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中国核电发展海外市场 竞争压力巨大

中国核电发展海外市场 竞争压力巨大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发布日期:2014-03-20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在多位政协委员提案的力推下,核电“走出去”成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而中国核电“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也有了转向迹象。
  
  转向来自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有关“华龙一号”核电设备走出去的提案,在联名政协委员名单里,除了贺禹,还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等。
  
  上述联名提案显示,“华龙一号”为中广核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共同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也正是在“两会”期间,中核董事长孙勤接受专访时说:“在当前与狼共舞的情况下,哥俩要齐心协力,一起走西口。”
  
  “过去我们还有技术路线之争,现在有了‘华龙一号’,以及今后燃料的供应,甚至乏燃料的处理,都可以进行后续的合作。”孙勤说。
  
  尽管目前国内还有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的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但贺禹和孙勤的上述表态,意味着面临技术路线不统一的中国核电未来存在更大合作空间的可能。
  
  由去年开始破题的中国核电“走出去”,在今年将继续升温,中国核电企业出海也将逐渐由“单兵作战”转向“强强联合”。
  
  而更长远地看,中国核电“走出去”依然缺乏经验,成为核电强国更是任重道远。“毕竟我们走出去也就那么几年。”原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说。
  
  海外竞争压力巨大
  
  多位中国核电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目前出现了“强强联合”的迹象,因为中国核电迫切地希望走向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去年中国核电“走出去”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与其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不匹配。
  
  根据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资料,直至去年,中国核电在“走出去”方面才收获了以下成绩:中核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开工建设;中广核与罗马尼亚达成合作开发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意向。此外,除巴基斯坦恰希玛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为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外,在大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的出口领域,中国还是空白。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赵志祥表示,从核电出口的角度看,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虽然核电海外市场商业机会巨大,但竞争对手给中国核电带来的压力同样巨大。
  
  以韩国为例,在过去几年,韩国在国际核电市场上屡获大单,仅是2009年的阿联酋核电项目订单总额就达到400亿美元。而中国直至去年才确定在巴基斯坦投资65亿美元承建核电站。
  
  同样的还有日本。2013年2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造访土耳其期间,与土耳其签署锡诺普的第二座核电站协议,该核电站投资总额高达220亿美元,安倍晋三在今年2月19日与沙特王储萨尔曼举行了会谈,双方就缔结核能协议、推进日本核电技术出口达成了一致意见。业内人士表示,日本的加入,或使得中国失去沙特。
  
  此外,俄罗斯也是中国核电的劲敌。去年12月,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谢尔盖·基里延科表示,俄罗斯与印度核能领域合作“路线图”规定在印境内建造15个发电机组。
  
  “在核电展览会上,俄罗斯抢尽了风头,他们把核电走出去当做一项国家任务。”一位去年到法国参加国际核电展览会的业内人士说,“与俄罗斯相比,我们显得没那么自信。”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