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我国“两弹一艇”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锐意改革进取,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核电、核燃料科研生产作出新的贡献,促进了中国核电事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
1月28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第2台机组暨秦山二期核电站4号机组在浙江嘉兴海盐正式开工建设。 据介绍,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台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即秦山二期核电站3号、4号机组)。工程将于2011年底全面建成。 新华社发(袁正 摄)
核电安全 重于泰山
已有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新中国核工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推进核能、核技术的和平利用。1991年12月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之后,先后有10个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核集团是目前我国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也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
中核集团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把确保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堆型选择、安全设计、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办法,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核集团参考国外核电站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入核安全文化的先进理念,广泛开展以核安全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1个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7个堆年(一个核反应堆运行一周年称为1堆年)。
以我为主 自主发展
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内地核电“零的突破”、国产化的重大跨越、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的接轨,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的发展道路。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秦山二期则是核电国产化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自主创新、掌握核电核心技术的跨越。
在秦山二期工程建设中,中核集团通过自主设计,掌握了标准环路的设计技术;通过自主建造,55项重点设备有47项实现了国产化;通过自主管理,实施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建成了一座难度相当大的核电站;通过自主运营,创造了良好的运行业绩。
秦山三期是我国引进加拿大的先进重水堆核电站。中核集团在工程管理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型核电站设计,被中国人进行了96项较重要的设计变更和技术改进,其中有21项改进是第一次在这种堆型上采用。
在大亚湾、岭澳、田湾等引进的核电站建设中,中核集团坚持发扬自强、自主精神,虚心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依靠已有的技术实力和积累的相关经验,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我国核电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核电的自主建设,大型汽轮机组在引进火电60万千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合作设计、优化和改进,实现了国产化,大宗核电专用设备和材料如主蒸汽管道、20号核容钢等通过科研攻关,解决了国产化的问题。目前,我国在上海、四川和东北形成了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一大批国内企业参与了核电站相关设备材料的生产,使我国装备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发展核电 改善环境
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900万千瓦,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说,中核集团作为中国核电事业的主力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中,肩负着重大责任。积极发展核电,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减轻由环境排放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
据中核集团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内地核电站累计运行67个堆年,累计发电约346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燃烧1.0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5亿吨、二氧化硫89万吨。按照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届时,一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亿吨、二氧化硫96万吨。
目前,中核集团开发的秦山二期扩建和浙江三门核电项目工程等正在紧张进行中。