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建设工程BIM大赛结果揭晓。中核华兴与江苏省公建中心联合参赛作品《BIM技术在江苏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一期项目中的应用》在千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大赛综合组二类成果。这是继该作品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三等成果后,斩获的又一国家级大奖。
江苏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一期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在2020年度江苏省重大项目“社会事业类”中排名第一,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项目。收到中标通知书后,中核华纬BIM工作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项工作组,积极开展各板块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也为后期参赛作品连获大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发挥引领作用,优化项目成本
“这个项目很重要,我们要在这个项目中发挥出BIM的实际价值。”承接项目之初,中核华纬BIM工作室副经理便给团队提出了工作目标。
有压力,才更有动力。项目伊始,受地势及天气条件影响(场地坑洼),部分区域无法完成地质数据勘探,导致概预算单位不能正常推进工作,影响了招标发包工作的开展。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利用BIM三维建模的方式,通过数据分析,模拟计算该区域的地质数据。这是一项计算量巨大的工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团队建模的精确度有很高的要求。项目团队扛住了压力,将BIM模拟发挥到极致,对有效地勘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建立高精度的地质模型,通过模型耦合快速精准的输出土方报告,辅助招标发包工作按节点要求推进。
“地库存在超概风险,能不能对地库成本实现压缩?”面对业主的诉求,项目BIM负责人与业主单位设计管理人员协同办公,在BIM模型中从面到点进行层高分析,初步研判层高可压缩350mm,附土降低300mm,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BIM团队迅速修改模型,仅历时5小时,便高效完成了业主优化成本的需求。
突出周期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自从工地上来了几位BIM工程师,繁琐的施工过程像有了大脑指挥一样,施工思路清晰了许多,繁杂的工作都变得简单顺利了,BIM技术果然是高效的生产力!”现场技术负责人笑着说。
BIM不单单是一个软件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管理思路,成熟的BIM技术应用,能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为建设工程增值。项目BIM团队将限额设计理念融于项目整个优化过程,在保证项目品质的前提下,BIM团队通过优化层高配比、工艺做法、覆土高度、局部节点处理等措施,由点及面、层层分析,将优化方案反馈施工蓝图。同时团队按照“顾大局,重实效”的原则,辅助物流轨道选型,解决多专业协调与轨道定位施工难的问题,确保机电安装一次成功。

医疗类工程业态多、施工工序复杂,协调难度大。为保证各项工作紧密开展、按期交付,BIM团队协同总包单位,将BIM技术与专项工艺深化设计精准对接,优化流线布局计、辅助现场实施,在过程中预见问题、优化流线布局,让制造变为“智造”,为业主方案比选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公司BIM团队多次组织现场观摩会,获得了省住建厅、省公建中心及医疗行业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
管理、咨询、研发协同推进
中核华纬BIM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BIM管理、BIM咨询、BIM研发协同推进,目前已完成百余万方的咨询服务,涵盖招投标、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并成功在天津核工业学院、鄄城安置房项目、丰县三所学校、常州东青馨苑等项目上成功应用。正是凭着创新思路和过硬技术,他们先后荣获中勘协、中建协颁发的国家级奖项6项,省安装、省施协颁发的省级奖项10项,同时获得专利及著作权十余项。
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新的见证,团队将一如既往坚持以用促研、以研促产,扩大BIM技术在专业化公司间的辐射广度、应用深度,逐步推动企业级BIM数据库在平台层、应用层、交互层的互联互通,促进多项目跨区域协同行进,达到三维信息技术在设计、采购、成本、施工过程中的最佳产出平衡,加速公司实现从“建筑强企”到“智造强企”的完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