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电力大数据 发布日期:2016-12-05
中国的核电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其中凝结着几代核电人心血......
──《百年电力》
今天,中国核电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一张国家名片,在世界核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人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周恩来总理的核电情结
1954年4月,在莫斯科近郊的奥勃宁斯克核电站投入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后美国、法国、英国的核电站也相继投入运行。1956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当时的电力工业部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建议,后成立原子能工程领导小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周恩来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报告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也为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打下了基础。
五年后,周恩来总理从长远规划出发,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上海市建设核电站,即“728”工程。
同样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力推之下,1972年底,由电力、机械和核工业等部门组成的考察团,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五个已经建设核电站的国家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大型发电机组和核电的发展状况。
1974年3月31日,周恩来总理带病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最终批准了核电建设方案,确定选用压水堆(功率30万千瓦)。周恩来总理对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核电站给予了厚望。
(秦山核电站纪念邮票)
开工之初,核电建设者不得不面临没有关键设备、没有新型材料、没有参考图纸、没有安全法规等困境。而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对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美国海关甚至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发往中国的核电设备一律扣留,即使常规设备也不例外。日本计划卖给我国的主管道焊接技术,也不得不搁置。
于是中国开始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严苛的焊接技术开发。从全国选取最好的500多名焊工,选择八位佼佼者进行焊接实验。这八位焊工被称为“八大金刚”。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1400多人参与的主管道焊接攻关实验,积累了2万多个关键参数,创造性地解决了焊接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一次合格率达到99.3%。自此,中国打破了国外的焊接技术封锁。
(秦山核电站全景资料照片)
1991年12月15日零点15分,这是中国核电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中国大陆结束了没有核电的历史。
国际血统的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深圳以东的大亚湾半岛上。电站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建立,电站70%电量送香港,30%电量送广东。
(大亚湾核电站全景资料照片)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由国外承包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也是我国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工程建设最高峰时期,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专家和12000人的施工队伍。也是在这一次施工中,中国人学习到了西方核电站管理的经验。
中国人加班加点完成的工程第二天会被推倒重来,领导带头参加劳动被看成无证上岗,临时性的决策并看成违背管理程序......
一台大型车辆的脚踏板变形,中国工人主动更换,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却受到了专家的严厉指责。原来仅仅以脚踏板就需要质量报告、出产日期、出产厂家以及相关资质。
一份长达4000页的《常规岛安装合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外国专家告诉中方人员:等什么时候你们发的文件和汽轮发电机一样重,核电站就建成了。最后工程结束,文件纸果然105吨。
1994年,全球电力行业权威杂志《世界电力》授予大亚湾核电站年度大奖。
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大陆地区运行的核电机组35台,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328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2%。在建核准的机组21台,装机容量2425万千瓦,在建规模全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我国正在大跨步走在核电强国的道路上。
(资料来源:《百年电力》)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