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有望50年内实现商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日期:2018-05-31
5月19日-5月26日,在2018年北京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国际热核试验ITER项目亮相并引起关注。记者在ITER项目展区了解到,基于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可能在五十年内完成核聚变反应的商用。
ITER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和日本七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建造,也称人造太阳计划或“ITER计划”。
ITER项目展区负责人介绍:“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在海水中含量非常丰富。如果从一升海水里面提取出氘,然后在‘人造太阳’的装置内完全燃烧,就能产生相当于三百升石油的能量。而地球表面70%被海水覆盖,所以核聚变的原料相当于取之不尽。”
据了解,目前对于核聚变核电站的规划,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到商用阶段。“实现核聚变是十分困难的。”上述负责人称,“如果两个原子核从远处往中间靠近,靠的越近,斥力越大,这时就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行。而想达到氘氚反应,条件是要达到一亿度的高温,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容器或者材料能够承受一亿度的高温。”
针对参观者提出的“聚变反应目前能坚持多久”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国家保持了一个世界纪录,一百多秒。”核聚变反应目前还面临着无法攻克的难关。首先,要达到一亿度的高温,本身非常困难。此外,还要维持一亿度的高温进行反应,像现在仅能维持一百秒的水平还远远不够。“不能维持一百秒,然后中断,再来一百秒,这样对电网的冲击是巨大的。前苏联曾提出运用磁场来约束极高温的反应,即运用磁场让原子核悬浮起来,不触碰到外壁。这种磁力约束高温的方法称为磁约束聚变。目前来看,磁约束巨变是最有可能实现发电的。”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