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一位北大学生的读后反

一位北大学生的读后反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4-04-21

      看完几篇文章后我的想法是:关于核电的争论实际上还是在围绕全盘引进和自主创新进行,以张国宝和陈肇博为代表的引进派在西屋AP1000和法国EPR受挫、引进路线遭到质疑以后,更加偏执地开始为引进路线辩解,推卸责任掩盖争论,把矛头引向中核和中广核之间的不合作。另一方面,以张禄庆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派则对第三轮的全盘引进完全否定,主张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中国的核电才能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
争论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全盘引进的“一步跨越”政策路线从制定到实施这个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二是中国现在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到底行不行,以及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

      1、引进路线从制定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从“一步跨越”政策的出台到决定引进三代技术,再到决定引进西屋的AP1000,这个过程是非常突然的,这一系列事件发生过程大致是:2004年党中央确定大力发展核电方针,于是紧急成立国家核电筹备组,负责核电技术的国际招标。随后核电六君子上书中央,认为三代核技术已经成熟,很多国家都在筹备建三代核电,所以中国也要引进三代技术。确定引进三代核技术之后开始招投标,天湖会议表决后决定采用西屋AP1000。引进派提出全盘引进的理由是:“中国核电牌号特别杂”严重干扰了国内核电的技术进步和国产化,张国宝说“中国只有统一了机型,才能够做到国产化”。
这中间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全盘引进的理由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核电工业的这种乱象是前两轮引进的后果,进一步的引进不仅不能到达统一的效果,反而让中国的核电更加的乱,核电作为一个关系到国际政治的行业,引进一个国家的机型就意味着要引进更多国家的机型来平衡国际关系。
      除此之外,张国宝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机型和堆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存在堆型技术路线的统一,而没有机型统一技术路线这一说。重要的不在于统一机型,而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力。
      第二,核电六君子的上书对中央决定引进三代技术起了关键作用,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六君子”并不充分了解三代技术,引进的AP1000技术并不成熟,甚至连审批都是最后中标之后补上的。
      第三,招投标的过程中,为什么最后花落西屋至今还是一个谜。技术上西屋的AP1000还不成熟,并且价格昂贵。天湖会议的投票结果其实被发改委一手操控,张国宝说的高层意见统一原因是谈判的过程没有业主的参与。
      第四,引进派坚持引进国外技术后,通过消化吸收就能再创新了,但从中国和美国西屋公司谈判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西屋并没有打算把核心的技术给中国。国核技所谓的自主创新不过是在AP1000的基础上扩大容量以及根据西屋提供的设计图造出设备。核心技术是不能靠引进得来的。
      第五,引进派坚持国外的三代技术比国内的先进,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中核和中广核自主研发的三代技术一直受到压制。在意识到不可能指望AP1000机组完成原定目标后,转而批准国内自主研发的二代改进型机组上马,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更加质疑引进决策的正确性。
      尽管全盘引进政策从出台到实施一直漏洞百出,但张国宝在访谈中仍在为引进路线进行辩护,推卸责任,掩盖争议,试图把矛头指向中核和中广核之间的不合作,认为是他们“给国家出了难题”,而对于引进路线的问题只字不提,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2、中国的三代核电技术及未来发展
      张国宝一口咬定中核和中广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技术是依赖于同一外国技术,没有获得核安全局许可,因此不给他们批建设点。他坚决认为两家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自主化,“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国家肯定会给他们定项目,如果分散的话,谁也批不下来”,“他们如果意识不到这点,还继续要争取用自己研发的定一个点,只会把核电国产化事业继续往后推迟”。
      事实上根据张禄庆所说,中国的三代压水堆技术是完全可以自己研发出来的,不需要全盘引进。但是“两步走”最终还是被“一步跨越替代”。中核的ACP1000实际在三代技术中是占主流地位的,并且更加优化。但问题是ACP1000一直未获得在国内建设首堆工程的审批,以至于出口订单不能实现。中广核的ACPR1000+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中国核电自主掌握三代技术的能力已经是无庸质疑的了,但是现在面临的困境是:
      第一,国内市场不能进入。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行划分市场范围,把国内巨大的市场拱手相让国外。
      第二,要进入国外市场先要在国内建首堆,但是国内又不批准中核和中广核的申请。政府宁愿成为西屋的实验田也不愿意给自主创新的中核和中广核批首堆工程试验点,而没有国内的首堆,中广核和中核走出国门将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强行把中核和中广核凑在一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更加混乱。“华龙1号”是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把中核和中广核拧在一起,但事实证明“华龙1号”并没有达到“促进中国核电走向融合”的目的。本来中核和中广核都寄希望与三代技术落地项目,但国家能源局不予批准,迫于“不融合就不批准”的压力,两家公司才融合。融合之后两家矛盾也非常多,主要原因是“两种技术一个型号”,两家都想用自己的技术,但只有一块实验地。张禄庆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核电厂设计”,硬要融合两个不同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我个人认为把中核和中广核用行政的手段凑在一起,实际上是想转移市场的注意力,把矛盾引向国内两家公司的“内斗”。我国采用两种技术并不为过,两家公司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是完全有道理的,但是政府弄出“华龙1号”这样一个怪胎,即不是为了核电技术的进步,也不是为了占有国内市场,这样做的意图难免让人怀疑其用心不良。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