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8-03-22
据科技日报19日报道,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所以中国抗中子辐照钢(即“CLAM钢”)为原料,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聚变堆关键部件——包层第一壁样件的试制,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核材料期刊《核物理学报》上。
3D打印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型,具有制造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是复杂构件制造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以CLAM钢为原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开展聚变堆包层部件的试制,探索该技术在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部件制造上的可行性,以促进先进核能系统复杂构件的快速研发和性能优化,并推动其工程化应用。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聚变堆包层第一壁抗中子辐照钢样件的3D打印成型。结果显示,该样件的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9.7%,与传统方法制备的CLAM钢强度相当。同时,研究还发现3D打印的逐层熔化和定向凝固特性导致了不同方向上CLAM钢组织和性能的差异,这种差异未来可以通过扫描方案优化和熔池形核优化等方式有效减小甚至消除。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