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发布日期:2014-05-04
戈尔巴乔夫:“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现场的鸟瞰图。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28年之后,2017年一座3.2万吨的拱顶将安放其上,作为解除核污染的屏障。
25年前的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核事故。浩劫之后,留下的是一串惊人的数字——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3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忧虑之中,其影响持续至今。”
今天,日本发生的核事故再次唤起人们对切尔诺贝利的记忆。有人担心,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会不会是另一个切尔诺贝利?
据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世界上最严重的民用核设施灾难的遗址旁边,新的防护建筑正在修建。这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穹顶,将在今后隔绝放射性尘埃,防止可能的事故重演。然而,乌克兰目前动荡的政局,为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建筑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厚厚的混凝土板的反辐射防护下,无数的工人正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拱顶。它包裹在大量锃亮的不锈钢下,体量之大足以覆盖自由女神像。这座建筑极为超自然,看起来就像是被外星人扔到这片苏联时代的工业区中一样。
报道称,如果一切顺利,到了2017年,这座重达3.2万吨的拱顶将被安置在聚四氟乙烯垫轨上,巧妙地滑去覆盖在那座破败的防护建筑上。老的防护是为了包裹1986年4月爆炸燃毁的反应堆释放的放射性残余物而兴建的。当拱顶的两端封闭后,将有能力在日渐陈旧的防护建筑倒塌的情况下,包住所有的放射性尘埃。
通过几近消除大气遭进一步污染的风险,这座拱顶将解除挥之不去的灾难重演的威胁,哪怕是有限的重演。在28年前的那段梦魇般的日子里,放射性尘埃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大面积平原地区,将村镇变为鬼城,里面回荡着过往生活的回声。
这座拱顶还将允许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开启任务艰巨的最后阶段,即移除遭严重污染的反应堆废墟,以便将其进行永久性的安全储存。这一任务将由国际社会移交到乌克兰手中,在现在的局势下,带来了新的忧虑。
“死亡区”竟成“动物的天堂”
1986年4月26日,正在进行实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蒸汽爆炸,炸裂反应堆外部保护层和房间的顶部。随即,大气中散发着大量的放射性微粒,空气与超高温核心中的1700吨可燃性石墨慢化剂接触;燃烧的石墨慢化剂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泄漏。
现场的操作员无法停止反应堆的反应,而随后赶来的消防人员也无法扑灭大火。放射性粒子随风蔓延。离核电站仅3公里的小城普里皮亚季首当其冲,事故发生48小时后,该城近5万人口全部被疏散。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50人死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受到严重污染。而核污染的云层随风扩散,覆盖了西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利用直升机从空中向暴露的反应堆残骸倾倒近2000吨碳化硼和沙子后把火给扑灭,也控制了辐射。
事故发生后,当局用钢筋混凝土,把4号反应堆彻底封闭起来,这里被称为石棺。如今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被封存在那里。其表面已经锈迹斑斑,石棺为中心的30公里以内,还是隔离区。
切尔诺贝利这个名词象征了灾难,有游戏商以切尔诺贝利为背景设计了一款游戏——切尔诺贝利的阴影,背景设定于曾发生核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上,变种生物和神秘力量开始屠杀幸存者。
此外,还有流言以更荒诞的形式传播。有说法称,1996年,隔离区变异的硕鼠,吞噬了考察的科学家,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流言终归是流言。
这里辐射值高,因而也被看作“死亡区”。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绝对禁止进入,成年人则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这样严格的条件主要是保证来访者的安全。这里整体上的辐射比较高,如废弃的机械场内,平均辐射是每小时800至1200微伦琴,而人体不能超过每小时20微伦琴。
1986年的惊天浩劫后,出事的4号机组被封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剩下的3个机组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维持国家电力供给14年。2000年12月,整个切尔诺贝利发电厂停止发电。
但是大量的核废料依然没有处理掉,需要工作人员照看,石棺也需要不断加固。在事故之后这25年中,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事故区道路、房屋以及周围树木的清洗。此外还有不少安全警卫人员和员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
他们的饮水和饮食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并且每一轮排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每天离开工厂时,他们都要在仪器前检测手和脚的放射性污染。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包括服用药水、清洗,如果情况严重的送去医院。
隔离墙的外面,军人在巡逻。
虽然这里被划为隔离区,但一些大胆的老人近年返回当地居住,如离核电站约15公里的伊利因齐居民点。这些返乡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回到故土,心里也安稳很多。”一些老人家说,他们并不担心辐射,医疗人员定期来给村民检查身体,还对农户家种的农产品进行辐射测量。结果显示,当地产的水果和蔬菜辐射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要在隔离区居住,是需要勇气的,回来的人毕竟是少数。目前至少有300人在隔离区内居住。
在这25年间,这里居然聚集了很多野生动物。据切尔诺贝利国际生态学实验室记录,隔离区内目前有超过400个物种的动物,包括280种禽类和50种濒临灭绝动物。而且这些生活在隔离区内的动物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突变,这里也不像外界所传说的老鼠长得像猫一样大。一些科学家将这里称为“动物的天堂”。人类从这里销声匿迹,无意间给动物留下了繁衍生息的宝地。尤其是鼠类,对放射性物质表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
但美国生物学家莫斯乌认为,这一地区相当一部分的鸟类都在承受着核辐射引起的疾病,甚至产生了基因变异。它们的存活率比其他地方的鸟类大大降低。有些鸟类出现肿瘤。
不过,目前看来,这座日渐增高的拱顶是进步的象征。
拱顶由法国建筑企业联合体诺瓦卡(Novarka)打造。“这是座不可思议的建筑,”诺瓦卡的项目总监尼古拉˙卡耶(Nicolas Caille)说。“你没法拿它与任何其他的东西类比。”
各国正在辩论原子能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的未来,而这座拱顶响亮地提醒人们,核能尽管拥有诸多好处,但也背负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差池,巨大的挑战就会随之而来。
报道称,正如日本自三年前福岛核电站熔融事故以来体会的那样,核污染的控制与清理工作挑战着工程能力的极限。
这份工作的成本也极为可观。单是切尔诺贝利拱顶,最终花费就将达15亿美元左右(约合94亿元人民币)。拱顶项目主要由美国资助,还有其他约30个国家出资。
而且,要想让这座放射性灾难遗址真正安全,或许要花上好几代人的时间。
工程人员将切尔诺贝利拱顶的设计寿命定为100年;根据他们的测算,这是彻底清洁该地区可能需要的时间。然而,报道称,乌克兰的长期决心一直存疑,而该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又引发了新的关切。因此,就连一个世纪也可能并不足够。
不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的核安全主管文斯˙诺瓦克(Vince Novak)表示,这座拱形建筑相当强大。他所在的机构负责管理该项目的融资。他说,如有必要,“它或许可以维持300年,乃至更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被比作引爆了一枚巨大的脏弹,爆炸把放射性物质喷向四面八方。爆炸后引发的大火进而把更多的污染物送入了大气中,随后它们被风带到了该地区的各个地方,并进入了西欧地区。
因此,这场灾难和其他两起重大的核电站事故截然不同,其中的一起是1979年发生的三里岛核事故,另一起是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在那两次事故中,核反应堆堆芯都发生了熔融,不过堆芯物质——即核燃料——依然处于防护装置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个反应堆机组没有这样的防护机制。不过,这只是反应堆机组的设计缺陷之一。控制核裂变反应的系统性能不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堆功率会迅速升高,脱离控制。
这就是1986年4月26日清晨的头几个小时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经历的情况,当时,工作人员在对反应堆的一些安全系统实施一次有欠考虑的测试。在短短几秒内,反应堆功率呈几何级数增长,堆芯被蒸汽炸得四分五裂。
有几名工人当场死亡,然而,四号机组的大部分技术员和一开始到场的消防员都因为暴露在高浓度的辐射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历了痛苦不堪的死亡过程。
据官方统计,有数十人遇难,还有许多人身患疾病。辐射更导致成千上万人在灾难后罹患癌症,不过相关人数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在紧随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苏联政府派遣军队去扑灭反应堆大火,疏散普里皮亚季附近的村庄和城市,大多数核电站员工和他们的家人都住在这里。当局招募劳工加速建造钢筋混凝土防护层,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石棺。当这些工人接触到的核辐射变得过高时,他们会被另一批工人替换下来;总共有五十多万人参与了最初的事故清理工作。
那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然而,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其周围,时间仿佛被冻结了。
核电站附近依然有一片大约1000平方英里(约合2590平方公里)的隔离区,只能通过哨卡进入。尽管核辐射浓度在经历自然的放射性衰变后,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这片区域实际上依然空空荡荡。有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森林已经覆盖了一切。在曾有4.5万人生活的普里皮亚季,社区中心的壁画的油彩纷纷脱落,体育馆的地板中间长出了一棵树。
而现在,石棺周围的辐射水平被详细绘制下来,拱顶建筑工人必须待在指定区域内。每个人都带着放射量测定仪,这是一种探测器,如果石棺发生泄露,放射浓度增加,它会发出声音预警。不过,除此以外,工人们会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身着常规工作服。
然而,在这里工作实在是非同一般。卡耶说,“当你第一次抵达这里时,你会觉得百感交集。事故发生后,我们有许多人一直在参与相关工作,或者来过这里。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报道称,拱顶安放到位后,按计划,乌克兰将最终开始清除不稳定的石棺和剩下的燃料。此举将确保放射物质不会最终渗入地下水,地下水被污将危及300万基辅居民的供水。乌克兰还必须为其回收的高放射性废料建立一个存储场。
目前还不清楚,清理工作的资金从哪来,尤其是考虑到该国目前局势动荡。报道称,华盛顿的乌克兰驻美国大使馆的官员没有回应记者请求评论的要求。
不过,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工作能否完成,如果可以,最终需要多长时间?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更紧迫的问题是在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建好拱顶。诺瓦克说,“对于当前局势会如何影响这项工程,我感到十分担忧。”
靠近乌克兰北部边境的切尔诺贝利远离克里米亚和其他存在争议的区域。“切尔诺贝利及其隔离区依然保持着平静,我们的承包商在继续工作。”诺瓦克说。不过今年3月,西方专家曾被疏散过一次,时长一周。
该项目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支撑施工方继续干到明年而毫无问题。不过他说,在今后几个月内的某一时刻,必须拿出一个筹集额外资金的“政治决定”。
诺瓦克说,早在乌克兰陷入政治动乱之前,他们就对不得不要求捐款国贡献更多资金感到担忧了。“不过,让整个项目半途而废风险太大了,我不认为,有任何人想看到这样的前景。”
事故受害者达几百万之多
虽然禁区内小鸟在歌唱、老人在晒太阳,但是这个庞大的区域依然充斥着隐患。
根据官方估计,发生事故后的反应堆内大约还有180吨的燃料,该批燃料的总放射性达约1800万Ci(670PBq)。石棺阻止着辐射扩散,但这并非是一个永远安全的做法。
早在2003年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时任俄罗斯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有崩塌的危险。当年赶工修建的石棺正在老化,反应堆继续腐蚀这个石棺里的钢筋混凝土。
如果石棺倒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数量惊人的放射性尘埃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欧洲将会再次经历新一轮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解决的方案就是在石棺上加盖一层防护层。
“目前实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封闭工程的资金缺口还差大约4亿欧元,其中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威胁最大。”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说。这个呼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响应。
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欧盟委员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7。5亿欧元(约合67。7亿元人民币)援助,为遗留下的200吨强辐射物质建造新的、更复杂的隔离层,以取代可能崩溃的石棺。
2010年底,乌克兰当局释放的一些信息引人关注——计划把切尔诺贝利开发为面向普通游客的旅游区。
其实早在2006年4月26日,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就表达了类似想法,“对许许多多的人来说,应当(亲眼)看看切尔诺贝利地区村镇中敞开的门窗,长满了杂草的院落,荒芜的庄园。这都是教训,这些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核电站被毁坏的机组。”
当然这样的旅游必须穿防护服,游客必须在严格的指导下参观。
不过在隔离区外,当年遭受辐射的一些人群仍生活在核事故的阴影中。
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3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忧虑之中,其影响持续至今。”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则更触目惊心:在受到影响最大的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还是青少年的5000多人现在已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参加清理现场行动的工作人员、被撤离疏散者和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以及乌克兰被污染地区的居民当中可能已有9000人死于恶性肿瘤。
现在仍有500万人居住在被核物质污染的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显示出高于一般水平的焦虑和多种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英国有媒体报道称,也许已经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
前苏联政府在各地建立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治疗与预防机构,对受害者提供免费医疗帮助。苏联解体后,这一任务被继承国延续。十几年来,诊治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达几百万之多,其中包括二十余万名儿童。同时,政府还建立了统一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名单”,对受害者身体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受害者也得到了政府赔偿。
不过,纵然有免费的治疗,受害者承受的苦难他人又如何体会?而那些身体目前尚算健康的人,心里也留下了很深的创伤,他们的焦虑程度超过了正常水平。
或是导致苏联解体真正原因
事故已经过去25年,而当年的苏联也不复存在。但对事故的起因,依然有着不同的解释。
如1986年8月,有报告把事故归咎于管理问题。身为厂长的茹柯汉诺夫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和经验,他的总工程师佛民也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核电站操作员也应该为事故负责
而发布于1991年的报告,认为事故由于核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引起。
事故发生后,更有3个原因导致了灾难的扩大,这都和苏联政府体制有关。
一是,苏联的官僚体系忽视问题的严重性。爆炸发生后,并没有引起苏联官方的重视。在莫斯科的核专家和苏联领导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并没有爆炸”。根据戈尔巴乔夫事隔20年的自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当天上午,苏共政治局就开会讨论局势,随后组织了一个政府委员会来处理事故后果。”但是这个委员会也未能明了事故的严重性。时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是通过瑞典科学家的报告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就是因为一开始没有了解到严重性,在事故后48小时,一些距离核电站很近的村庄才开始疏散。
另一个原因更被广为诟病。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通知邻国。1986年4月28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在百般调查后,他们怀疑是苏联核电厂出了问题。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终于明白事情远比他们想的严重,但也只是发表声明:“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的一起事故中,一个反应堆被毁。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的影响。我们会对事后的处置实施援助。我们已成立了专门的政府委员会。”
整整一周,苏联政府也没和外国政府有效沟通,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使得邻国不能有效评估灾难后果。当外国媒体纷纷报道事故时,苏联官方媒体还宣布“破坏远远没有西方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严重”。
一周后,才由后来担任俄总统的叶利钦发布了消息,“电厂附近的水库受到了污染,电厂周围辐射量仍旧过高,不适于当地居民返回。”同时,官方担心会引起人民恐慌,没有告诉居民全部真相。
还有一个原因是,相对落后的处理手段。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
这场灾难除了涂炭生灵,也有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有评论认为“此事让苏联政治比过去更透明开放”。戈尔巴乔夫也有此感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
经过了这一灾难,1986年以来,国际上加强了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过这还不够。“4号反应堆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一事实表明核以及放射性活动附带的安全隐患会跨越一国之疆界。”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