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岂能因“震”废“核”?

岂能因“震”废“核”?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2-11-15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强震的反应,很快就由最初的异常惊愕,转向了对核泄漏的极度担忧。不光媒体上有关福岛核电厂的正规报道不停歇地滚动播出,手机上“日本福岛核电厂抢救已告失败”、“核污染可能已经大范围扩散”以及提醒及早预防核辐射的“民间报道”也是纷至沓来。核污染物还没在日本本土大面积飘散,“核恐怖”却已经超速漂洋过海、贯穿大陆,弥漫向全球了。在各国政府紧急部署对本国核设施开展安全检查的同时,一直存在的反核声浪也随之再次高昂。

      人们对“核”的高度恐惧,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源于刻骨铭心的真痛。60多年前爆炸于日本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让世人第一次领教了“核”的巨大威力。瞬间把城市夷为平地,瞬间毁灭了超过10万生灵,不仅有力地踹了濒于覆亡的日本军国主义最后一脚,而且在全人类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2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虽然没有造成广岛长崎那样瞬时惨痛的人员伤亡,但由于是发生在非战的和平年代,直接致死几十人,辐射诱发罹患癌症的人数,可能达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放射性尘埃污染了数百万平方公里,严重后果造成的心理伤害更广、更久、更深!也正是因此,人们担忧的并不是出现又一个毁灭广岛的“小男孩”,而是福岛成为第二个“切尔诺贝利”;进而又想到了我国的那些核电厂……

      担忧,是合乎情理的,但一些担忧又夹杂着明显的非理性成分。笔者不是核专家,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依据媒体播发的信息,厘清一些“被模糊”了的概念。比如,有人一看到“核电厂爆炸”,就立马联想到原子弹爆炸那样的“核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发电用的核燃料的纯度要比核弹燃料低得多,核电厂根本就不存在发生那类“核爆”的可能性。事实上,福岛核电厂已经发生爆炸的机组,就都不是“核爆”,而是由于冷却系统故障引发的氢气爆炸。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冷却系统失效,高温产生的大量气体把机组的最外层“撑”破了,而核心部位的反应堆并未发生爆炸。因此,爆炸至今没有造成放射性物质的灾难性外泄。再比如,有关专家介绍,造成重大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与福岛核电厂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与我国的核电厂就更不具可比性。且不说导致那次灾难的主因是操作失误,单就硬件的安全性而言,福岛就比切尔诺贝利进步了很多,而我国的又比福岛先进了一大截。虽然福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反应堆都是比较老式的沸水堆,但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是几近“赤裸”的,既无外安全壳,也无内安全壳;而福岛是内外安全壳都有,这次氢气爆炸,是发生在安全钢壳和厂房之间,摧毁的只是非耐压的厂房。而我国内地的核电厂反应堆,全部是新式的压水堆,安全性更强,而且安全壳全部是厚重、坚实的圆穹顶混凝土耐压围壳,比福岛核电厂“安置在非耐压厂房内的钢壳”要坚固得多。由此可见,虽然同是核电厂,“安全系数”却大不相同。大概也就是基于这种巨大差别,有专家断言,福岛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剧烈爆炸致使放射性物质直冲云天灾难的几率基本是零。

      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核电厂也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性恶果,人们自然对核电怀有远比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深重得多的担忧。也正是基于这种特性,各国在发展核电时,都无一例外地把保证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并给予“特殊待遇”--建立专事监管的国家级安全机构。但是,再精心、再严密,任何事情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不出意外,核电也是如此。而就发生意外的几率而言,核电依然是相当低的,从60年前人类开始利用核电至今,算上福岛,只出现了三次;而直接致死人命的,只切尔诺贝利一次。况且,切尔诺贝利灾难,主要是人为失误造成的;福岛危机,则主要是“千年一遇”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把罪责都扣到核电头上,不公平。因此,笔者以为,继续密切关注福岛事态,是必须的;即时汲取经验教训,认真检视自身核电发展,完善设施、弥补漏洞,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提高安全系数,是完全必要的;但急速“反水”转入绝对反核阵线,轻率做出“弃核”表态,就属于“过度反应”了。

      飞机,由于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众多人员瞬间罹难惨剧,而被人们习惯性地视为“最危险”的交通工具。但多年的实践证明,相比火车、汽车、轮船等传统交通工具,飞机发生事故的几率最低,相对安全系数最高。尽管一旦发生空难,就可能造成数十、甚至上百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但国际航空事业一直在高速发展,外出、特别是长距离旅行,选择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多。面对一次次空难,人们积极应对,汲取教训,从改进设计、完善操作等诸方面,不断提高飞行的安全性,而不是因“坠”废“飞”。同样,人类也并没因美国航天飞机的空中解体而停止探索太空的步伐。

      核电,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要远远多于可能造成的伤害。福岛事件,既是警示也是契机,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示、看清不足,积极地把这一事业做得更好,而不应该因噎废食、因“震”废“核”。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 意见反馈 向网站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