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专家点评  > 中国正在步入发电能力过剩时代?

中国正在步入发电能力过剩时代?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3-02-28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电力消费增幅也应声回落。用电量从2011年的年增11.7%,下降至2012年的5%至6%。按照官方计划,中国仍将继续新建发电设施,目标是到2015年,将目前1140吉瓦的发电装机总容量提升至1400吉瓦,2020年再次提升至1900吉瓦。计划中包括相当规模的核电、水电和风电项目,也包括热力发电(燃煤和天然气发电)。这是否意味中国正在步入发电能力过剩的时代?我们来分析一下。

      2012年12月,中国第一座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电厂投入使用。IGCC是当今世界已投入使用的最先进煤炭发电技术,具有最低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最高的热效率。这是过去几年来,中国努力提升电力行业技术水准的标志性成果。电力行业对于煤炭的依赖程度,也从2006年的72%下降至2011年的67%。与此同时,以石油为燃料的发电设施几乎彻底消失;水电所占份额提升至18%至22%(因降水量情况而异);天然气和核能发电比例相对稳定,分别为3%和1%。其他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从0.8%上升至4.3%。

      2005至2011年间,煤炭发电行业经历一次小规模革命。共有39吉瓦高效能超超临界发电设备投入使用,占煤炭发电总装机容量的约5%。在此期间,超过100座规模小、效率低、高污染的小火电厂被关停。以上这些变化,加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单位发电量煤耗下降了15%,火力发电站平均发电时间也下降13%。

      这些方面的改善,受益于较早时期电力行业的重组改制和商业化运营,以及政府的直接管理。尽管有一些偶尔做出的尝试,但中国电力行业的重组和商业化改革,并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发电企业的年度计划和发电厂的日常配电方向,仍然遵循中央政府的总体指导方针,由地方政府具体决定。有些省份曾经做过试验,按照排放量和热效率来给予配电指标,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和热电联产,后考虑热电,但此类做法并未推广至全国。

      随着需求增长幅度的放缓,以及新发电厂的持续兴建,人们有理由认为,中国正在走向发电能力大幅过剩的时代。但这一论断远非无懈可击。首先,计划中的装机容量增幅,在每年6.5%左右,仅略高于2012年5%的电力消费量增幅,而当年用电量增速大大低于常年。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总量依然有限,虽然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但是此类发电设施的输出能力很不稳定。最后,中国各地的电网仍未充分贯通。结果是,很多地区仍然饱受电力匮乏之苦,或者是因为降水量不足导致水电站发电量下降,或者因为火电站电煤缺乏。

      尽管存在上述不确定因素,但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还是很有可能会出现发电能力过剩的局面。这将迫使政府部门引入完善的工作程序,决定哪些电站的发电量可以上网配送。选择标准可以像上文提到过的那样,根据排放量和热效率标准制定管理规则。也可能,这种过剩会让地方政府有机会为发电行业引入真正的竞争机制。例如,建立电力联营实体。在上述两种方法缺位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选择标准,更可能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诉求,比如会考虑能效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中国上一次经历发电能力过剩,是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政府把发电能力过剩看作一个问题,禁止新建发电厂项目,认为这是投资的浪费。尽管这一禁令已经在2002年被取消,但禁令带来的后果,却是在2002年中国经济回暖以后,导致了2003年和2004年的严重电荒。有了前车之鉴,政府这次不太可能再次做出同样的反应。但新领导层是否会推进电力行业改革,抛弃以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方式,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并面对由此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目前仍然还是个未知数。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