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14-08-21
如果翻开连云港开放的历史画卷,田湾核电站一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大手笔力作,田湾核电站是连云港历史上承接的最大的中外科技贸易项目。一直到今天,这个记录依旧没有被打破。
建设中的核电机组鸟瞰
中俄核电总合同签字仪式 一个不得不提的中外合作项目
“中俄田湾核电站项目一波三折”,一位曾经参与田湾核电项目决策的老领导回忆。
1986年,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引发了全球能源界的地震,人们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这个事件后,苏联核电的名声在全球能源界全线下滑。
1990年4月23日,首都北京。春天的气息刚刚来到这个古老的城市,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这是继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苏以来中国总理首次访苏。4月24日,在李鹏总理和时任苏联总理雷日科夫的见证下,时任国家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与苏方签订了《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政府贷款和合作建设核电站的协议》。这就是中国引进田湾核电站的最初动议。
好事多磨。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中苏核电合作项目暂停。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会见到访的中国领导人时,再次提出共建核电站的设想。当时的俄罗斯核工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涉核的设计院和科研院所几乎停摆,运营资金紧张,许多核工业生产线被迫停运,核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为此,俄罗斯急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出口核材料、核设备和核技术,运转国家核工业巨轮。俄罗斯的好朋友中国成为当时他们最佳的选择之一。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就曾经派当时的国家计委负责能源的副主任黄毅诚率团,专门考察了俄罗斯核电站,并向国务院提交了详细报告。经过对俄罗斯核电技术水平及其多年运行情况跟踪并详细调查研究后,党中央、国务院才做出了与俄方合作建设核电站的决定。
1992年12月18日,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期间,时任俄罗斯副总理绍辛与时任中国能源部部长黄毅诚签订了《中俄合作在中国建造两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政府间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俄双方开始启动核电领域合作。而协议规定的内容就是后来田湾核电站建设的内容。
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达成了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期望,对推动中俄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两国领导人在多次会晤中都充分肯定了在田湾核电项目的合作成果,并在随后的若干年继续增进合作。如今,中俄合作建设的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已于2012年12月27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核电站选址选择连云港
据早期参与该项目的一些老同志回忆,田湾核电站最初的选址是辽宁省。然而经过综合考虑,国务院最终确定中俄合作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定址江苏连云港。
中俄第一个核电站项目最初厂址定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温坨子(即现今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厂址)。1995年6月,国务院派遣以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为团长,电力部部长史大桢、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肖作福、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肇博为副团长的大型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调研并与俄政府商谈合作建造核电站事宜。
1996年,中国和俄罗斯的核电站项目正式启动。当年元月,成立了辽宁核电筹备处。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产煤基地,且临近内蒙古等产煤区域。因此,东北一直是国内重要的火力发电基地。而核电必须将基本负荷发满才能体现其资源价值,实现其经济效益。因此,有专家认为,核电应该放到资源相对缺乏、经济发展比较快、电力能源需求旺盛的省份。
最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决定调整核电站厂址。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中国核电人的面前,这个在辽宁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百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换到其他厂址上,其技术是否还可行?国家计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最终专家组给出肯定的答复:俄罗斯VVER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在辽宁可以建,在其他符合核电建设的厂址也可以建。
专家的论证结论让大家放了心。国家计委则开始在全国征集厂址,当时响应最积极的是山东和江苏,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进行了书面报告。时任江苏省委主要领导直接打电话给李鹏总理,争取这个项目落户江苏,并保证将给予该项目最大的支持。最终国务院根据电力需求、厂址情况和电价的承受能力等情况选择定址江苏连云港。
1996年年底,江苏核电筹备处成立。没想到的是,这个选址的变动让俄罗斯核电站项目负责人有了想法,他打电话给时任核工业部常务副部长陈肇博:辽宁的项目谈了好几年,怎么变了。选址变化会不会影响工期。陈肇博非常肯定地告诉俄方负责人:“厂址调整不仅不会影响工期,只会加快推进,你们放心。”
当年12月,俄方专家基本认可了江苏连云港核电厂址。至此,连云港成为中俄第一个核电项目的承建城市。
1997年年底,中俄双方签订了合作建设核电站协议,位于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项目完成谈判,正式尘埃落定。
“爷爷带着孙子”管监造
据江苏核电有限公司驻欧设备采购监造队负责人姜百文回忆,因为田湾核电站是中俄合作的第一个核电项目,设计和设备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这个中外合作项目最大的事情。
1999年10月20日上午,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乡田湾核电站现场彩旗飘扬,欢声笑语。当时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随着田湾核电站进入施工阶段,设备制造质量和供货运输成为工程最重要的事情。
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阶段,俄罗斯恰逢经济大萧条期,核工业人才流失严重。如何让一个处于停滞状态的工厂制造出高精尖的核电设备呢?经过多轮磋商,田湾核电站决定聘用并派出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田湾驻俄罗斯设备监造队。
1999年莫斯科,一支由最大年龄70多岁、最小年龄40多岁的老专家组成的中国核电技术团队坐上了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为了配合这些老专家工作,田湾还专门安排了一批大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现场实施监理。中核田湾人将这种工作队称为“爷爷带着孙子干”工作队。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这种工作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多个地方。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冬天的西伯利亚温度通常都是零下40多摄氏度,人站在室外,很快就会被冻僵。“叮叮叮”,清晨2点,监造队突然接到电话,环吊梁某个监督点即将焊接。听到这个消息,监造队的负责人急忙穿上厚厚的衣服,赶往设备生产现场。
在俄罗斯,监造队主要的任务就是监造设备材料采购、铸造和成品检验。为了保障工作,他们每天都要“严盯紧逼”地盯在现场,监造队的老同志们不管白天黑夜、冬寒夏暑都随时保持敬业勤谨的初始状态。
当监造队成员乘车来到千米之外的车间时,车间内一片热闹景象。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正在挥舞着各种工具,安装设备。披着雪衣的中国人在车间门口抖了抖身上的积雪,迅速地进入到车间监造点岗位,开始工作。俄罗斯的工人被这群冬日里依旧红红火火的老顾问们给征服了,直夸中国的专家敬业,值得他们学习。
一期工程正式投入商运
“先不要追究责任,先把事情解决。”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一处土建科科长付名军回忆起当初工程建设时的一些场景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核电站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的缺陷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整个田湾核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成为所有人脑海中最紧绷的一根弦。
2006年春天,连云港云台山上的鲜花绽放在枝头。一阵风过,花随风动,一片小小的桃花瓣飘到了田湾核电站。现场的工作人员无意欣赏风景,因为他们都在埋头抓紧手头的工作,希望早日实现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因为是商运前攻坚克难的最后一个年头,整个田湾核电站的安全巡查进入到高度紧张阶段。在一次巡检的过程中,巡检人员发现2号机组34米盖板上出现了一些头发丝细度的小裂纹。
在当天的碰头会上,付名军就收到了问题查找通知书。巡检人员认为,这些细如发丝的裂纹会因为时间的关系,导致一些微尘进入到核电站机组平台内,产生核废料。付名军则认为,盖板的施工严格按照俄方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执行的,小裂纹产生并不是施工问题。
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这场关于小裂缝的“官司”一直打到A7指挥部负责人面前。听到双方的申诉理由,该负责人说:“现在不是讨论谁对谁错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问题解决掉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话音刚落,打“官司”的双方都不说话了。因为工期紧张而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当天下午,所有涉及裂缝问题的处室举行了联合会议,认真分析裂纹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几天后,裂纹的问题妥善解决了,质量得到了保证,工期得到了保障。
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中核田湾人认为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所有人都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在工作。
2007年5月17日20时17分,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同年8月16日零时15分,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当天晚上,包括中外专家在内的所有中核田湾人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艰难的二期工程谈判
“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的谈判非常艰难,我们一直到正式签约前,才谈妥最后的合同边界。”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合同一处处长张建新告诉记者。
在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3、4号机组的建设就提上了田湾核电基地持续发展议程,中俄双方有意在2010年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合同签约。
2010年3月,中俄双方开始就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合同的责任边界进行谈判。3月的港城大地春意还没有来临,一个庞大的俄罗斯核电代表团来到田湾现场,就即将签约的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3、4号机组工程合作进行谈判。俄方提出,某些设备调试、设备伴随服务等应该由中方承担。田湾谈判专家则表示,根据一期工程合同规定,这些设备的调试任务应该由俄方承担。围绕责任边界,双方“引经据典”,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晚上6时,一份份热腾腾的饺子端到会议室。服务员推开门的时候,发现现场中俄双方的谈判专家都剑拔弩张,丝毫不让。当大家准备吃完饺子再战的时候,中俄双方的代表都接到电话,到北京继续谈判。
当天晚上,张建新等中方合同谈判团队同俄罗斯专家一起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第二天,这场历时多年的谈判在北京开始了,而这距离中俄双方政府约定的签约时间还有3天。
3月的北京,天气依旧有些寒冷。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谈判现场的气氛却火药味十足。最后,双方围绕俄方在安全评审中的技术支持边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俄方代表提出只提供规定次数的安全评审答复。中方代表不同意,张建新等人说,安全评审是个系统工程,设计和设备主要供方的俄方对此更加熟悉,不能单纯地用次数来约定回答问题的责任。
30多个小时,中俄谈判专家激烈交锋,寸土不让。当最后一个协议条款谈成后,整个谈判团的成员都已经精疲力竭了。俄方谈判组的秘书因为超负荷工作心脏病发作,送进了医院,而中方翻译已经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只是记得自己机械地翻译着双方讲话。
2010年3月23日,中俄双方完成了框架协议的草签,9月完成了技术设计协议签约,11月完成了总合同签约。2012年4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2012年12月27日,中俄继续深化能源合作的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正式开工。目前,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正在稳步有序建设中。
“负接口”管理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负接口’管理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兆华说。
在核电站工作的人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无缝衔接。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电站大修工作衔接的,是工作效率的一种体现。然而,经过总结分析近几年的大量工作,中核田湾人发现大修上下游工作接口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就像4×100米接力比赛,第一棒选手启动时,第二、三、四棒选手就已经开始了相应的准备。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在2012年4月23日的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第五次换料大修动员会上,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大修关键路径“负接口”管理理念,主要强调“提前搭接、关口前移”,上游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结束前3小时通知下游工作负责人,下游工作负责人提前2个小时到达现场,下游工作组全体成员提前1小时到达现场,做到决不让工作等人。
该方法在田湾核电站后续的大修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缩短了大修关键路径的工作时间。其中,2013年2号机组第六次换料大修历时29.1天,打破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年度大修工期最短世界纪录,真的做到了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好的思路很快得到了推广,在田湾现场,“负接口”管理理念已经在很多领域开花结果,“负接口”俨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融入每一位中核田湾人的血液之中。
在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项目核准工作中,中核田湾人坚决执行“宁愿人等文件,也决不能出现文件等人”的工作方式。这样一来,每项工作的衔接时间得到大大节省,似乎一下子把原来的每天24个小时变成了25个小时甚至更多。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成为国务院决定重启核电后审议核准的第一个新建核电项目,“负接口”管理又一次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展望未来,田湾核电将建成世界一流核电基地,培育一流员工队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电企业,成为世界大型核能源基地!”谈及田湾核电站的光辉前景,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国良信心满怀。他表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按照规划建设八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田湾核电基地必将荣耀地屹立在黄海之滨的连云港云台山下,也必将会为促进江苏省和连云港市的经济腾飞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
©2006-2028 中国核电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chinahedian@163.com   电话: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