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项目英国进展顺利 中国核电技术震撼世界
来源:海外网(北京) 发布日期:2017-11-29
海外网11月27日电(李萌) 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群”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度重视,优秀的中国企业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中国最大核电运营商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深入了解企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创业故事”。
近年来,我国核电取得突破性发展,核电已然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广核秉承“工匠精神”,逐步实现了技术上的逆袭,在国际社会引发不小轰动,大名鼎鼎的“华龙一号”正诞生于此。
“华龙一号”是中广核和中和集团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安全性与国际主流三代技术一致,经济性更具竞争力。“华龙一号”不仅是我国核电集成创新的集大成者,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代技术之一。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市场总监郑华告诉记者,“华龙一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从核电大国转变为核电强国。”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出口到了有着“老牌核电强国”之称的英国。
2015年10月21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EDF)签订了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将投资英国欣克利角C、塞兹维尔C、布拉德韦尔B三大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由中广核主导,将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英国20多年后重启核电建设,而中国的核电企业和技术入围,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郑华告诉记者,欣克利角C项目是英国二十年来首个新建核电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十九大闭幕以来,英国核电项目也频传好消息,并按计划顺利推进。据了解,整个施工现场面积相当于245个足球场,是当前全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欣克利角C项目挖掘和运输的土石方将达到420万吨,混凝土使用量达到300万吨,这是可容纳74500人的英国卡迪夫千禧体育场的75倍。整个项目将使用23000吨钢筋,相当于从伦敦到罗马的铁路钢筋用量。高峰期,每天有5600人参与现场施工。”
记者了解到,“华龙一号”从诞生到出海,实现了三个完美“逆袭”,即由“小学生”从零起步,到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逆袭;核电国产化率从1%到近90%的逆袭;从送工程师赴欧洲天价培训“黄金人”,到为英国培养核电工程师的逆袭。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表示,“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集成创新的成果,它彻底打破了我国核电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让我国跻身成功到世界核电技术研发俱乐部之中。
中国核电的发展为何能够成功逆袭?短短一天的时间,记者走访中广核多个项目和部门,了解技术研发背后的故事。研发技术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参观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中广核对人才培养有着十分严苛的机制,其中核电站操纵员大学毕业入职到上岗,需要经过近10年艰苦而漫长的培训过程。中广核的每一个员工将“工匠精神”铭记在心,坚守在工作岗位,只为保护核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十九大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壮丽的蓝图,也加强了我们继续走出去的信心。“郑华告诉记者,未来的中广核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为我国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