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驶入快车道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驶入快车道

来源: 《中国核工业》杂志2023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23-09-01

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摸索,我国核技术应用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3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首份《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核技术应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保守估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约占GDP的4.0‰),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约占GDP的5.7‰),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我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空间很大,预计2025年可达万亿市场规模。”《报告》主编、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在发布时表示。


产业发展屡获政策加持,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涉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业界专家观察,未来5~10年,核技术应用将进入全面布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潜力与爆发力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核技术通过辐照灭菌消杀为抗疫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核技术应用在重大灾难面前的“临危受命”及突出表现,让各界看到了该产业发展的“潜力与爆发力”。

微信图片_20230901083758.jpg

事实上,核技术应用历经几十年技术的积累和产业实践,“履历”惊艳。


核技术应用发端于上世纪中叶,受1990年代以来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加持,深度融入相关国家的国防、能源、工业、农业、医学、地质、材料、环保、考古、尖端科学、空间科学、公共安全等领域,为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科学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治理、民生福祉改善等提供了强劲动力。


国际核能界将核电和核技术应用比作“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指出:“就应用的广度而言,只有现代电子学和信息技术(ICT)才能与同位素及辐射技术相提并论。”


事实上,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约1/7来自核科学技术领域。植物诱变育种提升了粮食安全,辐射加工助推高性能材料推陈出新,辐射消毒灭菌确保了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同位素电池和原子钟帮助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核测井技术突破引发了页岩气革命,核医学诊疗技术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病患的生命,辐射处理废气、废水和废渣为解决环境生态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核技术违禁品安检保障了人流物流畅通和交通安全等。实际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用”已广泛受惠于核技术应用这位“幕后英雄”,它和人类已经“形影不离”。而公众对于核技术应用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核技术在助力“双碳”目标,产业升级转型、环境治理、医疗健康、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王毅韧表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交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平安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政策加持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从政府到行业对推动核技术发展更加重视,纷纷开展行动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申彦锋在2023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核技术是支撑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涉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如: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廷克表示,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八部委编制印发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也是核技术领域的首个专项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产业政策、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全方位打通阻挡行业发展的痛点堵点。


核技术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也离不开业内同行的合作交流、相互促进、优势互补。2022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核集团中国宝原、中广核技、国核铀业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核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旨在搭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各领域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致力于共同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攻关,共同打通产业化过程中种种障碍,避免同行业内的低水平同质竞争,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造福于全社会。”张廷克表示。


逐步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微信图片_20230901083758.jpg秦山核电拥有全国唯一的2台商用重水堆,具有中子通量高、堆芯空间大、不停堆换料、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同位素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核素生产、出堆加工、工业医疗应用的无缝对接。(摄影彭喆)


《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且已形成庞大的规模;紧密关联产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


王毅韧表示,我国核技术应用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多种所有制单位积极参与,技术转化应用空前活跃,逐步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全国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法人单位已超过达9万家。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有18座(可生产同位素的5座)。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23万台、放射源15.7万枚。保守估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约占GDP的4‰),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约占GDP的5.7‰),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发展相对成熟。


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


一是产业创新实现突破。首台国产重离子癌症治疗示范装置投入临床应用,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首批高比活度医用钴-60源辐照出堆,首批碳-14辐照靶件入堆;多款放射性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束处理三废实现产业化应用;辐照保鲜项目助力脱贫攻坚;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数以百万件的医疗防护服、口罩、头盔、防护镜等借助辐射消毒用于抗疫临床,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是产业布局明显提速。核技术应用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圈等增长极实现了规模化重点布局,也从嵌入区域经济集群中获得了溢出效应。目前,四川和陕西两省,山东烟台、四川绵阳和湖南衡阳三市,浙江海盐、四川夹江、甘肃金塔三县均已出台同位素应用相关规划,多个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


三是“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响应IAEA“希望之光”倡议,相关央企主动作为,帮助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高癌症诊疗能力。我国相关海关安检成套设备、工业辐照用电子加速器、钴-60辐照集成装置等产品,实现批量化出口,沿“一带一路”远销海外;我国核技术应用部分主流产品,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华丽转身。


四是优势产业持续巩固。各类射线装置正在逐步实现自主生产,工业辐照加速器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国产医疗加速器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国产钴源实现出口。

微信图片_20230901083758.jpg但是,会上业界专家也普遍提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也存在明显短板。比如,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端核探测器基本依赖进口,核分析技术产业服务方式需要创新;医用同位素对外依存度大,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投入亟待加强,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和培育相对不足等。


尽管如此,业界对这个产业的发展仍满怀信心。“在政策的加持下,业界各方的合力推动下,核技术应用产业必将发展大放异彩。”张廷克这样告诉记者。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