、唯洋独尊;(4)打击持不同意见的企业;(5)拒不接受核电专家的合理建议;(6)修改《规划》;(7)试图扼杀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第2点没有展开,却以2014年在批驳张国宝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1、张国宝在本世纪我国核电发展中的功过是非
在国家发改委这座铁打的营盘中,张国宝驻扎〔这个词用得蹊跷〕了30多年,故而他在国家发改委中的各类资源配置和人脉方面都有极其雄厚的优势,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的基建和投资项目,数额巨大,惠及国际〔计〕民生,故而国家能源局岗位被世人视为肥缺。据说〔有掺假嫌疑,“据说”的事情是有掺假的嫌疑的,尤其是评论一个人的时候,采用无法考证的东西来说事,不妥〕推荐人员的小条子特别多,张国宝对每一个候选人都要严格筛选〔赞〕。凭借他在国家机关多年磨练养成的精明干练、业务娴熟、思维敏捷、口若悬河、流利的外语以及稳重的长者风范赢得浑厚的团队凝聚力,具有相当高的威望〔赞〕,能做到令行禁止、指哪打哪。2011年初,在他年满65岁后又逾期〔逾期是事实一词用得蹊跷,是年张禄庆当为66岁〕一年多才正式离开国家能源局长的宝座〔岗位而已,何言宝座?概其垂涎久矣,此乃吾之主观臆断,删去,此处似乎看到了一张小条子〕,转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据说〔又一据说,有掺假嫌疑〕是接班人难找。接班的第二任局长刘铁男业务平平,据说〔又一据说〕张对刘的评价是刚愎自用,再加上刘铁男是个贪官,忙于敛财。新提拔的领导大多来自国家能源局内部,故而张国宝人虽走,茶不凉,影响甚大,炙手可热〔亦有掺假嫌疑〕。国家能源局的工作思路和办公套路都沿袭了张国宝模式。这种情况至少延续到刘铁男落马为止。所以在这段时间以前的国家能源局功过是非归集到张国宝头上并无不妥〔因为张国宝人品爆棚,就把是非都归他,难道不应该是集体领导吗?〕。
(1)、核电技术发展策略从“分步走”到“全盘引进、一步跨越”的180度大转弯〔有掺假嫌疑,政策并没有180度大转弯,只是引入了国家核电,触及了中核集团的核垄断地位和利益罢了,后来不争气的国家核电果然被中核集团逼到了死角,这是后话。所谓"全盘引进"乃异议人士之说法而已〕。
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我国核电发展走压水堆技术路线。在核电起步阶段,自主建设秦山压水堆30万千瓦原型核电厂的同时引进了法国M310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技术,为今后的核电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为中核和中广核的历史分叉口,核电业务从水电部划给二机部(中核集团的前身)后,二机部基于潜艇堆的技术发展了30万千瓦的秦山一期,而水电部的原班人马则从江阴长山转战深圳大亚湾,成就了现如今的中广核集团〕。在“九五”规划期间,又通过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厂〔中核〕和岭澳一期工程〔中广核〕的建设使得我国核电在四个自主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显然采用自主研发〔中核〕与国外引进〔中广核〕相结合,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分步走”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主导自主研发的中核集团和主导国外引进的中广核集团在那段时期就从来未曾相结合过,一直以来互相拆台,互相诋毁,业内熟人不知?〕
中核集团以1999年创立为契机,率先〔此处强调先于中广核,隐约可见两大集团的水火之势〕启动了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压水堆机型CNP1000的自主研发,并择机〔择在中广核之前〕于本世纪初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了CNP1000机型的大型推介会〔中广核同时后来也有一个CPR1000机型〕。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国防科工委张华祝副主任、国家核安全局等政府部门以及有关核电建设相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张国宝副主任认真听取了中核集团所做的专题报告,并在发言中形象的〔地〕把CNP1000设计比喻成挂在树上的苹果,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来,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完成CNP1000的研发,他的表态给了我们全体参研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叙述得活灵活现,似身临其境〕。这是我第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完全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正能量,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政府换届前夕,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根据已经建成发电的秦山二期1号机组在自主化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于2002年底签发了〔中核集团〕上报国务院的《关于适度发展核电开展核电自主化工作的请示》。据传达〔比前文的多处“据说”要靠谱些〕,该文件的主要精神是,建议在我国已掌握的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也就是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秦山二期的建设模式,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使我国核电有较大的发展。〔国务院同意继续开展百万千瓦级的自主设计,并不等于同意批量化建造此设计方案。因为当时的技术还未成熟到可以马上批量化建设〕
由上可见,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举措都是想更好的利用国内的力量开发出自主的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型,推动我国核电大发展。
这个时期,由西方核电发达国家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和EPR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就开始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开展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推销其产品,这对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策略产生了一些影响〔中核集团感受到了空前的竞争压力〕。
2004年3月22日,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同意启动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核电二期工程项目,要求继续抓紧开展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对外合作谈判,同时要在岭澳一期和秦山二期建设中已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我国改进型第二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研发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备胎〕,必要时〔备胎〕可以在新上核电项目中采用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第二代改进型技术。〔二代加技术被定位为技术备胎〕
2004年9月28日,中国首个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国际招标书正式向全球发布。要求投标方案必须是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机型,4台机组变成了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厂址。同时宣布由即将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主导此次国际招标。〔中核与中广核争夺未果,于是国务院无奈之下宣布新成立一家央企:国家核电〕【当初自主化依托项目是四个,两个二代(岭澳二和秦二扩),两个三代(三门和阳江),最后签合同时确实变成了三门和海阳。但政策都是有延续性的,并没有所谓的180度大转弯。】
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策略从“分步走”转为依靠“一步跨越”掌握三代核电技术〔两个"儿子"都不孝,还整天吵架,才出此下策〕,只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完成的,出台相当突然〔当时的背景是,让谁来搞第三代核电,中核与中广核互相拆台,不能合作〕。它与计委以前召集的几次核电自主化发展研讨会上形成的共识不一致,两大核电集团也没有提出全盘引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全盘"二字欠妥有掺假嫌疑,两者都想拿到引进权,置对方于死地,无奈之下,你们俩别吵吵了,咱们再成立一个国家核电得了, 张国宝先生必无言之全盘〕。
我绝对不相信,具有丰富决策经验的高官张国宝不明白如下的浅显道理:核电发展技术路线与核电技术发展策略字面相近,确是战略和战术〔技术路线是战略?发展策略是战术?〕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要统一的只能是核电发展的堆型〔堆型也没必要统一,难道更加安全的高温气冷堆就不能搞了?〕,决不可能是该种堆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机型〔三代堆的概念绝不仅仅是一种机型吧?〕。“一步跨越”的所有举措都是为了引进国外三代压水堆技术的发展策略,即使成功了,也只是引进了一种新型的压水堆机型,它不可能是压水堆技术发展的终结〔掺假嫌疑,谁也没有说过是"终结"之言, 张国宝先生必无言之终结〕。用这种技术一统中国核电今后要建设的所有机组是一种主观唯心、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乱扣帽子〕。
我始终未能搞清楚:张国宝是如何完成这种思想转变的?他究竟是真正认为原先主张的核电技术发展“分步走”策略是错的,还是有意唯上?做了180度大转弯。〔你未能搞清楚也许不是人家的错,而是你自己的认识的问题〕
(2)、将“全盘引进、一步跨越”作为主导思想贯穿于我国首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
张国宝作为我国首部《规划》的主要编制者,完全秉承“一步跨越”倡导者〔谁们?〕的意图,对之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总结,并对今后十几年的实施方案做了具体部署:通过国际招标选择合作伙伴,全盘〔掺假,应为"大力引进",大力和全盘意思大不相同, 张国宝先生必无言之全盘〕引进国外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实现自主化中国品牌。在今后的发展中只准采用这种机型〔偏见〕。这种明显是核电技术发展策略的具体做法,却被冠以核电发展技术路线名号强行统一推广,谁要对这种做法持有异议就被扣上反对中央决策,不紧跟的帽子〔形成决策前可以充分讨论,充分发表意见,集中统一形成决策后,个别人还由于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味地坚持异见,大唱反调〕。给许多人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规划时考虑到了AP1000不能连续建设的问题,因此安排了二代改机组填补中间的空白期。对设计能力,当年委托中咨公司进行过调研,结论是: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设计能力。基本具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就是说还缺重要的东西。但是并没有否定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没有全盘引进之说。当年的设计软件,实验条件等等,缺乏的东西确实还很多,后来压水堆重大专项搞了不少东西。不是说国内没有自主能力,而是不足,不能满足当时国家对核电发展的需要。】
(3)、妄自菲薄、唯洋独尊,压制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的努力〔严重掺假,说禄庆妄自菲薄、唯洋独尊,吾犹疑之,况国宝乎!用“妄自菲薄、唯洋独尊”八个字来评价当年的核电政策(见《成绩巨大、失误严重的积极发展核电15年》一文),是否合适尚有待商榷,但若用此八字来评价已经逝去的张国宝先生,笔者觉得不妥,若张禄庆先生坚持己见,我只能用“严重掺假”评论之〕。
在三代技术国际招标前后,中核集团领导多次向主管领导强调,我国已基本具备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的研发能力。对于三代核电机型特有的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的安全措施,只要开展中外合作研究,或者进行专项技术引进,就可以自主开发出中国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完全不必全盘引进当时还不成熟的西方三代核电技术。但这种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也没有被禁止,作为央企一号的中核集团,完全可以继续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
《规划》的通篇文字中,没有一处提到要鼓励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三代核电技术〔不必提,这是中核集团的企业行为,无需在政府部门发布的规划中多此一举进行"鼓励",政府部门本不应该对企业的经营方向指手画脚〕。这实际上反映出《规划》的编制者和“一步跨越”的鼓吹者们均认为,国内根本没有能力自主开发第三代核电机型,除了全盘引进别无它途〔主管臆断,严重掺假,谁也未提"全盘",谁也未曾说过"根本没有"〕。【招标的时候,能源局还是希望中核集团积极些,能够承担责任。所以国核技筹备了大概二年多,但中核集团不怎么配合。】
(4)、利用手中权利〔力〕打击持不同意见的企业
由于中核集团主要领导对“全盘引进、一步跨越”明显不满,张国宝利用手中的权利〔力〕对之打压,逼其就范〔偏颇之言〕。
举个例子,中核集团原来决定湖南桃花江核电厂采用二代自主设计的改进型机组,并已拿到路条,随后以此开展了厂址前期准备和大件运输对沿途公路桥梁的拓宽加固等修缮工作。可是张国宝一句话:“今后内陆核电厂只准建AP1000”〔是否就是一句话,无法考证,但也可见张国宝对于核电安全性的重视以及对中核集团的不放心,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发过会议纪要(不是路条),并且三家集团都有,技术路线不是二代改,而是AP1000。当时背景是2008年南方冰灾、不少电力线路故障。张国宝先生利用此机会,召集会议,决定推进内陆核电工作。听说,中核集团领导传达会议精神,说是二代改,不知道是会议上听错了还是其他原因。过了不久中核集团的文件就下发了,没办法了。不过此说法同样无法考证。不过有些事情,即便张禄庆先生你自己亲身经历,也不一定知道得很全面,因此是否存在打击、打压一说值得商榷〕,中核集团只得改弦更张,按照AP1000的要求重新开展上述工作,否则你就别想上项目。
另一个例子是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1号机组开工典礼上,中核集团总经理向参加仪式的李克强副总理提出希望能够得到与另一家核电集团〔实为中广核集团,语言上还是称其为"另一家",颇有点像清华大学称北京大学为"隔壁",实乃竞争对手耳〕同样的核电新项目核准待遇〔两家彼此谁也不服谁,你被批准了一台,我也必须得有一台,否则就是不公,可笑至极〕,即一个厂址四台机组,一次规划,分两批实施。李克强副总理认为此要求合理〔奇〕,当即指示在场的张国宝满足这个要求〔又奇〕,张国宝当时点头同意〔更奇〕,新闻报道也是作了这样的跟进。但是回京以后福清核电项目依然只核准了头两台机组〔核准过程乃是一个集体决策过程,岂能因为几句口头的客气话改变集体的决策?〕,后两台机组仍未同时核准。显然县官不如现管!
第三个例子更耐人寻味。2010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奉命调回到中核集团执掌大印,临行时张国宝面授机宜〔严重掺假,既然是面授,你又是如何得知如此详细?〕,要他和中广核集团进行差异化发展,不再搞百万千瓦级核电机型的研发〔CNP1000和CPR1000〕,要他去甘肃兰州继续发展建造60万千瓦核电厂,以解决兰州空气严重污染的难题。孙勤如获至宝〔掺假,还十分形象〕,到中核集团后就按此妙计执行,结果发现甘肃兰州那个厂址地震烈度大大超过核电厂的设计规范要求〔比日本的厂址条件还糟糕吗?〕,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后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行的年会上,国核技领导发言介绍AP1000的引进,中广核发言介绍EPR机型的先进性,而中核集团领导只落得成为会场的司仪,什么话也讲不出来,这件事对孙勤的刺激特别大〔丢面子了吧,觉得丢面子的话,还是本位主义严重〕,这才恍然大悟,一个集团公司无论其历史多么辉煌,如果没有硬实力在手,在市场经济的严酷竞争中是没有立锥之地的。这才下决心继续研发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化核电机型。实际上张国宝的真实用心是为AP1000技术一统中国核电市场,扫除掉自主开发中国三代核电技术的主要对手〔张国宝同志有远见,核电市场一直不统一,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的局面不改变,想要健康发展难如登天〕。
(5)、高高在上排斥异己,拒不接受核电专家的合理建议
为了组建国外核电技术专家评议组〔专家评议组是工作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国家能源局要求各核电集团提出本单位的建议人选,但其中对“全盘引进、一步跨越”表示怀疑或不满的专家,则被国家能源局借口要主持开发两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机型自主研发而拒之门外〔掺假,评议组内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的〕,笔者在2009年春节后曾在网上实名发表题为《是谁还在糊弄中国核电决策层?》的文章,批评“全盘引进、一步跨越”的错误做法,这篇文章被人民网转载并连续多天放在头条〔这并不能证明你说的就是对的〕。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国家能源局孙副局长就指责中核集团支持该文章的发表,实际上文章发表之前中核集团领导根本不知道有这篇文章〔看来需要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当时笔者上班地点[按照岁数估计,应该已经退休,或者仍被返聘?]距国家能源局办公楼仅有一巷之隔,如果张国宝真心想听取不同意见,完全可以邀我去他办公室当面讨论沟通。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直到国家能源局第三任局长吴心雄于2014年国庆前召开有各方专家的座谈会,征求下一步核电新开项目意见时,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当面向国家能源局主要领导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呵呵〕。
(6)、修改《规划》,导致最终奋斗目标难以实现。
国务院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了我国首部《规划》,《规划》明确规定了到2020年我国核电要投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这是一个令人鼓舞但又相当大的挑战。
《规划》刚颁布两年左右,张国宝就多次提出要对《规划》的2020年目标进行修改,而且还多次在公开场合下宣传我国发展核电的铀资源87%以上要靠进口〔估计以前一直被蒙在鼓里〕[此乃吾之主观臆断,删去并公开道歉],仿佛不这么提醒,外国供应商就不知道要提高铀价似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大家认为做为一个长达15年的国家级《规划》刚颁布了两年就要修改,那么《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到哪里去了?《规划》编制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其实张国宝心里有个小九九:由于他在2008-2010年的三年间新核准了34台核电机组,不仅给人们造成了核电大跃进的印象,而且给AP1000今后的发展预留的空间较小,难以实现用AP1000技术一统我国今后核电建设的意图〔此乃谁的小九九,读者心知肚明〕。所以他急于要修改《规划》的目标。后来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暂时搁置了这股核电《规划》修改风。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国务院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对全国投运和在建的机组进行安全大检查。张国宝认为修改《规划》指标的时机又到了。他无视四台依托项目AP1000机组所面临的困境,偏听偏信、盲目乐观寄希望于问题会很快解决,而且CAP1400示范工程可以在2017年建成发电〔这点当时确实太乐观了〕,因此国家能源局向国务院打报告,在国家恢复对新建核电项目核准的时候只准按照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建设三代核电机组〔赞〕。这样就杜绝了今后再建设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的可能,将国内核电市场留给了引进的AP1000机组〔偷换概念,三代机组不等于AP1000〕。而且报告还提出首部《规划》的最终奋斗目标可以在“十二五”规划末实现,因此建议修定颁布新的核电《规划(2011-2020)》,将2020年的奋斗目标修改成投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以上。使得2020年的奋斗目标中三代核电机组的比重将有明显增加,以挽回“一步跨越”倡导者和鼓吹者们的脸面〔似乎有"六君子"的侧影〕。“10.24”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国家能源局的报告,但同时提出“要稳妥把握核电建设节奏”,实际上是不点名的批评了张国宝在《规划》颁布后的两三年间核准了大批核电项目的过激行为。〔过度解读中央稳妥建设节奏的思想〕
实际上,从恢复核电建设的2013-2018年期间,由于AP1000示范工程严重拖期,国家能源局没有成熟的三代核电技术用于新项目建设,仅在2013年开工了福岛核事故前就已核准但尚未开工的几台机组;2015年刚被核准的四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其余的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均没有新的核电项目被核准开工建设,这就导致了“十二五”核电发展规划未能完成,“十三五”核电发展规划也有很大可能完不成。〔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在规划出台之后,影响规划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福岛事故,而不是因为没有成熟的三代核电技术,错误归因〕
(7)、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扼杀国内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诬陷〕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中核集团决心停止二代改进型技术的研发,转而在已具备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技术的基础上自筹资金,跨越发展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通过5+2,白+黑奋力拼搏,终于在2013年4月率先研发出具有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设计特色、完全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ACP1000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先进机型〔赞〕,并向国家核安全局呈交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专家对照IAEA最新版安全法规,对ACP1000进行了历时一年的通用反应堆安全评议。最终对ACP1000的技术成熟性和安全可靠性给出了国际同行专家的正面评价〔赞〕。
在国家能源局的导向下,中核集团经过16个月的艰苦努力〔难〕,终于和中广核集团达成联合型号“华龙一号”的总体方案,并在2014年8月下旬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依然有A版本和B版本〕。倾注了中核集团两代核电人十多年心血的华龙一号终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首肯与正名。中核集团华龙一号首堆工程福清5号机组于2015年5月7日开工建设,在各参建方的努力配合之下,工程和大型设备制造进度均符合预期〔赞〕,这在此前的世界三代核电建设项目中还从未有过。这些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完全证明了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发三代压水堆先进技术的能力,完全用不着全盘引进国外尚不成熟的三代机型。〔说明在有了竞争压力之后,中核集团才会5+2白加黑,否则只会垄断市场寸步不前〕
上述事实最雄辩地证明了“一步跨越”的失误〔呵呵〕。这使得张国宝和其它“一步跨越”的鼓吹者们十分恼火,要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权利〔力〕阻挠ACP1000机型的实际使用〔掺假,即便有反对意见,也不是某人利用手中权力加以阻扰〕。张国宝在接受采访时就怒斥中核集团给国家出了难题。实际上ACP1000的研制成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同时也使得张国宝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无法向党中央和广大公众解释,为什么《规划》中只字不提鼓励国内企业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创新三代核电技术〔从来也未曾反对或禁止〕,这才是给他自己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国家能源局核电司贪官郝卫平极力反对在国内建设ACP1000首堆工程。在他主持的会议上公开宣称三代核电技术不需要建设首堆工程,而且还超越权限,毫无理由的提出对ACP1000的核安全要求要比AP1000更高。郝卫平还信口雌黄地说ACP1000研制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国内不需要建ACP1000机组,一心要将ACP1000逐出国门。有些核电界的资深院士退一步提出,能否将AP1000和华龙一号列为我国核电今后发展的主辅两种机型,也完全不予采纳,就是想一棍子将华龙一号打死,以便掩盖《规划》中的错误,维护自己的脸面。〔不太清楚,姑且信之〕
2、陷于困惑迷茫中的张国宝
从2015年后就好长时间没有听到张国宝的信息,后来才知道他是因病去美国治疗,一年后回国才渐渐复出,使大家对他健康的担心稍微减轻了一些。我看到他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章是,他于2019年2月底到中广核集团调研后发表的题为:《实事求是选择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不得不承认全盘引进的AP1000并不成熟,导致工程严重拖期,建造成本大大超过预算,建成的三门2号机组投产一个多月后又因核心设备故障停产至今;同期引进的法国EPR技术同样陷于工程严重拖期、造价大大超过预算,(高达20000元/千瓦)的困难境地,而且这两台EPR机组由于压力容器顶盖设备制造缺陷,只核准运行到2025年,届时如果无法解决缺陷的修复,就得停产。2015年5月开工的中核华龙一号现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预计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首台按期竣工的压水堆三代核电机组,事实证明“全盘引进、一步跨越”核电技术策略彻底失败。
然而张国宝拒不到三门基地调研,更不去福清华龙一号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确〔却〕把他在任期间核准了一批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两代改进型机组的建成投产作为自己的业绩加以渲染〔添油加醋的臆断〕,妄图以此来掩盖他们的“全盘引进、一步跨越”核电发展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而绝口不提他们早期根本看不上这种我国自行设计的两代改进型机组。在《规划》中这种机型也只是被定性为我国成熟掌握AP1000技术前,弥补建设空档的备胎,而且这种机型已经在10.24会议上明确规定今后不再建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张国宝在文章最后也没能给出何种机型最适合中国今后核电的发展〔身不在其位,就不能胡乱建议,这事儿反而体现了张国宝的操守远远高于那些退休之后还在扰乱军心大放厥词之流〕。笔者认为,由于张国宝的思想仍然被困在“全盘引进、一步跨越”的死胡同里不能自拔,不能客观公正的了解我国核电建设的现状,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什么机型才是今后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机型〔主观臆断,井底之蛙,耿耿于怀此评价偏激,删去并公开道歉,人死后还不罢休〕。笔者不无遗憾的说:客观事实并没有让张国宝真正吸取教训。他的思想已经太OUT了,这使笔者不禁想起2014年在批驳张国宝关于中核集团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时给国家出难题的错误观点时写的一首诗:
国宝时发老年狂,玩权弄势过张扬。
崇洋唯上少正气,功过论定亦黄粱。
〔路人时发臆想症,大德有失鞭尸文。国宝莫罪小人言,功过是非自有本。本者,民心也〕
唐诗中有一双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国宝局长一路走好!〔你还在吵吵,国宝走得也不安稳,逝者为大,学长您还是静一静吧,若你们老一辈少吵吵,我们年轻一代会把中国核电发展得更好。〕
【另外顺便再做一点科普工作,在张禄庆2009年之《是谁还在糊弄中国核电决策层?》一文中,有这样的叙述:“换种说法,烧毁比(临界热通量与最大热通量之比)为1.1。大学本科生都学过,反应堆热工设计计算规定最小烧毁比不得低于1.3。这里裕度到底够不够,该位核安全专家对此未作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最小烧毁比不得低于1.3乃是采用W-3公式计算临界热通量(又称临界热流密度)之前提下,考虑W-3公式的不确定度而采用的限值,因此应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临界热通量采用的限值是不同的,法规规定的是在95%置信度下95%的概率不烧毁之限值,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用1.1和1.3去比较来说明安全裕度够不够。若说得不对,还请张禄庆学长批评指正。】
【说句实话,本人一介书生,被张禄庆先生点名公开信要求解释,实不敢怠慢且心惶恐之甚。平心而论,本人只是实在看不过一位令人尊敬的对中国核电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已逝原能源局局长还在丧期就被人如此不堪,才心有所发写此〔评注〕。况且〔评注〕一文与本公号之核能科普主题也无甚大关系。再次郑重申明,【评注】一文,并无对任何人发起人身攻击之意图,纯粹就事论事而已。个中是非曲直,也任后人评说。】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