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中俄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在北京启动。
此前,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中国支线石油管道的铺设到中俄两国的天然气供应问题谈判,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就像一场耗时耗力的“马拉松”长跑。而此次,俄罗斯许多主流媒体评论说,谢钦的北京之行表明,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从这一刻开始才“真正进入角色”。
能源领域合作全面启动
新华社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说,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两国元首决定建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为中俄能源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两国总理就中俄能源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 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也表示,建立和启动中俄能源谈判机制,对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谢钦对中国方面在首次会晤中的能干和反应速度表示高度赞赏。谢钦认为,中俄能源合作机制能够帮助调节中俄能源领域方案的问题。越早开始讨论中俄能源领域合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就越有更大的机会早点儿“收获成果”。他强调说,俄罗斯已经准备好与中国一道,充分利用“中俄能源对话机制”来积极发展双边能源领域的合作。
谢钦表示,当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双方有诚意解决这些问题。
一直以来,俄方认为,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向西方输出的获利更多。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中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合作主要纠缠于价格公式而裹足不前。
有一段时期,俄罗斯甚至曾计划将石油直接输往日本,而不再修通往中国的支线,尽管俄罗斯官方对此没有发表过正式声明。
莫斯科回声电台认为,谢钦此次的北京之行,真正同中国方面就中国支线的铺设问题达成了“原则上的互信”,因为双方早已经解决了技术和资金等辅助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中俄双方就拖延已久的“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铺设问题也取得进展。
俄中两国于2006年签署了俄罗斯对华供应天然气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阿尔泰”天然气管道系统实现天然气对华运输。因天然气价格存在较大分歧,致使该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被拖延至今。根据计划,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从2008年开始建设“阿尔泰”天然气管道,2011年投入运营,该管道将连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气田和中国新疆。
此外,中俄核电合作在中俄能源对话机制的调节下,合作范围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能源供应补充战术”?
对于莫斯科方面此次与北京能源合作中一反常态的积极表现,《俄罗斯商业日报》分析说,对俄罗斯而言,向中国供应能源,利润肯定比向西方供应得少,同北京的能源对话是俄罗斯为加强自己在欧洲地位所采用的一个“战术补充可能”。
《俄罗斯商业日报》解释说,俄中能源合作无疑将令西方感到阵阵威胁,美国会担心这两个“主要对手国”地缘力量的联合,而欧盟则担心俄罗斯向本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因此而减少,因为中国如今是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费大国。
俄罗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西莫诺夫也指出,对美国来讲,这是一个警钟,即使单单从对俄罗斯的能源需求角度来讲,中国也不可能在对外政策上保持中立。而且俄中能源合作还能让欧洲产生巨大的危机感。此外,同中国的经济联盟能推动俄罗斯同中国的政治合作进一步靠近,并允许借助上海合作组织这条线自动提高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威望。
谢钦态度的转变
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主管工业和能源问题,同时兼任俄国有石油巨头罗斯石油公司董事长。
众所周知,罗斯石油公司从“尤科斯事件”开始就已向中国供应石油,而且还准备在中国建立石油加工厂。中国需要俄罗斯能源是毫无疑问的,而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正是前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初的构想。但俄政府中有人并不支持这一构想。据说,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一次讨论会上甚至就此进言前总统普京称,反对该方案者根本不懂中国这一供应方向的重要性。
当尤科斯石油资产被罗斯石油公司获得后,中国支线问题再度提到桌面。谢钦作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此前依然坚持仅铺设通往日本的管道。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是中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的重新评估最终令谢钦改变了主意。因为中国支线不但能够为罗斯石油公司仅用铁路向中国输送石油的方式打开另一出口,而且中国巨大的石油进口需求还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