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建议

来源: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发布日期:2022-01-09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四卷)》已完成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发产业先声的智慧文萃,是行业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产业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思想文库。即日起,协会微信公众号将精选大部分文章与广大读者共享。今天推出的是“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板块文章《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建议》


段旭如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建议》


核电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加快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增进国际文化交往与合作,是推动我国构建能源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


1 背景


核电“走出去”有利于加强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确立,“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标等,给核电“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核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核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了国家间政治外交的延伸。政治方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与相关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外交方面,实现“百年联姻”、助力大国外交,提高当地人民福祉,改善当地国计民生。


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基础与优势明显。2021 年 1 月 30 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 5 号机组正式商运,我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目前,国


内外 9 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工程建设均有序推进,“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正在发挥规模效应、集成效应。我国核电自主技术能力已具备同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实力,核电装备制造和项目建造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核电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全产业链优势。


核电“走出去”可带动我国核电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与巴基斯坦、阿根廷、保加利亚、匈牙利、沙特、哈萨克斯坦、阿联酋、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核领域务实合作。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价值相当出口 30 万辆小汽车,需要配套数十万台(套)设备,每年创造就业岗位 20 万个,核电 60 年运营期及最后退役可带动我国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全产业链相关企业“走出去”,项目全寿期创造直接经济收入约上千亿元人民币。


2 存在的问题


核电“走出去”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核电属于政府间重大投资项目,国外竞争对手常打政治经济组合拳而形成优势。从国内来看,在项目出口审批、装备与材料出口中,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防科工局、核安全局、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多部门的支持。在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各政府部门均积极支持核电“走出去”,但涉及多部委交叉的问题,因缺少国家层面统一协调的机制,推动力量较分散,难以与竞争对手抗衡,也无法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核电“走出去”亟需完善国家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海外项目合作除了面临国别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等传统风险之外,还面临核特殊风险。在核事故赔偿风险防范方面,国内至今缺乏专门立法,核电企业缺少应有保护;在乏燃料管理问题上,针对出口核电站,国外用户普遍倾向于合作方帮助解决乏燃料回取问题, 而国内法律尚未明确。此外,核电“走出去”还缺少投融资优惠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能提供的海外核电项目建设的贷款利率偏高,贷款期限较短,核电“走出去”的政策保障与常规商业项目类同。


3 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我国核电“走出去”统一协调。建议将我国核电“走出去”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由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能源局、国防科工局、海关等部委,以及主要核电企业、装备企业、金融信保机构组织等共同组成的核电“走出去”跨部委协调机制,有效发挥国家政治、外交、产业、财税等组合拳优势,推动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核电“走出去”重点项目落地。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核电“走出去”一揽子政策。加快推进原子能法、核损害赔偿法等立法,进一步明确乏燃料管理政策。建议国家财政部制定核电“走出去”专项融资政策,具体包括:延长贷款期限,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信保费率,对卖方信贷模式下央企集团承担的财务费用给予足额的财政补贴等。(本文刊载结束)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