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成本核算,还是安全隐患来看,核电都不是最好的能源供应者。尽管它有了50年或者60年商业应用的历史,但成本却在不断升高,而且它从来都不是廉价的发电方式。”英国格林尼治大学教授,《核电经济》作者史蒂芬·托马斯在“核电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托马斯指出,目前在美国和西欧等国的核电发展都受到约束,发展缓慢。一方面市场竞争体制的出现,使得电力公司不得不放缓脚步发展核电。
在过去,有很多国家发电是垄断的,如果建立起来一个核电站,即使成本比较高,也不用担心,因为成本总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现在,一旦进入市场竞争体制就不同了,竞争中企业需要低成本高收益才能生存。所以,现在国外很多电力公司要建核电站都非常谨慎,如果核能发电太昂贵的话,在市场上就立不住脚了。
如果核电要生存,就必须要和其他的更廉价的发电方式相竞争。按照理论计算,成本需控制在每度电1000美元才有竞争力。但是我们看到最近的预算,现在每度电核电成本是6000美元,在过去12年成本近乎涨了6倍。实际上理论上1000美元的成本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托马斯认为,核电发展放缓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安全许可的问题。
他指出,美国的三厘岛事故,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都和设计有关,加上这次的福岛事故,安全问题成为隐患,对于监管方来说很难实施发放安全许可,因为他们不知道潜在的威胁在哪里。
“但是在中国我们仍然想要继续发展核电,从电力公司来看,可能市场竞争体制并没有很完善,没有形成约束,但产生的高成本最终谁来买单?必定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我们知道,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成熟,成本会不断的下降。我们看核能也会认为这是相对廉价的发电方式。但是实际上,成本不只是包括原料采集等费用,还有用于加强安全设施及对废料处理的费用,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高成本。
另外,在建设电站过程中由于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在消费者用电的成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贷款的成本是什么样的呢?贷款的成本就是一个利息,这个利息的高与低,银行就是看项目本身的风险有多大,如果风险很大当然贷款的成本就会很高。
当然,银行是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这么大的风险之下。如果说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那么就只能是消费者,如果建立一个核电站,成本比之前预计的要高,就把电价提高,这样能够从消费者中把成本收回来。
托马斯呼吁,“考虑到核电每度电6000美元的高昂成本,及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核电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未来我们必须寻找可替代能源,比如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就是很好的出路。无论如何,建立于安全风险之上和加重消费者负担的核电,都不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