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核电挺进内陆

核电挺进内陆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14-04-16

  桃江县沾溪乡,地处资江南岸,湘中腹地。“很多人,包括湖南籍贯的我,对这个地方都比较陌生。但一说到核电,不少人又会感慨:‘原来核电站就建在那个地方’。” 4月10日,在江苏一家国有银行工作数年的张女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对于当地来说,建设核电站是大事,也是地方电视台常常要报道的重要对象。”
  沾溪乡,就是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下称“桃花江核电”)所在地,也是中国首批三大内陆核电站之一的桃花江核电项目厂址所在地。因为媒体的一则报道,号称要“建设内陆第一座核电站”的桃花江核电项目,又一次引起了核电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
  “中国首座内陆核电站正在湖南益阳桃江‘筹备开工’。”日前,多家网络媒体引述《潇湘晨报》的报道称,“当地政府正全力进行核电科普宣传。目前,大多数桃江老百姓对核电项目已趋向认同,并希望能通过这个项目招商引资、造福一方。”
  紧接着,官方就迅速进行了辟谣。4月5日,桃花江核电项目的控股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工业”)和桃花江核电双双在官方网站发布信息,明确强调桃花江核电公司“目前主要是在当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项目开工所需的各项文件“正在积极准备之中”。中核工业的负责人还辟谣称,公司将继续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前期准备,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并不是有关媒体所说的“即将开工”。
  截至发稿,《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桃花江核电媒体联络人和中核工业新闻发言人,始终无人接听,或处于关机状态。
  经过多次尝试,记者联系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一位高层,然而其最终婉拒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要求,“近阶段,站在公司层面,关于核电的讨论、建议等实际上已经说了很多了。”他对记者说,“这个时候,如果我再站出来表达个人观点,并不合适,也容易让外界误解公司和个人对国家核电政策的理解。”
  在专家看来,不管是前期的高调,随后的辟谣,还是归于低调,都掩藏不了核电业界对内陆核电站开建的争议。多位受访的核电和能源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安全始终是发展核电事业最大的考量标准,“只有在证明完全安全的情况下,内陆核电站才可能会启动”。
  专家分析,基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十二五”期间核电发展的多番表态,至少在2015年之前,中国内陆核电站的开工建设“都是无望的”,但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降低对煤炭消耗的大背景下,不能否定“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站“上马”的可能性。
  事实上,就国际经验看,内陆核电站早已不是配角。根据一项公开数据,目前全球在运行的442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机组总共有220台,几乎占到了一半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官网稍早前发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可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参考。《指导意见》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能源局表示,“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有分析称,从“稳步推进”和“保护”这两个字眼看,意味着今年沿海核电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内陆核电仍难有实质性破冰。
  不排斥内陆核电
  公开信息显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全球核电站厂址按滨海、滨河、滨湖划分为三大类。按中国的习惯分类,通常将国际上称为滨河和滨湖厂址的核电站归类为“内陆核电站”。
  上世纪80年代位于浙江海盐的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运营以来,包括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在内的目前在运营的核电站都是滨海核电站。但从中国官方的规划上看,中国实际上没有完全排斥内陆核电站的计划。
  早在2005年9月25日,江西省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签署了《建设江西核电一期工程协议书》。2005年12月,江西省发改委、集团公司分别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联合编制的《江西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推荐彭泽帽子山厂址为优先候选厂址。
  2008年是让内陆核电站项目所在地最兴奋的一年。当年2月,国家发改委研究确定启动内陆核电建设,彭泽项目作为首批内陆核电项目之一。不止如此,位于沾溪乡荷叶山的桃花江核电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俗称“小路条”),这被桃花江核电公司认为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紧接着,2008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当时的新闻稿称,“双方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湖北咸宁大畈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不过,一直关注核电发展的能源专家林伯强记得,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核电的发展“轨迹”,“当时能暂停的项目都暂停了,包括内陆核电站在内。并且,该起事故的影响至今还存在”。
  事实上,在当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5天后的3月1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且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桃花江项目悬疑
  2014年,市场又出现了变化。尽管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内陆核电站已在不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以桃花江核电项目为例,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团以全团的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的建议。
  “桃花江核电项目已经完全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希望国家尽快明确有关的计划和要求,推动项目按照2014年启动、2015年准备、2016年开工的时间表有序推进。”湖南省人大代表团认为。
  一个细节是,当《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桃花江核电公司时,不管是办公室、秘书处还是媒体联络人,他们的彩铃统一的都是“创建内陆第一,建设核电精品。发展核电,造福三江四水”。同时,该彩铃还强调核电的安全、清洁、经济和高效四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们急切发展核电的心情。”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调侃说。
  就近阶段而言,桃花江核电项目正不断对外进行推介。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涂建军4月6日在新浪微博透露,上个月,他在国家发改委附近的某宾馆看到桃花江项目在北京开会,结果,“这几天网上就曝出桃花江将成为第一家内陆核电站的新闻”。
  3月27日,桃花江核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又对媒体称,项目开工所需文件已基本准备齐全,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主要设备锻件投料已全面启动;厂区四通一平、施工配套的基础设施均已完成。
  按媒体的说法,“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完全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桃花江核电项目签约金额近16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
  中核工业主管的《中国核工业报》援引桃花江核电公司总经理郑砚国的话称,该公司根据福岛核事故后的相关经验反馈和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新核安全要求”,不断进行设计改进、设计变更,“目前的设计已经形成一定的储备量,且现在图纸的储备完全可以保证核电站开工的连续性”。
  不过,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上述表述被理解为桃花江核电项目“即将开工”。这不得不让官方站出来辟谣。
  湖南桃花江核电公司党委书记左云峰强调,该核电项目将争取尽早开工,并非网传的“即将开工”,“且桃花江核电公司目前主要是在当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项目开工所需的各项文件正在积极准备之中”。湖南省益阳市委宣传部亦证实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并不会“即将开工”的说法。
  “不是即将开工,从另一个层面理解,那就是还处于前期准备的阶段。”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读。
  得过几道坎
  在专家看来,桃花江项目的高调及紧接着的集团层面的辟谣,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内陆核电站的争议。“我并不赞同内陆核电站的马上开建。”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从理性的角度看,回看当年的“小路条”,需要发出的疑问是:当时有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证据是否充分?发展内陆核电站是不是有跟风的冲动?
  “另一方面,客观来看,不管是发展沿海还是内陆核电站,都要以安全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吴力波说,“比如,现在我们虽然强调使用的是AP1000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但就全球范围看,尚没有大规模使用过,也没有充足的经验证明使用AP1000的技术就是绝对安全的。因此,现在就下决定说第三代核技术‘绝对没有问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结论,是不是有些过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坦言,“有人大代表问我们内陆核电能否启动。我说,‘可以启动’,但要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且经过长时间的安全检验。”
  对此,中科院院士何祚庥2012年就公开撰文称,有关人员“计算”的“安全”系数,都是理论上可计算,但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的“理论值”,“重大风险决策必须以实践或实验检验过的真实风险概率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中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
  何祚庥认为,福岛事故告诉我们,“幸好”福岛核电站放置在海边,“这除了便于取得冷却水源外,还因为万一出现核事故,有可能将放射性废水向大海排放。万一污染了内陆地区的水源及地下水,则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内陆地区建造核电站,还有一个特殊风险,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却水断绝,这将产生特大核电站事故。”何祚庥在文章中说,核电站是高耗水的行业,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发电站的4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
  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提醒,虽然福岛核泄漏事故确实给业界提了个醒,但不能忽视的是,主要的核电大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均在内陆有自己的核电站。
  数据显示,美国65个核电厂、共104台机组中有39个核电厂位于内陆地区,涵盖了64台机组,占美国所有核电机组的63%。就欧洲的情况看,巴黎和伦敦离核电站均不遥远。
  郑砚国的观点是,对于内陆核电站最大的障碍在于“公众对于内陆核电有一些偏见”。在他看来,中国内陆核电站计划采用的第三代压水堆,即AP1000的核电技术,安全系数要比第二代核电技术高100倍,可以实现在72小时内无人员干预情况下,自己进行安全维护。
  “十三五”或破冰
  “争论归争论,但站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层面思考,或许没有那么复杂。”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就短期和中期看,是否要发展内陆核电,主要看两方面。
  “首先,要取决于中国需要多大的核电规模。现在的公开信息是,大家都说要发展核电,降低对煤炭等石化能源的依赖。但真正的核电用电规模,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如果中国未来需要50座新建的核电站,那么可能会发展内陆核电站。但假如未来只需要10座新的核电站,那么以现在的发展策略,就不需要在内陆上马核电站项目。”林伯强说,“其次,“从政治层面看,核电站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投入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旦得到了当地的支持,且确实国家开了可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口子’,那么,发展内陆核电站就是可期的。”
  与林伯强的分析相对应,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至少增加26%,即发电机组由目前的435台增至489台,发电能力由372吉瓦(GW)增至470吉瓦(GW)。报告预测,581个规划中或者已经宣布的核电项目中,最多只有123到224个有望实施。但罗兰贝格强调,这些核电厂遍布几大洲的多个国家,其中超过一半位于中国。
  从罗兰贝格的分析报告看,未来15年时间,中国将上马60至110个核电项目。郑砚国先前对媒体称,核电厂厂址选择需认真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地震、气象、水文和人口分布等,要求非常高,符合此要求的沿海厂址已经非常少,“这几年再批几个沿海的核电项目,在沿海就几乎没有合格的厂址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中国上马内陆核电并非不可能。不过,发展核电,从来都是要看国家政策。
  从2012年以来的官方表态发现,有关部门从未明确表示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内陆核电站。2012年10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表述是,要“稳妥恢复”正常建设,提高准入门槛,并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国家能源局稍早前的《指导意见》是“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
  李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至少从公开表态看,“十二五”期间内陆核电站上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毕竟,只剩下2014年和2015年,不到两年时间了”。
  “但长远看,‘十三五’期间还是有可能上马的。”李宁认为,首要的因素是,中国仍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那么就必须加快清洁能源的使用,核电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3月17日在宁德核电项目调研时说,“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决心是坚定的,核电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将与核电企业一起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确保安全、扎实准备的前提下,推动国家核电项目稳步前进。”吴新雄强调。
  稍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包括核电工程。”
  2007年,国家公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去年9月国务院提出,到2017年,中国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
  “从大趋势上看,中国不会回避内陆核电站的发展。但前提仍是安全认证达到最高级别的标准。”吴力波说。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