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际核讯  > 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将于2025年点火

探访法国南部“种太阳”的地方——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将于2025年点火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8-10-24

    播种一个太阳,让能源从此用之不竭,这是人类的一大梦想。

    如今,在法国南部海港城市马赛以北约80公里处的圣保罗-莱迪朗斯小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组织的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正在埋头“筑梦”。数十年后,一个“人造太阳”可能在当地流水潺潺的迪朗斯河边升起。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圣保罗-莱迪朗斯的ITER组织总部,深入到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建设工地现场,目睹和感受这个堪与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工程相媲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宏伟与复杂。

    ITER组织建设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是一个学名叫“托卡马克”的装置。该装置的形状像一个平放的轮胎,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约束温度高达1亿摄氏度的处于等离子状态的核燃料,让作为燃料的氘元素和氚元素在超高温下持续发生受控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巨大能量。

    这个反应堆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最复杂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因为其反应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一样,所以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上吊车林立,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占地6000平方米、高60米的装配车间,由7个参与方(30多个国家)分别制造的部件陆续小心翼翼地运来,在这里完成清洗、检验和预组装;在占地1.2万平方米的极向场线圈绕制车间,4个直径为17至24米的极向场线圈的绕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线圈是反应堆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它们,才能构建磁场,为热核反应提供“容器”。

    此外,扮演反应堆的生命线角色的配套电网、不可或缺的冷却系统也都在建设中。整个工地虽然很大,但却几乎没什么声音,给人一种“历史总是默默前行”的感觉。

    ITER组织总干事贝尔纳·比戈告诉记者,目前反应堆的工程建设已完成一半以上,根据目前的日程表,ITER将于2025年底实现首次点火,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然后将于2035年开始聚变实验,最终将于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能的商业应用。

    ITER组织成立于2007年,共有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七方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方共同努力播种“太阳”的进程中,中国的表现十分突出。

    据ITER组织内外关系与总干事行动办公室主任金炬介绍,自2008年以来,中国陆续承担了ITER组织分发的10多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涵盖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关键部件。中国籍管理和技术人员占ITER组织员工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如今已超过9%,仅次于欧盟。

    比戈告诉记者,中国是ITER“非常、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中国交付相关产品“按时保质”,堪称合作各方的榜样。在公开介绍ITER计划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比戈甚至情不自禁地指着大屏幕上显示的由中国生产和交付的部件说:“你们请看,这些部件都来自中国。”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