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柴重工:70年坚守初心破浪前行 新征程擎旗聚力再铸辉煌(二)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2-10-12

总有一段征程让我们刻骨铭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激昂奋进。
70年,纵有长歌浩叹,我们一路兼程。
70年,从未犹豫徘徊,我们一往无前。
70年,我们一起走过波澜壮阔的征程。
70年,我们一起分享春华秋实的收获。
2023年3月28日,中国船舶陕柴重工将迎来建厂70周年生日。七十载栉风沐雨,风雨兼程,一代代陕柴人用行动践行“保国家战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职工谋幸福”的企业使命,奋斗不息、探索不止,谱写出可歌可泣的陕柴发展诗篇。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共同回眸陕柴70年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铭记既往砥砺前行,牢记当下使命担当,共铸陕柴辉煌未来!
首批引进 国内首制
陕柴首台
说起陕柴研制的第一型中速柴油机,老一辈陕柴建设者会不约而同的想起39型柴油机。

39型中速柴油机作为国家首批引进的舰船用动力装备承载着共和国初期新中国海军百废待兴的梦想,见证了老一辈陕柴人艰苦创业、献身国防的拳拳报国之心。

39型柴油机原型为前苏联克洛姆工厂37д型柴油机,主要用于水面水下舰船推进动力。1958年9月,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项目的陕柴开始建设施工。工厂本着“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工作方针,着手进行39型柴油机的技术准备。1957年4月苏方图纸资料到厂后,工厂便开始了产品图纸资料的翻译复制、技术资料的补充和国产化等工作,当年年底便完成柴油机部分设计资料的译制工作。工厂参照国外工艺资料,结合自身设备条件,按生产纲领又编制了批生产工艺、相应的工装设计和标准资料。

1960 年4月,工厂正式按仿制工艺组织工具和工装生产,至定型前共计制造工装6720项、标准工具2393项,还进行了355台各类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对于产品所需材料进行了国产化和代用工作,为推动39型柴油机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首台39型柴油机研制中,陕柴第一代建设者充分发扬工人阶级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们边建设、边学习、边生产,挖土方、平场地,美化环境,想方设法为国家节省开支。1958年招收的一大批学徒工,为了尽快掌握生产技术,完成一天工作后,每晚还步行2公里去邻厂参加培训。

为进一步加快装备研制工作,1961年5月20日工厂成立了以厂长胡仪生,副厂长张震、宋惠川,副总工程师郑世泽、李士俊等同志为核心的生产联合准备办公室,下设技术资料、外协材料毛坯、非标设备、工具工装、20工部动用五个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39型柴油机仿制计划。同年7月31日,提出了39型柴油机仿造总进度计划初稿,1962年3月5日,完成39型柴油机仿制总进度计划的制定工作, 1964年,成功生产纲领产品39型柴油机样机两台。工厂乘势而上,1965年再生产39型柴油机6台。

同年8月15日,海军和六机部在陕柴联合召开39型柴油机生产定型会议,认为陕柴已具备39型柴油机生产条件,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生产定型标准。至此39型柴油机的仿制工作圆满成功,陕柴正式进入生产发展阶段。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