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
来源:国防科技工业 发布日期:2009-12-03
从长远战略看,我们必须拥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核工业,通过大量产业化的应用为核技术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并形成生产与储备的能力。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无论是从保障国家安全看,还是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看,我们都必须以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我国核事业发展好。
第十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这个有着20年历史的展览会,吸引了全球众多核工业界人士的目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近200家单位参展,几乎包括了国际核领域的全部知名企业。中国核电市场的持续升温,给了国际核企业强劲的吸引力,快速发展的中国核工业让各方参展商驻足凝眸。
本次展览展出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展览内容主要集中在核电设计、设备制造、核电站建造运行、核燃料循环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方面。本届核工展在充分展示国内外核工业与核技术应用领域中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还鲜明地展示了核能工业安全、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广大公众对核能、核技术应用的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原子能和平利用事业的发展。
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从设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和核工业界、核科技界的广泛重视,它已经成为中外技术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进入中国核电、核技术市场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成为我国核技术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窗口。
本届核工展是在中国核电政策调整为“积极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举行的,同期举行的10场技术交流会,都是围绕中国核电发展而展开。核电是中国解决能源短缺和应对环境挑战的有效途径之一,市场前景广阔,2006年3月,我国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的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根据能源需求预测,我国核电远期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核能 消减能源隐患
能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了能源供应风险。一方面,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很低,我国煤炭总资源量的探明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3%;另一方面,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平抑能源价格波动,煤炭供应持续紧张,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致使我国能源供应形势非常严峻。传统能源的枯竭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更重要的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限制,传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将很快进入成本不断递增的区间。
以煤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所占比重偏低是中国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油气短缺促使中国能源基础更多依靠电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火电比重一直处于80%以上的高位,其中煤电比重更是超过77%,燃煤排放二氧化碳、硫和一氧化碳,形成大气污染、造成酸雨,产生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损害。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没有对煤炭利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我国的环境保护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核动力将成为化石燃料强有力的替代能源。
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积极发展核电,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是无需增加费用就能减排污染气体的措施;发展核电,是调整能源布局的要求,是减小燃料运输压力、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有效途径;发展核电,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是减小对外部能源依赖性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核电本身的安全性也逐渐得到很多专家和民众的认同,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乏燃料的分离技术,拥有了隔离、监控数量极少的长半衰期固体废物的能力,我国采用的是技术成熟、在国内外均具有良好安全记录的堆型,完全可以满足高标准核安全法规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核技术的掌握更加全面,控制核危害的能力越来越强,核能的安全性进一步显现。
兴核经济 构筑发展根基
中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紧迫性正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后每年至少需要开工建设2~3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静态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将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我国核电产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适度发展”后,出现了新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10%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快速增加。如果我国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将核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提高到美国现在的水平,核电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就将达10%。按20亿吨标准煤的需求量计算,这个比重相当于1.44亿吨石油或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核电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得的驱动项目。核电产业不仅仅指“核”,也不仅仅指“电”,而是指与核电站的系统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调试营运有关的产业链条中的主要环节组成的产业群,需要整个核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来支撑。
发展核电,为核能、核技术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通过核电站的建设,能够带动核电产业群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通过核电设备的制造,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明显跃升。核电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方向,在发展核电和其它民用核技术的同时,还从整体上提高了核工业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过去,内、外部环境中曾存在着不利于核工业发展的因素,一度减缓了核电的发展速度,致使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难以彰显。目前,核工业体系正在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安全、经济和可持续性的战略前景。
我国是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和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自主设计和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但核电的发展状况、拥有核电站的数量减少,积极发展核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核电经济性因各国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在美、法、日等国,核电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核电经济性还表现在发电成本非常稳定,对燃料价格波动不敏感,因此,核电能够平抑能源价格波动。核能作为最经济的能源形式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规模扩张将明显改善核电的竞争力,只有主动参与到这个竞争中去,才能赢得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主动权。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