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缅怀彭士禄:如活着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缅怀彭士禄:如活着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1-03-26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3月22日,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

    国士无双,哀思记之!追忆彭士禄院士的一生,致敬这位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次子。3岁时,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一年后,彭湃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也成了敌人在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直到1936年,祖母周凤费经周折找到他之前,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

    1940年,15岁的彭士禄来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被派往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1956年9月,他又被送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中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对“核动力”的了解几乎为零。经过数年艰苦奋战,1970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了,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3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首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因功勋卓著,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很多像彭士禄一样从事核研究的工作者,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大家眼中的彭士禄是个怎样的人——

    我与彭士禄伯伯的真情往事

作者黄海燕(右)带女儿(左)进京看望彭伯伯

    我出身于海边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1979年8月1日,我年仅51岁的父亲不幸病逝。父亲生前曾经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在战场上多次负伤,后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工作,身体也一直不好。

    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来说好比天塌地陷。一个弱女子,面对6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位七旬老母亲的8口之家,只能靠她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为了缓解家庭困境,母亲多次去找基地领导,希望组织上能帮忙解决一下我们的家庭困难。但当年,招工指标严格受控,基地领导虽然有心帮忙,但确实无法给予许诺,只能无奈地对母亲说:“你先回去,等北京的彭部长来基地时,你直接去找他。”

    当时因为工作需要,彭伯伯经常往返于北京和葫芦岛之间。那天,彭伯伯刚到葫芦岛船厂基地,母亲真的就找到了他。

    那段时间也许是生活压力太大,见到了彭伯伯,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诉说家里的现状。

    听完母亲的叙述后,彭伯伯当即翻遍自己的口袋,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塞到了妈妈的手里。随后,他指示基地领导按特殊情况尽快解决我的工作问题。

    为缓解母亲的生活压力,彭伯伯与基地几位领导们商量后,他们一起分别认养了我们姐弟几个。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彭伯伯对我们家就特别关照。

彭士禄(中)与女儿(右)及作者黄海燕(左)

    有一次,他一个人从基地办公楼出发,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裹,里面装满了本子、笔等学习用品,还有衣服、水果和补品,步行走了5里地,以一位长者和家人的身份,来家里看望我年迈的姥姥和我们这群孩子。看到彭伯伯累得满头大汗,还拿来这么多礼品,家人立刻围拢过来,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彭伯伯身居高位,而且工作那样繁忙,却还挤时间来看望我们,他是一位高尚的人,也是一位有大爱的人。他的言行、他崇高的品德,深深影响着我们。

    ——黄海燕

“不要叫我彭部长,叫我彭大哥!”

作者胡明刚(左一)与彭士禄(中)合影

    我1975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二所三室从事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的研究设计工作,当时彭老已离开核动力院。但因为都是从事核动力工程研究,同时彭老任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理事长期间,我曾任核能动力分会副秘书长兼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参加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所以有幸认识并与彭老有过较多的接触。

    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06年黄山学术年会后,陪彭老一起爬黄山,爬山路上,我叫他彭部长,问他黄山好不好?彭老对我说:“小胡,不要叫我彭部长,叫我彭大哥。”还开玩笑地说“黄山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二锅头,要是有二锅头就更好了。”短短几句话,倍感彭老和蔼可亲,与人和善,谈吐幽默,完全没有一点架子,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

    ——中国核动力院原科技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胡明刚

    彭士禄的三个心愿

    1979年初,彭士禄院士、赵仁恺院士等提出创办一本填补我国核能动力领域空白的学术期刊——《核动力工程》,在申报后很快就得到了国家科委批复同意,由彭士禄院士担任首任主编。

    彭士禄院士在任主编期间不仅明确了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还不辞劳苦,严谨求实,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为刊物的推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撰写了《核能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为促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而努力》《2×600 MW压水堆核电厂的上网电价计算与分析》等多篇论文,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科研生产和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彭士禄院士创刊10周年亲笔题词和纪念致辞

    彭士禄院士在自述中写到“现如今,老朽已木讷,但有三个心愿: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编委会合影(彭士禄,第一排左六)


    彭士禄院士将一生献给了中国核动力事业,他的离去,不仅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也让《核动力工程》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路人。斯人虽逝,精神流芳!广大核科技工作者必将传承彭老精神,不负嘱托,让中国核科技之光更加耀眼!

    ——中国核动力院员工周茂、邱彦

    来源 | 中纪委网站、中国核工业杂志、中国核动力院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