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卢铁忠:核电已成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卢铁忠:核电已成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9-11

——访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在推动能源变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核能未来有何发展前景?对于核能综合利用,又有何发展路径?就上述热点问题,在2023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召开期间,记者专访了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中能传媒: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合作共谋能源变革 共建共享绿色未来”,那么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各类电源品种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发生何种改变?对于核电来说未来有何发展前景?


卢铁忠:可以预见,各类电源品种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传统燃煤机组的功能将在“先立后破”的方针下完成由主力军向预备队的蜕变。风电和太阳能将成为我国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常规水电、气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等产业形态也将积极发挥作用。


对于核电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核电在世界发电量中已占据10%以上,我国仅约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同时,未来15~2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和电气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中国核电正充分发挥核电低碳排放、能量密度大、基荷电力稳定,可有效提高负荷中心能源自给率等优势,成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基于初步的能源需求分析,预计2030年和203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应占全国发电量的7%和10%,对应核电装机应达到1.1亿和1.5亿千瓦以上。展望2060年,核电装机规模需要达到4.0亿千瓦左右,发电量占比约17.5%,接近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贡献二氧化碳减排20亿吨以上。此外,通过广泛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将推动核能为更多行业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中能传媒:刚刚您也提到了核能的综合利用,那么核能的多元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场景?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具体发展路径上应如何选择?


卢铁忠:核能综合利用的内涵广泛,应用场景多样,除发电外,还可以用于同位素生产、城市供暖、工业供热/供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此外,在太空航行、深海探测、海岛供能等特殊场景中,还具有持续性强、供能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核能综合利用与高耗能石化行业耦合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核能的“零碳”价值。


目前我们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尝试。如2022年4月,浙江秦山核电和山东海阳核电相继完成首个供暖季任务,“一南一北”示范工程拉响了核能供暖“双响炮”。再比如,通过技术改进,我们让同位素生产等功能在中国核能产业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至于具体路径,我认为应用高温气冷堆、小型反应堆是灵活实现核能综合利用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国核电形成体系化、型谱化、差异化产业格局的关键一环。


其中,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品质好、功率可根据用户需求模块化定制,用途广泛。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携手推动的世界上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并网发电。目前,中国核电正在广东省茂名市推动建设以6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为能源核心的零碳产业园,实现核能与石化产业耦合发展,打造新发展理念样板工程。


此外,“玲龙一号”是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堆技术,具有小型化、模块化、非能动等特点,建造周期短、成本低、占地小,尤其是适用于海岛供能、海洋资源开发等不适宜大堆建设的场景,将与大型压水堆形成互补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玲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首堆已在2021年开工,预计在2026年如期投产。


中能传媒:为实现平衡发展,核能产业应如何协调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卢铁忠:首先,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能技术发展吸纳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迭代、建造水平的进步,在设计上不断优化改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正在努力提升项目的经济性。


其次,科学有序的核电发展规划和成熟高效的工程建造计划能够使项目建设进度保持适宜的节奏。基于研发设计、建筑安装以及主设备配套能力,科学统筹核电发展规划,制定与能力相匹配的建造计划,应用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保持适宜的批量化建设节奏,实现在保障建造质量的前提下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有效控制成本,大幅提升项目经济性。


另外,建立成熟、稳固、专业的产业人力体系是提质增效的又一重要途径。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核集团已培养出20多万人的高素质核能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是保障建设计划高效执行、工程项目高质量建成的关键支撑,是我国核能事业规模化发展和全产业链构建的坚实保障。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