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小组来到深圳大亚湾,参观访问了中国著名的大亚湾核电基地。
来大亚湾之前,记者对核电站的主观印象有两点:一是神秘,觉得普通人很难接近;二是危险,担心核反应堆会有辐射,泄露出放射性物质把靠近它的生物都“致癌”了。
然而,来到大亚湾后的所见所闻,完全颠覆了记者的这些错误“观念”,也再次印证了,恐惧更多是源于不了解。
首先,大亚湾核电站的环境出乎意料的美丽。
这里不但见不到一丝一毫的“辐射”景况,简直美丽得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有绿树,有沙滩,有远山,有清水;到了夜晚,这里更是灯光辉煌,星光闪耀,波光辉映,把这块神秘的土地点染得气象万千,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美丽的背后,恰恰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白鹭是核电基地的吉祥物。据说,这种鸟类最为娇嫩,对环境指标要求很高。如果白鹭能够生存下来,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其次,“核爆炸”、“核辐射”的担忧更是“杞人忧天”。
“核电站安全吗?”负责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中广电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在接受采访时,听到我们的上述提问先是一笑,然后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他说,核电站的安全,首先源于其技术的安全性,而技术上的安全性则源于其使用材料的可控性。
为了保证安全,核电站在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物)和环境之间设置了三道屏障,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
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块和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
第二道屏障--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一回路系统。应堆堆芯被密封在20厘米厚的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循环系统的管道和部件是能承受高温高压的密封体系,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第三道屏障——安全壳。这是一个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壁厚近1米,内表面加有6毫米厚的钢衬,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所以发生事故,是因为其只有第一道屏障,而没有压力壳和安全壳等两道屏障的缘故。
束国刚总经理说,核电站的安全,还取决于核电企业着力打造出来的一支核安全文化队伍,以及“全球核电一家人”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之下,各国有好的经验,都拿出来一起共享。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核电将以其清洁、经济、安全的综合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核电站也将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