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2-07-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核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核建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营业绩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中国核建在微信公众号开通《核筑强国梦》专栏,陆续刊发本部及成员单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本期刊发中核五公司发展成果:《战略引领谋全局 踔厉奋发创佳绩 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战略引领谋全局
踔厉奋发创佳绩
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把握核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十年奋进,初心不改。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跟国家政策,坚守主责主业,抢抓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攻坚克难,革故鼎新,经营业绩稳中向好、快中提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强基深耕,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后劲强劲,深化改革步履铿锵、走深走实,为公司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公司经营业绩逐年攀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效率明显改善,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十年间营业收入增长181.79%,利润总额增长396.08%,市场开发增长300%,资产总额从25亿元提升到128亿元。
这十年,公司紧跟国家战略,主责主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是我国第一家同时具有核电站核岛、常规岛全场安装施工业绩的企业。先后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全球AP1000首堆、海内外华龙一号首堆、高温气冷堆首堆的建设任务。承揽海南昌江3、4号核岛、常规岛及工艺性BOP工程,向核电工程全厂安装一体化迈出坚实一步。承揽浙江三澳核电项目,挺进中广核核电新市场,市场版图进一步拓展。
这十年,公司践行绿色低碳发展,铸就LNG建设领域龙头企业,筑牢铁军品牌。先后承揽天津、龙口、烟台、潮州等LNG重点工程,承接项目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建造纪录多次问鼎“世界之最”,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生动注脚。
这十年,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研发成果丰硕。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完成上海市工业互联网项目和工业强基项目2项、中核集团和中国核建研发项目15项。获批建成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
1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打造高质量发展“助推器”
十年来,公司高举改革大旗,以战略为导向,向改革要活力,系统谋划,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现代企业治理效能,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构筑战略落地硬支撑。
持续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功引进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章程、权力清单、党委前置研究清单、议事规则、董事会授权等制度体系,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各环节。通过战略研讨、规划质询、现场调研、审议决策、定期报告、定期督办等多种形式,推进董事会职权落实。稳步拓展建筑投融资业务、有序布局国际市场、探索推进测绘业务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各子公司实际特点,分类管控、差异化授权。
聚焦国家战略优化产业结构
统筹打造敏捷型组织
优化产业结构。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主业之上有主责,成立新事业部,精耕核电工程及相关业务;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成立化工与天然气工程事业部,深耕LNG与精细化工领域;践行“中国建造”走出国门,成立国际工程事业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央企担当;响应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成立建筑工程事业部,参与建设了西南、中部一批民生及惠民项目。十年来,公司逐步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优化管控模式。打造战略层引领、决策层支持、监控层保障、执行层高效的矩阵型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范围,逐步建立不重复、不交叉的组织角色体系,彻底分离职能和业务两项功能,充分提升效率,赋能基层。落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内设机构编制臃肿、职责交叉、流程繁冗、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以2021年为例,压减机关管理人员12.33%,压减制度81份,优化流程148个。
扎实推进精益建造
筑牢长期稳健发展根基
十年来,公司参与建造的核电堆型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先后高质量完成三门一期、海阳一期、福清5/6号、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卡拉奇2/3号核电站的建设任务;承揽漳州核电1/2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工艺性BOP、非工艺性BOP项目建安工程,为实现常规岛建安一体化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承揽海南昌江3/4号机组、常规岛及工艺性BOP工程,标志着公司在向我国自主化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全厂安装一体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同时开展6个核电厂址的建造,多项目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公司不间断从事LNG建设,已然成长为国内LNG建设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头雁”,建设地点遍布我国14个省市区,成为目前全球一年中升顶数量最多的建造安装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已建成一套成熟的LNG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掌握了一套行业领先的施工技术、工艺工法。
十年来,建筑工程业务已成为公司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川渝、云贵、湘鄂等市场实现区域深耕,完成了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海外非核业务,紧跟“一带一路”,深耕东南亚,实现了“走出去”的阶段目标。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
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公司经营层和二级单位经理层成员全覆盖。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思路,出台“优才计划”“伯乐奖”等人才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同比增幅达38%;探索实施退役军人异地安置新模式,荣登2021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
深化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实行绩效积分制度,实施奖金包分配模式。在公司总体制度框架下,业务单元根据市场平均水平制定一线员工薪酬优化方案,补足公司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明确项目模拟股份制、二次滚动开发、成本结余、风险抵押等激励政策,进一步向一线项目部倾斜,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2
坚定不移创新赋能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十年来,公司始终秉承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向技术要一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赋能、人才聚力,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01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产研融合,承担了一批重大研究项目。聚焦工程建造技术难题,在核电、LNG、绿色施工、智能建造及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开展大量研究。自主研发的高端“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成功解决了核电建造关键焊接设备“卡脖子”技术问题。BIM技术、智慧工地实现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及数字化建造。
创新赋能,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累计取得专利及著作权授权234项,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获得各类科技奖83项,其中中国专利奖4项,成果含量显著提升;发布省部级工法27项、国家级工法1项、能源行业标准39项,行业话语权不断增强。形成以模块化建造技术为代表的AP1000核电八大核心技术,“华龙一号”核电环梁环轨整体吊装、汽轮发电机高精度对中等七项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大型低温储罐建造成套技术,全面实现大型低温储罐自主化建造。申报的《核电厂结构模块安装标准》成为国内核电建造领域首项取得立项的国际标准,显著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
02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突出
强化人才培养,夯实人才基础。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签署高校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技校生订单班;积极探索班组新模式,构建以自有班组长为核心层,以自聘技术支持技能人才为紧密层,以社会劳务分包技能工人“三位一体”的产业工人梯队;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行多基地建设和多模式培养;成立英才工作室,进一步发挥“青年英才”的专业技术特长和示范引领作用。
整合人才资源,推动人尽其才。围绕公司核心及骨干人才队伍建设“10%+20%”的总体目标,总体上形成占自有员工队伍总数30%左右的核心及骨干人才队伍。开展聘任三支人才专家队伍,聘任职能专家19人、技术专家23人、技能专家32人。建设人才高地,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7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3人被评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或科技带头人,16人被聘为政府及各大行业协会的高级专家。2021年,获评中央企业大国工匠1人,上海市首席技师及资助项目2人,金山区首席技师及资助项目5人,金山区领军人才1人。
03
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
十年来,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化研究与投入,成功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在中国核建系统内率先获得AAA级“工程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认证,成为全国65家获批单位之一。
完成超融合私有云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和人力资源、财务、集中采购、综合项目管理、核电多项目管理等基础业务信息化平台的从无到有,实现业务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的逐步转变和IT资源、网络安全统一集中化管理。完成财务共享中心,人力资源共享中心、BIM中心,IT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和推广,探索引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工具,提升公司智慧化应用水平。
04
业财融合不断深化
在中国核建内部率先建设完成财务共享中心,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通过流程再造,构建财务核算流程与项目管理逻辑关系,形成全公司统一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标准。公司“拥抱移动互联网开创共享新局面-财务共享中心助力公司管理提升”成功入选2016年度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十件大事。成功搭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中心、专家团队”四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05
市场营销体系日臻完善
坚持精准营销、上下联动,打造总部、事业部、项目部三级联动的开发机制,对接大客户并整合资源,事业部、项目部发挥专业、区域优势,研究分析不同客户需求痛点,找准营销重点,制定针对性、个性化营销策略方案,采用业绩营销、文化营销、综合服务模式等不同营销方式,聚焦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开发方向,在“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的策略指引下,逐步实现“好市场、好客户、好项目”的市场开拓。十八大以来,市场开发额复合增长率达13.02%。
06
供应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优化采购模式,有针对性的制定采购策略;推动框架采购,大幅度提高采购效率,协议范围内2-3天可完成下单;持续开展“采购流程优化”,减少约1/4的审核节点(平均优化流程约25%),大幅消减审批节点,提高采购审批效率;建立典型项目历史采购数据库,开展项目前期采购策划,高效配合满足项目进度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围绕核心要求,建立采购管理标准化体系。
3
坚定不移安全发展,
筑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
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立命,质量立身,紧绷生命线,严把质量关。始终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共同推进,牢牢把握合规运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大监督”体制机制,确保生产经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01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持续建立完善风险与审计管理系列制度,推进风控元素与管理制度相融合,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指标,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通过绩效考核手段强化审计整改要求。
02
法律合规价值创造能力彰显
以践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为使命,以服务生产经营为责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法治建设组织机构,成立法律合规部、法治与合规管理委员会;构筑全过程的防范体系,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初显成效,逐步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全过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遵循国际标准,打造高质量合规管理体系。坚持“法务创造价值、合规助推发展”的工作理念,合计避免和挽回损失经济约12亿元,以合规促发展效果显著,合规文化全面形成,基本建成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
03
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质量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新要求,实现公司一体化QHSE管理体系优化和多管理体系融合,建立完善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压力容器制造、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等11个专业体系,全面提升公司体系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执行力。形成安全生产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格局,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可控,荣获安全科技进步奖、安全文明工地、绿色标杆工地等多项安全环保荣誉。
十八大以来,公司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质工程奖90项,其中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工程等6个项目分别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6个项目荣获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安装之星),77个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中国石油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吊装工程、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市优质工程)等荣誉。
4
坚定不移强根铸魂
强化高质量发展“稳定器”
十年来,公司全面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党建、强体系、重质量、聚人心、创价值”为指导方针,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加强。
强化党建引领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锚定企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公司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学习向未来”中心组学习品牌,加大学习力度,带头开展集体学习研讨,增强准确把握“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的理论基础。推出“党组织书记解忧铺”,每月迭代更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贯彻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好百年党史、坚定信仰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组织国家区域战略专题读书班,为谋划公司未来业务布局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基层组织活力。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持续推动“将支部建设项目上”,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和支部评星定级,开展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构建企业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提炼6大优良传承,积极打造“Give Me Five”志愿服务品牌,以优秀企业文化凝聚发展合力。建立员工“无忧体系”,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出“五大惠民工程”,包括建立员工“无忧体系”、创立志愿者品牌、搭建青年在线交友平台等,员工“无忧体系”入选中核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最满意的十大案例。建立公司荣誉体系,系统梳理现公司有的各类表彰、荣誉,与集团公司荣誉体系、中国核建的各类奖励相承接,提高荣誉的规范性、提高荣誉的含金量,让获奖人被尊重、被认可,真正发挥精神激励的带动作用。
以奋斗,致敬过往;以奋斗,奔赴明天。
面向未来,中核五公司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贯彻“三新一高”要求,稳中求进,以“两利四率”指标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着力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强党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