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时停机一年后,台山核电1号机组恢复了运营。
8月16日,中广核旗下A股和H股上市公司中国广核(003816.SZ)、中广核电力(1816.HK)分别发布公告,台山1号机组已完成本次检修工作,并于2022年8月15日并网发电,台山核电站及周边环境监测正常。

台山核电1号机组在2021年6月遭受外媒质疑,称可能发生泄漏事件,指责监管机构调高核电站外辐射检测限制以避免关闭核电站。
此后6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及时发布答记者问回应了质疑,表示目前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过程中监测到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的放射性比活度(即单位体积或重量中所包含的放射性量)上升,但仍然在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规定的允许稳定运行的范围,核电厂运行安全有保障。
对于放射性比活度上升的原因,生态环境部表示,1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主要与燃料棒破损有关。由于燃料制造、运输、装载等环节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核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少量的燃料棒破损难以避免,属于常见现象。
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堆芯共有60000多根燃料棒,目前推算燃料棒包壳破损数量约为5根左右,破损燃料棒占总数比例小于0.01%,远低于设计中假设的燃料组件最大破损比例(0.25%)。
回应还澄清,国家核安全局没有批准提高台山核电厂外辐射检测的可接受限值。国家核安全局审查批准的是台山核电厂一回路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规范中反应堆冷却剂惰性气体放射性比活度的相关限值,这个限值用于运行管理,与核电厂外辐射检测无关。而台山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处于本底水平,也表明没有任何泄漏发生。
其后2021年7月30日傍晚,中广核发布声明表示,1号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少量燃料破损,仍在技术允许范围内,机组可以稳定运行。考虑到1号机组是全球首堆,刚投入运行不久,经中法双方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坚持安全第一、保守决策,决定对1号机组进行停机检修。查找燃料破损原因,更换破损燃料。
这一临时停机一停就是一年。
直至今年8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关于释放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临停换料大修后反应堆首次临界控制点的通知》,核安全局检查组于2022年7月26日至29日对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进行了临停换料大修后反应堆首次临界前核安全检查,同意台山核电合营公司在机组状态满足技术规格书条件、经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确认后,可以进行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临停换料大修后反应堆首次临界活动。
根据核安全局发布的临界前检查报告,台山核电1号机组在第二燃料循环前半段运行期间未发生1级及以上执照运行事件,发生两起0级运行事件,其中1起非计划停堆事件。营运单位对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实施了相应纠正行动,并按照事件运行报告制度向我局提交了相关文件。
核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异常事件影响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事件分级。其中较低级别的称为事件,具体为异常(1级)、一般事件(2级)、重要事件(3级),较高级别的称为事故,具体为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4级)、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5级)、重要事故(6级)和重大事故(7级)。而不具备安全意义的微小事件称为“偏差”,归为0级。
随着临界获得核安全局审批,台山核电1号机组重启见得曙光,直至8月15日恢复并网运行。目前,中广核未公布此前燃料破损具体原因,对问询表示除公告外暂无更多信息。
台山核电采用法国EPR三代核电技术,由中法合资投资建设,中广核持股70%,法国电力公司持股30%,一期共有两台机组,分别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9月投运,其中台山一号机组是全球首台并网的EPR机组。该机组所用的EPR技术历史上由法国核电公司阿海珐设计,后来阿海珐破产重组,其反应堆设计部门大部分股权在2017年底由法国电力公司收购,后更名为法马通,成为EDF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