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5-12-02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过形式审查、专家网评、专业评审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和审定,评定出2015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80项。其中:“基于六关节机械手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查三维控制系统研制”和“首台国产AP1000蒸汽发生器研制”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等2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ACP1000核电厂冷却塔环境影响技术研究”等5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获奖项目名单见附件)。
评审结果经30天公示,未发生任何异议,获奖项目均为有效。
奖金发放工作即日起开始进行,一等奖每项奖金八万元,二等奖每项奖金四万元,三等奖每项奖金两万元。奖金将颁发给第一完成单位,由其代为向各完成人发放。获奖单位需开具注明“核能科技奖奖金”的正式发票,并于12月15日前将发票原件寄送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请各获奖单位按照国家创新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获奖项目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核能科技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此通报。
附件:2015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列表
奖励联系人:曹春丽,电话:010-88305898;
付 晶,电话:010-88305895。
财务联系人:付凤如,电话:010-88305802。
传真:010-88305891。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2号核建大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
邮编:100037。
2015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授奖等级 |
一等奖项目 2项 | ||||
1 |
基于六关节机械手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查三维控制系统研制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黄晓锋 闫继宏 李戈文斌樊继壮 何秀权 张志义 许远欢 王俊涛 尹鹏 |
一等奖 |
2 |
首台国产AP1000蒸汽发生器研制 |
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杨松 王晓辉 孙国辉 王守革 马东华 杨圆明谢彦武 高峰 于均刚 韩君 赛鹏 李远 周建波 周海波 肖振海 王莉 王悦张建磊 杨明伟扈继成 |
一等奖 |
二等奖项目 22项 | ||||
3 |
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袁建华 周一工 何阿平 阳虹 王庭山刘志祥 蒋浦宁 胡建波 刘晓强 余炎 吴春燕 徐龙晴 周大伟 黄建华 梁娟 |
二等奖 |
4 |
福岛事故后在役在建二代加核电站安全性能改进技术方案研发与应用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毛庆 柴国旱蒋达进 郭建林 高峰 牛文华 乔丕业 赵海 彭华清 林继铭郭建兵 杨佰军王忠秋李春 范立明 |
二等奖 |
5 |
核级管道设计核心技术CNPIPE/CAPS程序开发与应用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刘树斌 宁庆坤田金梅 陈丽 王元珠 于凤云 张双旺 弓振邦 吴明 王艳苹 郑修鹏施勣 盛锋刘嘉一于勇 |
二等奖 |
6 |
中国先进研究堆板型燃料组件制造与工程化 |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王玉岭李冠兴马文军任永岗 刘锡霖 邹本慧 田春雨房淑英 布仁扎力根魏东波 庄丽萍 郑绪华 宋君武 辛秀广 |
二等奖 |
7 |
核电主管道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
核工业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
杨会敏林莉张东辉 雷明凯 刘丽丽范凯罗忠兵 赵天伟 金士杰 房云龙 张晓峰 李喜孟 贾金廷 陈军 张树潇 |
二等奖 |
8 |
AMX型主给水泵的研制及工程应用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明国卿 黎志政 朱健 石树智 刘凯赵旭光 马惠萍 王晓峰 张文琢 严晋宁 |
二等奖 |
9 |
低承压水条件下地浸采铀工艺技术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谭亚辉 郭忠德 胡柏石 陈国贞 王海峰肖作学刘乃忠张勇 肖碧泉 钟平汝 向秋林 张芩 霍建党 |
二等奖 |
10 |
氙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王黎明 吴建军 耿冰霜 谢全新 李大勇 邱志恒 周永胜丛艺坤 牟宏 李文泊 杨坤 赵文忠 于滨 黄玲丽贾艳辉 |
二等奖 |
11 |
ACP1000气液态流出物排放源项估算模式及程序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魏国强 郑伟 王晓亮 刘耸 周耀权高瑞发 龙亮 王炳衡 薛娜毛亚蔚 邱林 陈诚 张君南 李凤菊白晓平 |
二等奖 |
12 |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自主化设计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邱天 罗英 杨敏 钟元章 周高斌 马姝丽 李红鹰 李海颖 吕勇波 张亚斌 王小彬 陈海波 王眉米小琴 郑连纲 |
二等奖 |
13 |
核电厂标准PSA监管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依岩 裴亮 孙金龙 黄志超 李春 彭鹏祎柴国旱 汤搏 侯伟 韦力 邓伟 冯丙辰 邱艳荣 李虎伟 初永越 |
二等奖 |
14 |
全自动数控装卸料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常宗虎李均 唐兴贵 杨绍石 张鹏 陈熹王丛杰夏丹阳 张磊叶阳春 许莹徐思敏 李晴 张嘉斌 耿勇 |
二等奖 |
15 |
压水堆核电站热态功能试验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周创彬陈军 禹阳 赵春光 郭均 张剑 汲大朋 刘青松 周利华李百涛 宋子龙 李西安 刘国强 田阔 张烨亮 |
二等奖 |
16 |
中国实验快堆辐射监测和燃料破损探测系统设计和调试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姜满才 戎永华 刘浩杰 张 杭 马 强 刘玉璞 赵郁森 潘君艳 于立英 仇春华 段天英 唐基本 齐屏 熊文彬 李十洲 |
二等奖 |
17 |
CAP1400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壳壁冷凝水膜耦合试验 |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杨林 李成 常华健 韦胜杰 杜王芳 李洪森 倪陈宵 赵维 鲁仰辉扈本学 周姗李慧慧 高崭王国栋 张迪 |
二等奖 |
18 |
核岛一回路安装专用工具和关键工艺开发与应用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王东 马立民 刘以亮 李付良 霍亚邦 聂岩 王玉旭赵文灿 朱德才 章科 张国平 苏斌彭杰 谢静 燕芯弘 |
二等奖 |
19 |
内陆核电厂址大气扩散模拟分析技术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杜风雷 王炫 罗兰英 王雪 黄晓冬 王茹静印舒蔚鲍文杰 裴娟朱雪强 |
二等奖 |
20 |
红沿河核电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自主化设计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许斌何大明 胡朝威 李燕 李娜张翼曹锐李红鹰 余志伟 张丽屏 王庆田蒋兴钧 夏欣 陈训刚何培峰 |
二等奖 |
21 |
CAP1400PCS水分配设计、分析及试验相关技术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王勇 宋春景 常华健潘新新 邱健 鲁仰辉徐进 王彦之 周彬赵瑞昌 蔡友强 王妍 刘冰 王欢樊焕然 李成 高崭李洪森 |
二等奖 |
22 |
核电厂非均质、非硬质岩地基勘察和抗震适应性研究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马海毅郑文棠 徐晓斌 熊雄 王小明 丁金伟 张敏 易树平 覃建波 王艳 尹谦钧 肖波 周玉 张润明 程小久 |
二等奖 |
23 |
核电预应力自密实混凝土关键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李靖王辉诚韦江雄 余兵 裴新意 陈李华 李豪吴绍炜 赵喜泉 吕光晔 朱伟忠董占发 桂玉林 沈刚 杨宏波 |
二等奖 |
24 |
核电厂建筑物隔震技术开发及应用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李忠诚 张涛 许波涛 黎鹏飞 郑志刚 宋远齐李松奇谭平 马玉宏何家荣 沈朝勇杨杰 牛奇 王锋 |
二等奖 |
三等奖项目 56项 | ||||
25 |
ACP1000核电厂冷却塔环境影响技术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侯燕鸿 李奇 吕志锋 王东海 赵云驰 杨若冰 李京 |
三等奖 |
26 |
反应堆压力容器螺纹孔带自动超声技术检验系统的研制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吴东栋 尹鹏王俊涛秦华容 柯涛 陈姝张志义 许远欢 刘云 张军 |
三等奖 |
27 |
重水堆机组24个月长大修周期的研究与应用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徐利根 郑永祥 陈明军 刘玉杰 曾春 吴志刚 朱磊彭晓春 宋林 郁光廷 |
三等奖 |
28 |
田湾核电站核级蒸汽发生器一回路集流管密封面技术改造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严巍峰 任苹彭辉 卜俊 赵忠伟 刘建民 吴军 |
三等奖 |
29 |
离心级联大厅空调系统设计创新 |
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续颖王凯 李侃 赵高峰 赵大誉 曹甜甜 徐娜 胡国梅 李永香申亚东 |
三等奖 |
30 |
核电站厚壁铸钢部件穿透性缺陷焊接修复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李巍李太江 张维 李勇 李聚涛梁青松 林卫峰忻勇 赵冬冬刘刚 |
三等奖 |
31 |
一回路压力边界止回阀在线密封性能测试研究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杨云斐 黄志军 陈梁 黄慧敏 赵志德 付荣真 胡强 李旭宁 王源 孟波 |
三等奖 |
32 |
报废空气过滤器金属框架清洁解控技术研发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康云鼎 邬 强 姚翀张涛革 刘志勇 杨永亮 任军熊扣红 朱琨 张晶 |
三等奖 |
33 |
大亚湾核电发电机出口封闭母线闪络放电研究与处理 |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于庆斌 夏玉秋邓长喜 张士朋张小重张冬辉刘凌风 宋波 刘志强 田新华 |
三等奖 |
34 |
汽轮机转子部件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及检测装置研究 |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汪明辉 袁建中 郑子昂 陆琦 杨敏 王伟 石欢李斌 王国圈 肖爱武 |
三等奖 |
35 |
田湾VVER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开发与应用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申彦锋 姚刚 余红星 曲勇 卢毅力 鲍振利 黄代顺罗涛 孔翔程孙峰平 |
三等奖 |
36 |
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结构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王勇 王平 赵卫军 王旭辰 章爱平申万义 丁世海 崔泽朋 肖代云 |
三等奖 |
37 |
核电厂生物辐射影响评价技术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杜风雷 傅小城 罗兰英 王茹静 鲍文杰 黄晓冬 邱志靓 裴娟 王雪 杨帆 |
三等奖 |
38 |
核电站废气活性炭延迟处理装置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倪依雨 王鑫 陈斌伊成龙 朱来叶梁袁平 谈遗海 储志军 刘兵 |
三等奖 |
39 |
核设施大直径承压设备焊缝检查系统研制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丁冬平杨勇 葛亮 胡啸 项萍 朱性利 蔡家藩聂勇 陈姝杨崇安 |
三等奖 |
40 |
CAP1400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壳内冷凝试验 |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韩立勇 常华健 张迪王国栋 周姗杨林 王燊王喆 赵维 王章立 |
三等奖 |
41 |
约旦次临界装置设计、建造和实验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刘振华 姚成志 骆志文 孙志勇 贾玉文 梁淑红罗皇达徐西安 范月容 李义国 |
三等奖 |
42 |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及数字电站模型 |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石琦袁琳郑海波 李俊男 宋元鑫张盛渝张作鹏 杨俊 高旭 代红宇 |
三等奖 |
43 |
缺乏受纳水体区域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液转气排放研究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刘新华 张爱玲 张志银王晓亮 邓治国 刘建辉 熊章辉 叶欣楠 徐春艳 姚沛林 |
三等奖 |
44 |
海南核电工程主控制室设计验证平台开发和应用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张玉峰 吕冬宝 曲鸣 张立群 邱建利 姜兴伟 刘颖尹继超 周彧祈蔚 |
三等奖 |
45 |
安全系统配置及设计技术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赵侠 信天民 于勇袁霞 张雪霜 孙金龙 尚臣 范黎 赵斌田卫卫 |
三等奖 |
46 |
双层安全壳燃料转运通道热工水力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郭强 王辉 陈巧艳 雷宁博 杨长江 刘建平 韩晓峰 詹经祥 毛喜道 王世民 |
三等奖 |
47 |
非能动安全先进压水堆安全壳及氢气风险分析CFD程序的开发 |
国核华清(北京)核电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徐红 徐沾杰杨燕宁 常华健 周志伟 赵瑞昌 常 磊陈 炼 陈 颖 张银广 |
三等奖 |
48 |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稳压器自主化设计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余平 康志彬 黄伟 邓丰 张意翼刘宏斌 黄燕 周永 郑斌李焕鸣 |
三等奖 |
49 |
CPR1000机组T7温度过高的对策研究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肖伟 张艳娥 李增芬王鑫 牛文华 |
三等奖 |
50 |
CAP1000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葛鸿辉 黄小林 丁振坤 杨杰 马云飞 褚濛袁芳 程书剑勾鸿量 |
三等奖 |
51 |
EPR核电站环吊重型牛腿制作与安装施工技术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
陈明国 卢俊生 宁卫木 秦亚林 许开勋聂俊 刘苏楠 周井磊 李琴 徐涛 |
三等奖 |
52 |
AP1000主蒸汽套管—钢筋组件等土建工厂化施工研究与应用 |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
吴钢磊 赵 永 张仕兵 张 益 夏光照 张炳畅 刘 涌 武 刚 胡晓攀 李 志 |
三等奖 |
53 |
4D模拟技术在EPR核电站主设备吊装中的应用 |
核工业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
陈异 郑威 贺金甲 张勇 崔存杰 曹冬巍 常海军 谢安丽 贺波 杨远松 |
三等奖 |
54 |
AP1000环吊安装技术 |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
黄昊杨凯淇 苟锐甘锐 谢军 李建孔丽朵王泽锋张发奇 张文余 |
三等奖 |
55 |
ACP1000核岛厂房基础大底板设计研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李玉民 王黎丽 张卫国 孙晓颖 熊俊 孟剑 姚迪刘玉林 张艺萱 李鹏飞 |
三等奖 |
56 |
AP1000主蒸汽管道安装技术 |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
刘世界王兴华 徐付奎 李星文 李俊明 姜帆 石立萍 吴巍 曹帅 王冲 |
三等奖 |
57 |
预应力锚固系统国产化研究及在方家山核电工程的应用 |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
胡胜光李军 梅刚 杨倍铸 季钊徐 苏强 张皓 |
三等奖 |
58 |
凝结水泵与调节阀联合选型软件开发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
李志凯 张桂英席学章 于涛 杨文泽 |
三等奖 |
59 |
核电引气型混凝土减水剂应用与研究 |
中核建材有限公司 |
杜增强 韩红良 卢德华 王星 高铀 宋永良 |
三等奖 |
60 |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O”形密封环国产化研究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左 国李朋洲赵海江 裴立明 罗英 罗世洪 范海平 王琰 郝小红 康鹏程 |
三等奖 |
61 |
CNFC-3G新燃料运输容器研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李晓明 孙毓宝 王庆 谢亮 姚琳 吴明 袁坤 张洪军 盛锋向丘林 |
三等奖 |
62 |
多级压力减压调节阀研制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吕冬宝 张瑞萍郭林 闫桂银 李俭秋 孙健 林锋裘叶琴 |
三等奖 |
63 |
混凝土蜗壳循环水泵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金明军 宋建军 姜宏 王东海 李海珠 赵迪张超琦王宝树 彭超 陆金琪 |
三等奖 |
64 |
HADS型主给水泵的研制及工程应用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陆金琪 于 勇 黄潜 张吉来张福海 彭学龙张毅 王成飞 张微孙忠志 |
三等奖 |
65 |
核聚变装置用PF导体316L不锈钢方圆管 |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苏诚 王坤 武玉 秦经刚涂正平张杰 沈诚飞陈国强 于安华 金环 |
三等奖 |
66 |
FS-L防火硅酮泡沫 |
江苏海龙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戴金华 徐斌严玉 段佳巍 徐殿邦施吉慧于文杰 |
三等奖 |
67 |
CAP系列核电站涂料国产化研究与开发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徐雪莲 刘晓强 王留方 朱亚君 孟凡江 倪维良 石秀强 顾国兴 景益 张睿 |
三等奖 |
68 |
CPR1000项目一次仪表国产化研发与应用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刘琢吴斌 麻金娜 李晓涛 钟立平 郝秀元 李奇 赵知渊 马国强 刘杰 |
三等奖 |
69 |
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动力分析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金挺 尚尔涛刘攀 章贵和 毛庆 段远刚邓小云 谢洪虎 徐晓 周鹏 |
三等奖 |
70 |
我国核电“十三五”及中长期安全高效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周卫红彭旭 陈荣 肖新建 杨波 苏广莉 钟响 王武耀 王西坡 尹向勇 |
三等奖 |
71 |
国内首台反应堆操纵员运行技能自助式训练平台自主开发及应用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
马德有 崔建春 谢开明 李劲光 谢光辉 臧鹏 黄超武卢嘉宁 闻振江何桂波 |
三等奖 |
72 |
核电厂化学管理系统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田军 刘新福 王旭初 吴忠良 白喆 范炜玮 秦建华 张志强 聂伟元 常朋朋 |
三等奖 |
73 |
专用变频器研制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王黎明 韩山岭 彭树文于民东赵武玲李玉宾王伟强赵秋毅 何滢 宋涛 |
三等奖 |
74 |
核电厂核事故场外辐射后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过毅 李晨 沈大伟 李冰 孙开斌 丁长龙 王志兵 |
三等奖 |
75 |
核燃料元件格架弹簧夹持力测量仪及测量方法的研究 |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俞东宝 李洪刚 冯海宁 朱永利 李小娜 王安平 姚文涛 张进 马晨曲 段德龙 |
三等奖 |
76 |
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装入TVS-2M型先导燃料组件的研究及应用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黄潜 欧阳钦姚进国 王建瑜 杨晓强 李友谊 李载鹏董超 王汗 李宝库 |
三等奖 |
77 |
核燃料棒多功能全自动TIG焊接装置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兰智彬 邓昌义 郭旭林 钟泽 钟毅 |
三等奖 |
78 |
中国INIS网上协作平台研究与建设 |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
薛恩杰 赵红哲张淑凤 马恩 匡燕玲 原慧斌 蒲杨 曹伟宁 高金玉 郭向阳 |
三等奖 |
79 |
放射性废旧过滤器整备技术研究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黄永春 周立勇 孙毓宝 张文庆 简旭宏 |
三等奖 |
80 |
地球化学元素示踪技术在铀资源勘查中的研究与应用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尹金双 葛祥坤范光 李子颖 秦明宽 张建锋 金贵善 张彦辉 张良圣 常阳 |
三等奖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